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材料一:
在里约奥运会上,一个名为“张小明”的新闻机器人小试锋芒。在奥运会开始后的13天内,共撰写了457篇关于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的消息简讯和赛事报道,每天30篇以上。不仅涵盖了从小组赛到决赛的所有赛事,且其发稿速度之快,也让人惊讶——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时。
“张小明”的核心——“写稿模块”由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同北京大学计算机所共同研制。其工作原理是结合最新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视觉图像处理的技术之后,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作为第二代新闻机器人,“张小明”不仅可以通过检索图片自己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诸如“笑到了最后”、“实力不俗”等词语。
新闻机器人,或者叫AI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其实,在“张小明”出现以前,新闻机器人就已被世界上的主流媒体关注并加以使用。例如,国外有美联社的WordSmith、华盛顿邮报的 Heliograf以及纽约时报的blossom等。国内则有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腾讯的dreamwriter等。这些写稿机器人无一例外都运用到了大数据处理技术。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将其录入数据库中,在将这些数据按照语句出现频率以及新闻要素关键词进行分析加工。制作出一套符合该媒体发稿风格的模板,然后将新闻元素5W1H代入其中,一篇新闻消息就这样产生了。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材料二:
机器人跟记者并肩工作,写新闻,已经是一些媒体机构的现实。有些体育消息,如果不加作者名字,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机器人新闻”不是关于机器人的新闻,而是机器人做的新闻,在人类世界普及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对于此刻正在电脑前写稿的记者们来说,似乎饭碗受到威胁,形势不太妙。
然而,写稿只是记者工作的一部分。机器能就特定话题做电话采访吗?能写出有文采、直抵人心的报道吗?技术上这是可能的,可以事先把问题拟好,让机器打电话采访。但编辑是否愿意这么安排则是另一个问题。不过,更靠谱的判断是,机器人或软件将很快成为记者们手里的一个工具,用来搜寻新闻线索或生成内容。
记者的核心职责是从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中筛选、掂量、分析、权衡、组织,写出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全面平衡的报道。这是一门活技术,代代相传到今天,经过百余年的演化。如果说机器人最终也能掌握这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技术,那也不大可能是现在。
(摘编自《机器人都能写新闻,记者真要失业了吗》)
材料三:
如今,“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里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出版商们正在努力应对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以及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的残酷现实。尤其在美国,机器人写稿越来越普遍。2014年以来,《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一直由机器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自动生成。这中间也出过岔子。去年6月,《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加州海岸发生6.8级地震的报道。但它实际上依据的是USGS错误发布的1925年地震记录,于是闹出了一个地震预警响了92年的笑话。
但这些风险并没有降低媒体机构对机器的热情。《华盛顿邮报》去年宣布,开始由机器发布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这些稿子每周都会自动更新,资料来源是高中橄榄球教练提交的净胜分数据。在欧洲,各大新闻编辑部在算法的帮助下,去年每月生成数以万计的稿子。荷兰的一个机构甚至使用一种算法,用更简单的语言改写稿子,为儿童“量身定制”新闻报道。牛津大学的亚历山大·芬达坦言,虽然这些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较高,但仍不够精密。虽然人工智能无疑会越来越多出现在新闻编辑室,但哈佛大学的约书亚本·顿认为,专业记者们写稿时应对的真正困难和最严格的部分——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将很难被机器掌握。
(摘编自《好新闻需要专业技艺机器人“记者”难取代“本尊”》)
材料一:
2019年1月24日,华为北京研究所,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正式发布。
秉承“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的理念,华为在5G领域积极投入、持续创新。华为可提供涵盖终端、网络、数据中心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支持“全制式、全频谱”网络,并将最好的5G无线技术和微波技术带给客户。
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高集成,首次在极低的天面尺寸规格下,支持大规模集成有源功放和无源阵子;极强算力,实现2.5倍运算能力的提升,搭载最新的算法及波束赋形,单芯片可控制高达业界最高64路通道;极宽频谱,支持200M运营商频谱带宽,一步到位满足未来网络的部署需求。同时,该芯片为AAU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超50%,重量减轻23%,功耗节省达21%,安装时间比标准的4G基站,节省一半时间,有效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
2018年,华为奏响5G规模部署的序章,率先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率先全球规模外场验证,率先开始全球规模商用。截至2018年底,华为已完成中国全部预商用测试验证,推动了5G进入规模商用快车道。目前,华为已经获得30个5G商用合同,25000多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
2019年1月9日,华为“5G刀片式基站”凭借创新性采用统一模块化设计等技术突破,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基站实现所有单元刀片化、不同模块间任意拼装,使5G基站的安装像拼装积木一样简单便捷。华为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表示:“华为全系列全场景极简5G解决方案,在兑现5G极致性能和体验的同时,能够大幅提升部署和运维效率,使5G部署比4G更简单。”
此外,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还发布了全球最快5G多模终端芯片——Balong5000(巴龙5000)。这颗全新的5G芯片,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这是先进技术和设计的体现,用户也不担心网络问题,它能够在单芯片内实现2G、3G、4G和5G多种网络制式,可以有效降低多模间数据交换产生的时延和功耗,显著提升5G商用初期的用户体验,在5G领域无疑是一次很大的突破和成功。
(摘自《华为天罡奠基极简5G》)
材料二:
美国彭博新闻社2019年1月24日发布题为“美国恐惧华为的另一个原因:物美价廉”的报道:在美国俄勒冈州东部的偏远地区,华为远非美国官员口中的来自中国的“大坏狼”,而是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
东俄勒冈电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约瑟夫·弗兰内尔说,这家中国最大的技术公司生产高质量网络设备,卖给农村电信运营商的价格比其竞争对手少20%到30%。华为的设备还帮助二十多家美国电信公司向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事实上,包括弗兰内尔的公司在内的一些电信企业并没有联邦政府补贴,它们在向偏远贫困地区提供服务时成本较高。但华为能让奇迹发生。华为在网络设备制造方面已成为世界领先者,它正在努力主导被称为“下一代无线技术”的5G。
“他们(华为)的设备非常非常好,”同时担任俄勒冈州议会宽带咨询委员会主席的弗兰内尔说,“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设备。”正是因为物美价廉,并且其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华为令美国政府担忧起来,并试图破坏这个“奇迹”。
(摘自《美媒:美国害怕华为的另一个原因》)
材料三:
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全世界的智能手机排名前五的出货量(以百万为单位)、市场占有率和年增长数据。
供货商 |
8年第二季度出货量 |
18年第二季度市场占有率 |
17年第二季度出货量 |
17年第二季度市场占有率 |
年增长量 |
三星 |
71.5 |
20.9% |
79.8 |
22.9% |
-10.4% |
华为 |
54.2 |
15.8% |
38.5 |
11.0% |
40.9% |
苹果 |
41.3 |
12.1% |
41.0 |
11.8% |
0.7% |
小米 |
31.9 |
9.3% |
21.4 |
6.2% |
48.8% |
oppo |
29.4 |
8.6% |
28.0 |
8.0% |
5.1% |
其他 |
113.7 |
33.2% |
139.5 |
40.1% |
-18.5% |
总计 |
342.0 |
100.0% |
348.2 |
100.0% |
-1.8%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