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西省吉安市文山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各步骤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将氯酸钾加热至融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木条复燃 |
氯酸钾受热要分解产生氧气,但是①.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②. |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木条不复燃 |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
|
实验三 |
③ |
木条迅速复燃 |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
在小明的实验探究中,实验一和实验二的作用是.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的质量(g) | 20 | m | 16 | 14 |
反应后的质量(g) | 4 | 6 | 60 | 50 |
A.对现象的认识 | B.化学与安全 |
①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②铁丝在空气里燃烧,火星四射 ③碳酸钠溶液里滴加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 ①稀酸溅入眼睛﹣﹣用大量水冲洗 ②进入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③稀释浓硫酸﹣﹣先放水,再放浓硫酸 |
C.对除杂和鉴别的认识 | D.对概念的理解 |
①用稀盐酸除去氧化钙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钙 ②用熟石灰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③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 ①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 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③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提出猜想)
猜想1:可以代替,因为镁条与氧气反应后不会产生气体
猜想2:不能代替,因为镁条可能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进行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组装好装置后,打开止水夹,手捂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烧杯中导管末端有一段液柱 |
Ⅱ | 关闭止水夹,点燃镁条,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好塞子 | 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大量白烟,剩余固体为白色带状物还夹杂着极少量淡黄色的固体 |
Ⅲ |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 烧杯中水从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 |
(解释与结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