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宜春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提出猜想)

猜想1:可以代替,因为镁条与氧气反应后不会产生气体

猜想2:不能代替,因为镁条可能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组装好装置后,打开止水夹,手捂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烧杯中导管末端有一段液柱

关闭止水夹,点燃镁条,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好塞子

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大量白烟,剩余固体为白色带状物还夹杂着极少量淡黄色的固体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烧杯中水从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  

(解释与结论)

(1)、步骤Ⅰ的实验目的是
(2)、步骤Ⅱ中,关闭止水夹的目的是
(3)、根据实验现象中的(写一个即可)可以推测猜想2成立。

①(继续探究)经查阅资料得知氮化镁(Mg3N2)为淡黄色的固体,于是小晴猜想镁条还可能会与空气中的发生反应;

②(设计实验)她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

③(实验结论)镁条与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举一反三
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右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

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mL 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mL浓硫酸

再通入约4mL 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

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2mL蒸馏水

再通入约4mL 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

至第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 {#blank#}1{#/blank#}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 {#blank#}2{#/blank#} 。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 {#blank#}3{#/blank#} 。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blank#}4{#/blank#} (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 {#blank#}5{#/blank#} 。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 {#blank#}6{#/blank#} 。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 {#blank#}7{#/blank#} 。

定量分析】小陆同学取了实验室存放较久的1克镁条和20克稀硫酸(足量)放入一支质量为30克的试管中,看到产生较多气泡,等没有气泡后精确称量,得到试管和内容物总质量为50.92克,小陆同学认为此反应产生的全部为氢气。试帮小陆同学计算这1 克镁条中还含有多少镁?

{#blank#}8{#/blank#}

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在操作和称量准确的情况下,实际含有的镁要小于计算结果。请你分析可以有原因 {#blank#}9{#/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