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题

下图浮雕展示的是武昌起义的经过,这次起义是(   )

 

A、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 B、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 C、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 D、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
举一反三
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危亡屈辱沧桑】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民族觉醒举步维艰】

材料二: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城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大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的皇冠落地,整个社会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民族复兴洗刷耻辱】

材料四:有学者说:“我们正处在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一心意地在瓦砾和血泊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时代。”

【民族独立当家作主】

材料五: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民族强盛统一在望】

材料六: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我们团结台湾同胞,推动台海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习近平《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重要讲话

【民族发展传承精神】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还是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史。

材料

裱糊匠李鸿章

李鸿章对自己的作为作出以下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摘编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变法者康有为

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康有为便酝酿变法思想。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因受阻未上达。之后,他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他和梁启超联合赶考书生发动公车上书;8月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后续成《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思想。1897年德国强占股州湾,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1898年他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等

革命者孙中山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为了集中革命力量,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近代中国人民为废除不平等条约进行了不懈抗争。

材料一   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条约是否平等取决于两个因素:条约的缔结形式和程序是否平等;条约的内容是否对等,是否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近代不平等条约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以下是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部分)统计表

类别

政治

司法

租界

军事

边界

铁路

工程

矿业

电信

商贸

传教

数量

57

14

59

18

19

24

6

11

9

100

8

——摘编自侯中军《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及其评判标准的探讨》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质。

材料二   下图内容是1919年6月法国路透社电文,“(巴黎)和会决议以山东德(国)人权利让给日本,已引起全国抗议之情形。中政府为舆情一致反对之故,被迫拒绝受纳和约中之山东条款。”6月24日,美国驻华公使说:“过去三个星期以来的运动,已经在中国产生了一种有组织的公众舆论,能对中国政府施加具体的压力,并实施具体的行动……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

——摘编自熊志勇等《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2)依据材料二,写出“全国抗议之情形”所指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谈谈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材料三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向世界各国发布《对外宣言书》,其中对外政策有: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943年是中国抗战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国民政府与美、英签订新条约,取消了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使馆区及驻军、租界、特别法庭、军舰行驶权、英籍海关总税务司特权等。中国能够在国际上取得发言权,是全体中国军民浴血抗战的结果。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等

(3)依据材料三,比较近代两个时期中国政府在处理不平等条约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