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宁波十校2019年高三下学期语文5月适应性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南海石油天然气储藏量超过200亿吨;矿物资源丰富,含有锰、铁、铜、钴等35种金属和稀有的锰结核。岛上生长的植物、鱼类、海鸟种类多样。南海是东西交流的主要航道,是国际海上交通运输最繁忙的交通线之一。据统计,每年全球有半数以上的超级油轮都要经过南海水域,每年经过南海地区的油流量是苏伊士运河的5倍、巴拿马运河的15倍。中国、日本和韩国90%以上的石油进口都得经过南海海域。

    南海区域的岛礁领土主权争议问题一直存在。对中国南沙群岛全部或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主要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印尼将南海部分海域命名为“北纳土纳海”,菲律宾在中业岛扩建机场,越南继续在南沙群岛扩建岛礁,加强军事部署并想在争议海域打井钻油,马来西亚在弹丸礁等地修建设施。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2012年中菲发生黄岩岛对峙事件,是中菲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又一次交锋。双方争议的理由如下表。

中方

菲方

南沙和西沙群岛均属中国固有领土

1279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1935年1月,中国政府将黄岩岛作为中沙群岛的一部分列入了中国版图。

菲律宾与黄岩岛最邻近

菲认为其与黄岩岛最邻近,固拥有主权。

中国对南海诸岛实施接收得到国际公认

日本战败后,中华民国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对南海诸岛实施接收并得到国际公认;1947年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在南海标明了九段线;1958年发布的《关于领海的声明》中重申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

黄岩岛等是在法律上不属于任何国家的“无主地”

1978年6月11日,菲律宾发布总统法令,把南沙群岛面积达64976平方海里的海域声称为“菲律宾领土的一部分,并对其实施行政管辖”。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无法取代其他既成国际法准则

《公约》只是允许沿海国家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并无任何条款规定沿海国家可以据此声索或侵占他国固有领土。同时《公约》也无法取代其他既成的国际法准则。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黄岩岛拥有主权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专属经济区的法规颁布实施,菲政府认为黄岩岛位于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因此对黄岩岛拥有海洋管辖权,以及拥有主权。

(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中国海上力量的成长和壮大,使美国越来越在意中国远洋力量的发展,认为中国海军在局部海域有能力和美国争夺制海权。美军分别在2009年和2012年提出了“空海一体战”和“联合介入作战”概念,以应对其认定的中国等国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威胁”。美国认为中国正在采取“灰色地带”策略,在避免与邻国和美国爆发战争的前提下,在这些地区通过岛礁建设和海上执法推进其海上主张,损害美国的战略荣誉和信心。2018年5月29日,两艘美国驱逐舰进入中国西沙群岛领海进行“航行自由”行动,公然挑战中国的主权安全。同年6月美国国防部举行两年一度的“环太平洋联合军演”,没有邀请中国参加。美军以“远洋群岛”为假想场景,出动舰载部队演习登岛和夺岛军事行动。美国曾向菲律宾国防部提供了F—16战斗机以及一系列最新型的武装直升机,并在公开场合声明将遵守《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在必要时为菲律宾提供国防援助。

材料四:

    南海局势走到今天,确实需要推动建立一整套地区治理制度和程序。2018年8月,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商定了《南海行为准则》(COC)文本草案,旨在建立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增强中国和东盟国家行为的可信度和可视度,推进对争议岛礁地区或海洋权益争议地区进行共同开发等合作行动。

中美双方有必要学会共存共融,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控制海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军事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海权越来越成为一个包容性的机制,而非完全排他性的存在。在中国综合国力、海空力量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美国必须学会跟中国分享权力。中国要尽快树立自己的海权意识,多了解美国等世界其他国家的海权理念,知己知彼,积极互动。应在保证我国海军实力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全球性的海上战略支持力量。海南争议可能会长期保持下去,中国应有长远应对的心理准备。

(材料三,四均选自《世界知识》2018年16期《中美海上互动与中国海权意识发展》)

(1)、下列对材料中“南海问题”的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海是国际海上交通运输最繁忙的交通线之一,每年经过南海地区的运输量是苏伊上运河的5倍、巴拿马运河的15倍。 B、对中国南沙群岛全部或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C、《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每一国家可享有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菲律宾正是根据这条公约认定对黄岩岛的海洋管辖权。 D、2018年5月两般美国驱逐舰进入中国南沙群岛领海进行“航行自由”行动,这是对中国国土主权的公然挑衅。
(2)、不属于南海问题产生原因的一项是(    )
A、美国认为,中国海上力量的成长和壮大使中国海军在局部海域有能力和美国争夺制海权,这威胁到了其海洋霸权国的地位。 B、南海周边主权国之间存在主权争议,菲律宾、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运用各种方式在南海区域进行主权争夺。 C、菲律宾不顾历史事实、不顾国际公约、不顾其他国际法准则,抓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执意认定对南海有关岛屿的管辖权。其强硬态度的背后,离不开美国的军事力量支持。 D、2018年8月,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商定的《南海行为准则》(COC)文本草案,旨在建立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但尚未产生实质性影响。
(3)、根据材料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解决南海争端”的对策。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规则是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若有风筝线被割断,那些孩子就拼命地追逐那个随风飘移的风筝。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每个斗风筝的人都有助手,我的助手——兼仆人与朋友——是哈桑。

    那年冬天的一个夜里,距比赛还有四天,爸爸对我说:“我觉得今年你也许能赢得比赛!”爸爸随口一说,却在我脑袋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好办法!让他看看,他的儿子终究非同凡响。

    街上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哈桑和我走出大门,雪花反射出白晃晃的光芒,照得我睁不开眼。街上,风筝斗士们在做最后的准备。街道传来欢声笑语,各处屋顶挤满了看客。我朝自家的屋顶看去,爸爸挥挥手,我不知道他究竟是跟我还是跟哈桑打招呼。

    “我们得开始了。”哈桑说。

    突然间我想放弃,爸爸在屋顶上看着我,他的眼光像太阳那样热得令人发烫。

    “我有点不想放风筝了。”我说。

    “今天是个好日子。”哈桑说。

    我试图让眼光离开我们家的屋顶。哈桑上前一步,低声说了一句让我有些吃惊的话:“记住,阿米尔少爷,没有鬼怪,只是个好日子。”哈桑一眼看穿了我。

    “没有鬼怪。”我低声说。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觉得好些了。

    不到一分钟,我的风筝扶摇直上。一个钟头后,空中已经挂着至少四十只风筝,这些风筝如同纸制的鲨鱼,巡游搜猎食物。寒冷的微风吹过我的头发。哈桑在我身旁,他的手掌已被线割得鲜血淋漓。第一批被挫败的风筝断了线,像流星那样划过天空,拖着闪亮的尾巴,散落在附近的街区,给追风筝的人带来奖赏。

    我偷眼看向爸爸,寻思他眼下在想些什么。风筝纷纷坠下,而我的仍在翱翔。我双眼不时瞟向爸爸,紧紧盯着他的羊毛衫。

    下午三点,阴云密布,太阳躲在它们后面,影子开始拉长。只剩下六只风筝了,我的是其中之一。我双腿发痛,脖子僵硬。但看到风筝一只只掉落,心里的希望一点点增大。

    一只蓝风筝在过去那个钟头里大开杀戒。现在,只剩下我的红风筝和那只蓝风筝了。局势紧张得如同我流血的手拉着的线。人们纷纷顿足尖叫:“干掉它!干掉它!”爸爸会不会也在欢呼呢?但我所能听到的是脑袋里血液奔流的声音。

    一阵风拉升了我的风筝,我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干掉它!干掉它!”的欢呼声越来越响,仿佛罗马人对着斗士高喊“杀啊!杀啊!”。

    “快赢了,阿米尔少爷!”哈桑兴奋得直喘气。那一刻来临了,我合上双眼,松开拉线的手。寒风将风筝拉高,线又在我手指上割开一个创口,接着……

    不用听人群欢呼,我也知道我赢了!我看到爸爸站在屋顶边缘,双拳挥舞,高声欢呼。我体验到有生以来最棒的一刻。

    “安拉保佑,我们等会儿再庆祝吧。现在,我要去帮你追那只蓝风筝。”哈桑撒腿就跑。

    “哈桑,”我大喊,“把它带回来!”

    他踢起阵阵雪花,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他突然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

    我收回风筝后,寻找每条通道,都没有哈桑的踪迹。我正在担心时,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声响,这是一条僻静的死胡同。只见哈桑站在末端,拳头紧握,双腿微微张开。在他身后,摆着那只蓝风筝。那是我打开爸爸心门的钥匙。

    三个邪恶的大男孩挡住了哈桑的去路。我觉得自己无法呼吸。他们逼近哈桑。

    “把风筝给我!”其中一个挥舞着拳头。

    哈桑眼里流露出恐惧,可是他摇摇头。“这是阿米尔少爷的风筝。”

    “你这个白痴!把风筝给我们。”

    哈桑弯腰捡起一块石头。他们一愣,退后一步。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哈桑高举那只抓着石头的手。

    我张开嘴,几乎喊出来。但我没有,我浑身麻木。

    他们动手了,哈桑扔出石块,击中了其中一个的额头。他们一拥而上……

    有种温热的东西从我眼角流淌下来。我眨眨眼,看见自己依旧咬着拳头,咬得很紧,从指节间渗出血来。我回到一个空无一人的市场,斜倚在一家小店铺紧闭的门前。

    十五分钟后,哈桑回来了,手里拿着那只蓝风筝。

    “你到哪里去了?我在找你。”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

(选自《追风筝的人》,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金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却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

    武侠小说是娱乐的,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一般的娱乐品,而是一种有思想的娱乐品。如金庸自己所说:“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金庸将武侠写出新经典,这说明,题材、类型是限制不了作家的,真正杰出的作家、有文化素养的作家完全可以在某种固定的题材里写出了不起的作品来。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因为面向大众、形式通俗,就自降格调。通俗不等于庸俗,更不等于媚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家之大者,未尝不如此。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写作,真正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和百姓,端正立场,负责任、有见识,对时代和现实不回避,这一点我们应该向金庸学习。

(摘编自《金庸作品的魅力和文学养分 思想淬炼与境界提升》人民日报2018年11月06日)

材料二:

【注】①此处小说指14部长篇武侠小说。②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2月。

(数据来源:《关于“文学阅读与当代生活”的问卷调查》)

材料三:

    “今天看金庸的小说,如同当年的《水浒传》,基本看来还是通俗的作品,但是逐渐,时间会把它经典化。”陈洪认为,通俗文学经过经典化之后,尤其是像金庸作品这样的登峰造极之作,是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绕不过去的现场。“随着经典化,更加显示出价值。现在写文学史,不可避免要写到金庸了”。

    陈洪认为,金庸小说的高度、可读性和内涵,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圆融的知识涵盖、厚重的历史感、对传统血脉的继承,“金庸的作品是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的成功范例”。陈洪提到,“庄禅”与“孔孟”是金庸塑造“武侠英雄”之理想人格的两个重要思想资源。“庄禅意识”是如何体现的?陈洪总结,在价值追求上,这些人物不仅蔑视俗世的富贵,而且对江湖的荣誉、权力也没有兴趣;在行为方式上,大多不拘小节,不顾毁誉,率性而为;在情感状态上,往往看似游戏人生,实则内心肝肠如火,一往情深。“孔孟”的思想因子,也深深埋藏在金庸塑造的一个个灵魂中。陈洪指出,“见义不为,无勇也。”金庸小说中处处体现“义”字。

    伟大,是陈洪给金庸作品的评价。“因为金庸,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因子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激活再生。以他的文学的生花妙笔,活生生的形象、抓人的情节,激活再生的成功典范”。

(摘编自陈洪《寻找金庸小说的传统文化风骨》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19日)

材料四:

    在空间距离最近的香港读者眼中,金庸先生有两支笔:一支是写武侠小说的“世界第一侠笔”,另一支是写社评的“世界第一健笔”。

    《明报》之所以能在香港报纸中独树一帜,除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还与他的社评分不开。“我必须要写好社评后才能放心吃饭”。金庸有意识地让社论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国际形势和重大新闻更是金庸社评的主要话题。1964年,金庸在一篇题为《世界粮食分配不均》的社评中谈到粮食安全,“纵然有一半以上人口从事耕作,拉丁美洲仍然有数百万人陷于饥馑;非洲方面,每一个农民所生产的粮食只够他本人及家庭成员吃”。他以日本作示范,认为其农业制度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

    除了对国计民生的关切,面对复杂变幻的时局,金庸也总是强调人民性。“凡是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赞扬之,有害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反对之。”因此《明报》得到市民群体的广泛支持。

(摘编自《环球人物》杂志2018年11月13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张犁

王祥夫

    这种病,怎么说呢,在民间一般都叫疯子,“神经病”是文明一点的说法。五张犁这老头儿,瘦干瘦干的,目光灼灼,两眼有异光,在地里焦灼地走来走去。

    人们先是看到五张犁往园林地里送了三次粪,是谁让他往地里送的粪,连承包那块地的园林工也不知道。一开始,人们以为是园林处要在地里施肥,但别的地里又没有。过了几天,就有人看见五张犁把那些土粪一锹一锹地往地里撒,真是好把式,撒得真匀。撒完土粪,五张犁坐在那里目光灼灼地看着远处出神。那张脸很瘦,皮肉很紧,而且,黑,而且,是见棱见角,肩头亦是尖尖的见棱见角,那双手,也是,粗糙而见棱见角。五指总是微张着,有些攥不拢的意思,这是干粗活儿的手。认识的人过来问他在做什么。五张犁没说话,张张嘴,笑笑的,两眼目光灼灼,还是看着远处。问话的人骑着车子走远了。

    这是早春,暖和和的。接下来,下了两场雨,地里就大张旗鼓地绿开了。园林处种下的花卉也抽了叶,这时候,人们又看到了五张犁。他戴着烂草帽,穿着很旧的一件军装,袖子那里有两块补丁,领子那里又是一块,下边是条蓝布裤子,屁股那里是两块补丁,五张犁扛着一把锄,目光灼灼地进到地里就锄开了。他把身子朝前探过去,把锄往出一放,再往回一拉,再往出一放,再往回一拉,在一大片地里锄出了长方形的一块,还是那块别人承包的地,那规规整整被锄过的黑润润的地真好看,显出了把式的水平。锄完了,他坐在那里,两只眼目光灼灼,看着远处。认识的人过来笑着问:你怎么在这里锄地?地早就不是咱们张沟的了。五张犁目光灼灼地看了那人一眼,张张嘴,笑笑的,还是不说话。神经病!这人说了一句,蹬着车子远去了。五张犁像是没听到,依然目光灼灼地看着远处,放在滕盖上的手微张着,合不拢,僵僵的,手上的茧自然是硬,又给锄柄磨得僵亮僵亮的。接下来,人们发现五张犁的脑子多少是有些问题了,他站起身,往手心里吐了口唾沫,又开始锄第二遍,紧接着又锄第三遍,天快黑了,手下的锄是一点点都不乱。

    这个夏天,五张犁在那片地里抓虫,焦灼地忙活这忙活那。那片地的花草要比别的地长得格外好,花是开在绿叶的底子上,齐刷刷的好看。人们还是奇怪,这个五张犁是谁请来的?有人走过来问他,他也只是笑,目光灼灼不知看着什么地方,让人有些害怕。他的笑容里边是茫然,那双眼实际上很清亮,倒不像是老年人的眼晴,有几分像孩子,似有所思,五张犁最疯的那一阵子晚上都要睡在地里。

秋天是在一阵大热后悄然来临的、五张犁又出现了,他目光灼灼地站在地头,焦灼地走进地里,他的手里,亮闪闪的一牙儿,是镰刀,他是来收割了,那些花还在开,还可以再看一阵子,园林处专门种了一些花期长的花,可以一直开到十一月底。五张犁用他那僵僵的大手,在花上先撸一下,再一攥,另一只手便扬起来,那小镰刀一闪、一小捆花草便躺在那里了,真是好庄稼人,他割得不紧不慢,割得干净好看。园林处的管理人员喊着从桥那边冲过来了,走到离五张犁还有几步的时候又停住了,他看到五张犁手里的那张镰,又看看地里,不由得在心里赞叹起来,这地割得真是漂亮,这又不是庄稼,这是花儿,是花儿你懂不懂?五张犁对着园林处的人,只是笑,目光灼灼地,不知看着什么地方,脸上的表情好像有一些羞涩、羞涩之中还有些紧张。你割吧,割吧!园林处的人扬扬手,身子已经慢慢退着走出了那片地。他也是前不久才知道这片地早先是五张犁家的。张沟的许多土地都已经扎扎实实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现在都已经变了形。人们奇怪五张犁怎么会记着自己那片地,而且记得分毫不差,而且还能按着原来的地形去劳作它,去抚慰它,去亲近它。园林处的人走到地头就不再走,他转回身来,看着地里的五张犁,后来他蹲下来,觉着心里有些说不出的难过。

    到了大地即将上冻的时候了,人们又看到了五张犁,他出现在那片曾经是他的地里,他的前边是一条驴,那条小黑驴拉着一张犁。五张犁在那里犁地了,一道道的犁沟像是用线拉过,齐刷刷的,手艺是那么好。他按着老规矩,是两犁一垄,犁沟很深,犁垄很高,到了明年春天,土地就会变得要多膨松就有多膨松!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雪纷飞

梅寒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差一点就是那场铺天盖地的大雪。

    那场雪,不早不晚,就赶在他走出单位大门,骑上摩托车往朋友家赶的时候下起来。起先是那种小雪粒,落到他的头上肩上,簌簌有声,有一些调皮,从他的头发上跳下来,顺着他的领口就往里钻,凉冰冰的,挠得他的心头一阵阵痒。他没像一般路人那样缩脖子驮背急吼吼前行,他行得像个绅士,一任漫天的雪花飘白他的头发,他的肩头,他的臂膀……

    他喜欢雪天。这个小城,已经有好几个冬天没落过一场像样儿的雪了。

    雪越下越大,雪粒儿变成小雪片又变成漫天飞舞的飞絮,从暗沉沉的云端飘下来。路上的车子行人都急了,喇叭声响成一片。他的手机就是在那个时候拼命地动起来的。手机放在棉衣内口袋里,他能清晰的感受到它的震动。他没去接。那么大的雪,那么喧闹的大马路,接也是白接。他继续骑着车慢慢往朋友家去。

    是一位与他住同村的朋友,他的发小。朋友的妻刚刚做完乳癌手术,他和妻相约在那天中午下班后一起去看。东西是他买的,妻先带着东西开车走了。他单位上有事,又回去处理了一下才骑上车往朋友家赶。

    手机在他的口袋里固执地震动着,震得他心发慌也发焦。他以为又是哪个同事打来的,让他回去继续去处理那一堆永远处理不完的数据。他赌气似的不去接。

    雪越下越大了,路面上已经白茫茫一片。看来,那场雪的来势不小。

    他是顶着满身的雪花抵达朋友家的。在朋友家的院子里,他竟然看到妻同他一样浑身披满雪花——她还在握着手机一遍遍固执地拨打,他口袋里的手机还在固执地震动。

    朋友很尴尬的站在妻子旁边,在安慰她。

    “你死人啊,还是聋了,电话也不接!”妻一见他就朝他开了机关枪,丝毫不顾忌有朋友在场。

    “路上没听见……你有事?”他已经习惯了她的暴躁无常,他以一贯的冷静来回复她。

    “没事我撑的啊给你打电话,我问你,你买的这些东西总共花多少钱……”他怎么也没想到妻子劈头问出的是这一句,他不知道,是她被气糊涂了还是摆明了要在朋友面前出他的丑。那一句,似一记猛鞭,一下子把他抽懵了。他的脸“腾”一下红了:“昂……那个……”他想去补救,已无可补救。因为他看到朋友几秒钟前还笑着的脸一下子冻住了,而他的妻,已经旋风般地刮到院外,打开车门,“砰——”又关上。她把车子发动了。

    他的世界一下子只剩下那一地茫茫大雪……

    那天,他刻意与朋友回忆小时候的种种趣事,试图弥补那个巨大的裂痕。无用。他最终和朋友尴尬地不欢而散。

    从朋友家出门时,外面的雪已经下了厚厚的一层了。朋友执意要开车送他回家。他拒绝了,他说他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大的雪了,正好沿途看看雪景。

    他没骑车,推着走。与来时不一样,路上已经少有车辆行人了。天色欲发地暗下来,漫天的雪裹得他几乎透不过气来了。原来,雪大了也会压得人透不过气的。他一步一步走在那长长的雪地上,“咯吱——咯吱……”是他的脚与雪亲吻的声音,又像是胸腔里某种碎裂的声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一次,一定回去跟她说……”

    那一句话,已经在他心里埋了十几年了。它曾无数次地冲到他的嘴边儿上,可他却始终没把它说出来。没有说出来的理由有很多,先是因为孩子太小,孩子后来长大了,上中学,怕影响他学习。再后来,孩子去读大学,又怕他担心……就一直没说。它最终被一些无关紧要的谩骂代替了。那些谩骂,是他从她嘴里原封不动地复制过来的,又当武器抛给她。骂够了,日子又如常地走下去。可他知道,那一段婚姻早已是名存实亡。

    口袋里的手机再次响了,这一次,他接得飞快。竟然莫名地期盼,期盼是她打来的。尽管他知道盼也是白盼,她从来不会主动向他表示一下关爱,她只保留自己对他蛮横发脾气的权力。

    那电话当然不是她打来的,是儿子打来的。儿子已经二十八岁,是那个小城一家医院很出色的外科医生了。

    “爸,你在哪?”儿子的声音如此轻快飞扬,与往日明显不一样。

    “路上。”

    “我……我认识了一女孩儿,印象还不错,这周末想带她回家里看看……”

    “哦,好哇好哇……”儿子的婚事,一直是他心上的事。他盼这一天,盼了太久了。他的眼睛竟然莫名地湿了。

    儿子要带女友来家了,得回去好好收拾一下家里,还要去商场采买,第一次来,不能让人家出去吃饭。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气氛……他游走的思绪被儿子的电话给扯回来了。也顾不得在大雪地里寻愁觅恨,他摘下眼镜,将上面一层雾气轻轻擦拭而去,然后,急急跨上车,发动车子就冲进了雪幕里。

    雪,纷纷扬扬的雪,下得更大了,那道歪歪扭扭的车辙很快就被大雪埋掉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黎明前夜

陈德鸿

大勇说,娘,回吧。

娘抓住大勇的右手说,到西风口寻到你弟,就让他回家来。一时走不脱,也让他寻机跑回来。娘顿了顿,又说,你爹这一没,日子眼瞅着就过不下去了。

大勇抽出手,揩了揩娘脸上的泪说,娘,我知道了。外面冷,回吧!

娘蹒跚着回了屋,一会儿又跑出来,冲走远的大勇喊,路上千万当心,寻不到,就早点回家。

走到村外一片收割后的田野时,大勇停下来,在地头找到一个写着父亲名字的木橛,然后蹲在地上,用右手抓了一把土,紧紧攥在手里,嘴里喃喃自语,小勇啊,咱家有地了,是政府分的,哥使不上力,你回来帮哥种吧!

第二天傍晚,大勇赶到西风口时,长长的队伍仍在不停地过着,土道旁,挤满了一层又一层的人。

大勇挤进人群,看着队伍中一张张稍纵即逝的脸,犯起愁来,这可上哪儿找小勇啊?听说兵是从昨天开始过的,也不知小勇过去了没有。

大勇想了想,也学旁人从队伍边拽住一个兵问,同,同志,我向你打听个人?

兵停住脚,叫啥名,是哪个部队的?

叫赵小勇,是,是3纵的。

不认识。兵摇摇头,3纵还没过来,你再等等吧。

大勇舒了口气,刚在离土道不远的一个土墙边坐下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便挤坐在他旁边。

大勇往边上挪了挪,男人又挤过来,说,兄弟,俺姓韩,刚才你说的话俺都听到了,俺儿子也是3纵的。那敢情好。大勇说,我是赵家堡的,你是哪的?

男人说,俺家在马家洼。

那地方我去过,有个牲口市。大勇问,那边的地也分了?

分了,分了。我这次找儿子,就是告诉他这事。这回家里有地了,俺再倒腾点牲口啥的,日子就更好了。家里还有啥人,能忙过来?大勇问。

家里还有个小的,不顶啥事。他娘病在炕上好几年了。男人说,俺一个人,多辛苦点就是了。

看着男人满足的笑意,大勇忽然想起来,前年在马家洼买骡子时,曾经和这个男人打过交道。

那时,大勇相中了一头骡子,这个男人要价15个大洋。大勇磨了半天,男人死活不吐口。眼瞅着太阳快落山了,一个年轻人突然把男人拉到一边,互相把手伸进对方的袖子里……大勇急了,拽过男人说,15个大洋,这骡子我要了。到家没几天,大勇发现这骡子走路爱往右边去,找来八爷一看,说是骡子左眼受过伤。听大勇讲了买骡子时的情况,八爷说,你这是让人唬了,那是爷俩,专好下扣子。

见大勇不吭声,男人说,我儿在部队表现可好了,打锦州时还立了大功呢。

大勇愣了愣,问,你这次来,是想把儿子叫回家去帮你?

男人撇了撇嘴说,那哪行啊,俺就是想儿子,让他对家里放心,告诉他在部队好好干,等全国都解放了再回来。

大勇尴尬地笑了笑,不吭声了。

半夜时,许多汽车和马拉的炮车驶过之后,又开始过起长长的队伍。男人问了几个兵,高兴地对大勇说,这是3纵的,咱们精神点。互相帮衬着打听。

天快亮时,男人找到大勇说。兄弟,你慢慢打听着,我,我回家了。

咋?大勇一边盯着队伍,一边问。

俺儿,俺儿他没了。男人蹲在地上,呜呜哭了起来。

大勇不知怎样安慰男人,只是用右手轻轻拍着男人的肩膀。

过了好久,男人站起来,擦了擦脸上的泪,踉踉跄跄边走边说,兄弟,管咋,俺儿这是光荣,没给俺韩家丢脸。

走了几步,男人又折回来,对大勇说,兄弟,那事儿;对不住了。等回去,俺给你寻头好的送家去,换回那头病骡子……

男人的身影在黑暗中消失了很长时间,大勇才回过神来,泪水早已湿了眼睛。

快中午时,大勇终于看到了队伍里扛着机枪的小勇。

小勇吃惊地摇着大勇的右手问,哥,你的左手呢?

大勇含糊着说,我这只右手也啥都能干,不耽误事儿。

小勇问,爹娘都好吗?

都好,都好,地也分了,咱家分了二十多亩呢。大勇说,爹妈特意让我来告诉你,家里不用你操心,在部队上好好干,不解放全国不许回家。

大勇往家走时,觉得自己的脚步比来时坚定了许多,也踏实了许多。

1950年4月,赵小勇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光荣牺牲。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