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理)试卷
材料一:
嫦娥四号自2018年12月8日发射到2019年1月3日着陆月球用了26天,为什么嫦娥四号绕月时间比嫦娥三号多用了13天呢?
一是嫦娥四号需要等待月昼充能量。月球自转的周期是28天,探测器只有在月球着陆区的白天着陆,才能得到充分的太阳光开展工作。而嫦娥四号“近月制动”之后,运行的轨道面到着陆区上方的时候正好是着陆区的晚上,因此嫦娥四号要持续绕月飞行一段时间,才能赶在月背的白天实施着陆。
二是嫦娥四号发射窗口限制多。为获取最大的运载能力,嫦娥四号的发射窗口要考虑很多约束条件,使其与日、地、月的相对关系满足任务需求。例如,奔月轨道需要调整近月点经度和飞行时间,让环月轨道临近着月点上空,为登月创造条件;奔月飞行过程中,要考虑太阳能帆板的受晒问题,要求太阳光入射方向与太阳帆板之间的夹角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三是嫦娥四号的在轨测试需要力求精细。在升空和着陆过程中,嫦娥四号要按需调整速度和轨道机动参数,而且在接近月球的过程中,还会有相应的科研测试项目。嫦娥四号绕月期间一些设备需要开机进行测试,有足够的时间,才能让测试更完整,准备更充分。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1月9日)
材料二:
“嫦娥四号任务是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孙泽洲介绍说。虽然有嫦娥三号的技术基础,但是嫦娥四号有许多新研设备,有些还需要全新研制,而且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未知因素和各种风险非常高,设计难度非常大。同时,还需要新研制和发射一颗中继卫星,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位于日地连线上、地球外侧约150万公里处)上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巡视器与地球之间搭建一条通信的纽带,这将实现首次人类航天器的对地对月中继通信。目前,他带领研制队伍已经进入最后决战决胜的时刻,即将迎来发射“大考”。
“我们希望用有限的条件尽可能多获得一些成果,在已有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希望步子迈得大一点儿,更高效地推动技术进步”。孙泽洲总设计师充满希望和自信地说。而他的这种希望和自信正是源于他投身中国航天事业二十余年的艰辛探索和悉心积累,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开创我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到嫦娥三号完美的落月之旅,再到接过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大旗,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拓展到4亿公里远的火星,孙泽洲和他带领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迈出中国深空探测一连串坚实的脚步。
(摘编自《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飞月探火”的故事》)
材料三:
《科学美国人》月刊12月21日报道: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将使中国进入“月球未知领域”。
自2007年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三次探月任务,其中一次使用了该国首个机器人着陆器和月球车。中国这一最新的月球探险始于2018年12月8日凌晨,一枚携带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目标是月对球背面,即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个半球。此前还从来没有航天器在那里实现过软着陆,不过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徘徊者4号探测器曾在月球背面坠毀。
在发射升空并朝着月球飞行了4天半之后、嫦娥四号进入了椭圆形的环月轨道,等待着命运的降临。中国官员尚未公开宣布嫦娥四号将于何时尝试着陆,但大多数专家猜测,着陆最早将于2019年1月初进行,因为从那时起,月球背面将有大约14天的时间沐浴在充足的阳光下,为嫦娥四号的太阳能电池充电。
美国布朗大学著名行星学家吉姆·黑德说,嫦娥四号任务进一步证明,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的中国不仅将月球视为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天体,而且将它视为成为新的全球超级大国的漫长征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资产。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2月27日)
材料一:
为进一步摸清全国中医馆(国医馆)的实际布局与经营状况,有关方面在市场上进行了大范围的普查,详细了解了各地中医馆状况。
全国中医馆样本数据
中医馆所有制类型 |
数量 |
占比 |
连锁药店下属中医馆 |
132 |
22.8% |
社会单体中医馆 |
283 |
49.0% |
社会单体中医诊所 |
95 |
16.4% |
社会连锁中医馆 |
48 |
8.3% |
中医院下属中医馆(中医诊所) |
20 |
3.5% |
总计 |
578 |
100.0% |
(摘编自《2018年中医馆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材料二: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医药法》已颁布实施,但是中医药的临床治疗地位并未充分体现,歧视中医药、歪曲中医药、排斥中医药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中医药“被质疑、被辅助、被限制、被停用、被淘汰”等寒流阵阵来袭,这反映对中医药的认知误区尚存。其一是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尤其是中药注射剂。而据国家药监部门发布的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药不良反应数量占比一直在17%上下,仅为化学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四分之一。且许多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并非药物本身所致,而是缺少临床用药指导原则以及不合理使用等导致的。其二是将中药主要作为辅助用药。其三是临床中以现代医学思维模式来使用中药,普遍存在按病种选药和辨证施治经验不足的问题。
(摘编自《以高质量标准化突破困境》)
材料三:
以师带徒、师徒传承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方式,几千年来造就了一批批名医。现行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制度均要求考西医,民间医生大都因西医知识不足过不了考试关。目前全国2800多家等级中医院没有一家是真正的传统中医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查病,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测与化验;断病,主要靠化验单数据来判定;处方,主要按西医思维与理论来开方治病;抓药,则是中药西药并用、中药西药互见;验效,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验治疗效果。
60年代以来培养的多数中医已不大会运用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必须借助西医仪器才能诊疾断病。另一方面,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大量购买西药与医疗仪器设备,西药进出医院的价差大、仪器检测化验费贵,医生靠它创收,医院不仅靠它赢利,还靠它上等级。
(摘编自《当代中医药发展与管理改革研究报告》)
材料四: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陈百灵认为,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教育在遵循中医药教育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推进内涵式发展和强化中医原创思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陈百灵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中医药院校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她建议允许独立设置的中医药院校通过自主招生等途径,招收有中医家传背景或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热爱中医药学、有较大中医药发展潜力的学生,以及吸引有相关学科背景的学生学习中医,提升中医药生源质量。改革现有中医药专业课程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坚持以中医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学为主,整合西医课程,优化非专业课程,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理论学习。
此外,提升中医临床教学水平也是陈百灵十分关注的问题。她鼓励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教学名师为本科生授课,支持中医药院校专任教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让老师用丰富的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和自身的成长感悟教育学生,提高学生对中医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摘编自《陈百灵:为传承中医药事业提供人才支撑》)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