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

    ①中国西部是什么概念?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我国西北和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这片广表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

    ②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漂头。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这两处古人类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的资格更老。

    ③西部地区不仅有广阔的地城和悠久的历史,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④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秦皇汉式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陇深寺的暮鼓晨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继承汉晋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        的恢宏气度、展现出         的艺术形式和        的文化内涵。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

    ⑤西部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遵义,延安,红岩材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传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一面旗帜。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这些宝贵的财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⑥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它们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⑦西部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它们的抢救、保护、涵养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

(1)、第①自然段从、行政区域、、人口数量等四个方面说明了“中国西部”的概念。
(2)、第②自然段中”华夏祖先的脚步“是指  ;将元谋人、蓝田人与北京猿人的年代作比较,是为了说明
(3)、选择下列词语,将序号分别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处。

A.精关绝伦    B.博大精深    C.兼收并蓄

形成了自己的恢宏气度,展现出的艺术形式和 的文化内涵。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部文化的主要特征。
(5)、第⑥自然段中写道:“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这段文字中的“贫困”意味着失去,“保留”意味着得到。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着这种“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得”与“失”往往是相伴相随的。请写1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太好啦!大好啦!”听妈妈说,我家的电脑可以上网了。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怎样的呢?爸爸告诉我,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可以用电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还可以进行网上购物。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网络真的这么神奇?我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叫妈妈打开电脑,进入一个卡通网站,不一会儿,孙悟空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米老鼠、唐老鸭、花木兰、黑猫警长,都笑眯眯地看着我,还伴着音乐做着各种有趣的动作。“真神了!”我不由得赞叹起来。

    妈妈还带我访问了其他一些网站,里面的内容太丰富了:有体育新闻,有动物天地,有科技博览,还有音乐欣赏……真是应有尽有。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向我敞开了。

    妈妈还教我发电子邮件。我试着给远在国外的表姐发了一个贺卡。站在一旁的爸爸对我说:“过去寄一封信,对方要好几天才能收到,多慢啊!现在发一个电子邮件,对方几秒钟就能收到,真快啊!”妈妈说:“是呀,发电子邮件还能节约纸张、保护环境呢!”

    我恋恋不舍地下了网,心思还在那新奇的网络世界里!爸爸说:“今天用到的,只是网络功能的一点点,网络还有很多很多用处呢!”我听了更加喜欢这个新朋友了。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