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阶段检测(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一、二单元)

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富商,重在批判,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由六朝到唐朝(    )
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 B、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 C、城市商品经济愈益繁荣 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 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唐朝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 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 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 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宋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 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 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 入的 20%,“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成为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基本国策。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隋唐以后,陆上丝绸之路日益阻塞,海上运输逐渐兴盛。宋朝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通往日 本、朝鲜等地的东海航线,还有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但从明中 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虽然在清朝经历了短暂的复兴,却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 并逐渐陷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仍以茶叶、丝绸、土布和瓷器等为主。 

——摘编自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 

材料三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期,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 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如明朝规定“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 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 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就“四海宾服,八方来 仪”的宏大场面。 

——摘编自齐涛《朝贡外交与朝贡贸易》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