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内蒙古通辽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卷
材料一: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
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域已经最后形成……这就基本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规模。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分别是什么?
何影响?
【汉字之源】
材料一: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摘编自李一《甲骨文与青铜纹样再利用的探索》
【思想之光】
材料二:春秋末年,孔子开创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主张“为政以德”,设计出一套治国方案。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其学说,主张实行“仁政”和以民为本。儒家思想虽在动荡的
形势下显得举步维艰,但到新形势下又被统治者所尊崇。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文史之萃】
材料三:
信息卡 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他接任父亲继任太史令,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 |
【科技之光】
材料四:到公元3或4世纪,书法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楷书和草书,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形成。那时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改良的纸张已经广泛用于书写,并得到发展。与竹、木、石相比,纸更易于吸收且书写流畅。
——摘编自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