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丽江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绿色塑料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碱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碱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合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
(2)、文中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仔细阅读第⑤、⑥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

相同:

不同:

(4)、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传“绿色”塑料袋的特点及使用意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风起

张艳霞

      4月,快要高考了,一个双休日,儿子在读书。母亲进了屋,开门关门时,那扇破旧的门,发出吱吱的声音。有点刺耳。

      有些吵到儿子了。儿子皱了眉,说,妈,你干吗呢?母亲做错了事一般,说,没事,你看书吧。

      家里穷。儿子的父亲,常年都在外地干活,给儿子赚学费,回来的次数极少。母亲在家里,干些零活。儿子的成绩不错。

      儿子看了会儿书,饿了,喊,妈,我饿了,有吃的吗?母亲在屋子外呢,听到儿子的喊声,忙跑了进来,说,有,儿子,你等等啊。一会儿,母亲端来一碗玉米,几根玉米晶莹剔透地放在碗里。儿子摇摇头,有些嗔怪地说,妈,你不是不知道,我不喜欢吃玉米。母亲说,这玉米可好吃了,是……看着儿子阴沉着的脸,母亲噤了声,说,儿子,那你想吃什么,妈给你去买。儿子想了想说,我要吃蛋糕,那种提拉米苏的。

      母亲愣了愣,有些犹豫。这个叫提拉米苏的蛋糕,母亲见过,也给儿子买过。那是在儿子生日的时候,是儿子硬拉着她去买的。特别贵。儿子看母亲犹豫的神情,说,妈,你到底买不买啊?母亲说,行,行,我去买。母亲手里攥着几张钱,匆匆地出了门。

      提拉米苏买回来了,儿子高兴地从母亲手中抢过。儿子没有注意到母亲脸上的表情,母亲心里在想着,这么贵,这么贵的蛋糕,孩子他爸可得干一天活钱才能赚回来啊。

      临下午时,儿子看着书,又有了其他的想法。儿子说,妈,回头等考完试,我想到外面去走走。母亲说,行,你走吧,现在不也没把你关住吗?儿子苦笑,说,妈,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等我考试考完了,我想到外地去旅游,旅游知道吗?母亲摇摇头,她还真不知道什么叫旅游,到外地去就算是旅游吗?那儿子他爸,也算旅游吗?儿子只好给母亲解释,说,妈,旅游呢就是去玩,不是去打工,坐火车,坐飞机去玩,到了那里,还住宾馆,上饭店吃大餐……母亲有些懂又有些不懂,母亲又想,那这可是要多少钱啊?母亲想着,心莫名地沉了。

      晚上,父亲的电话来了。母亲喊儿子,说,你爸来电话了,让你听。儿子说,妈,我正忙着呢,还是不听了吧。母亲说,你这孩子,你爸是想和你说两句啊。折腾了半天,儿子还是不肯接,母亲只好解释说,儿子正看书呢。父亲笑了,说,没事,没事,让儿子好好学习吧。父亲还说,也就这个把月了,儿子想吃什么,想干什么,你就尽量满足他。母亲就说了买提拉米苏的事。母亲还说了儿子想去旅游的事,这要好多钱呢。父亲听着,说,没事,没事,我多加几个班,争取把钱赚出来吧。母亲说,别,你一个人在外面,还是要多注意休息啊。父亲说,我没问题的,身体可棒着呢。

      后来一段日子,儿子还是从早到晚地抓紧读书,周一至周五是在学校,周六周日是在家里。有一天儿子回家,看到母亲的眼圈有点红,看到自己回来,母亲又似乎在极力掩饰着什么。儿子说,妈,出什么事了吗?母亲摇摇头,说,没,没什么事儿。儿子哦了一声,就没再问了,儿子又钻进了房间,随手摊开了书。

      6月初。结束高考。儿子一脸轻松地从考场走出来时,很意外地在校门口看到了母亲。母亲说过的,这几天因为忙,就没送儿子进考场,更别说来接儿子了。

      儿子还没开口呢。母亲说,儿子,妈带你去一个地方。第一次,母亲的口气是那么的不容置疑,儿子的心头莫名地闪过一丝不安。

      在那块墓碑前,儿子站定了。儿子看到了墓碑上的照片,竟是父亲。儿子顿时就愣住了,母亲似乎看出了儿子心头的疑惑,说,你爸其实半个月前就离开了我们,你爸是加班加点赚钱累的,才不慎从20多层的楼上跌落的,你爸临走前交代,他不想影响你的高考,嘱我等你考完再告诉你……

      儿子一时哽咽,重重地跪倒在父亲墓前。

      起风了!

(选自2012年10月30日《郑州日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年轻的国旗

       ①这是由陈九先生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小镇只有一所大学,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女生,名付其实五朵金花。珍妮是她们的头儿。五朵金花同吃住同进出,像一家子出来的。其实就是一家子。

       ③学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国际街坊节。在小镇主要街道、广场上,让各国来的师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当街展示自己国家的食品和工艺品。到那天,各界名流与方圆多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来凑热闹,在此欢歌笑语,尽情玩乐。

       ④五朵金花耐不住好奇,头天就跑上街看街坊节的准备情况。她们要挑选有利地形,来个穿旗袍炸春卷,外加毛笔字,够中国的吧?几个姑娘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嘻嘻哈哈,踌躇满志。突然一个姑娘说:“好像,我好像没有看到中国国旗。”广场上空飘满各色国旗,赤橙黄绿青蓝紫,她们一面面数过,就没中国的,咋回事?

       ⑤姑娘们一下子懵了,她们此刻感到国旗对自己竟如此重要。珍妮的脸涨得通红,跟国旗那么红。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找校长当面问清楚。找校长?对。珍妮拔腿要走。“等等,咱们一块去。”A姑娘们捆成一捆儿,碧草蓝天,斜阳映着她们匆匆的背影。

       ⑥白发苍苍的校长先生面对为何别的国旗都有却偏没中国国旗的提问,很显窘迫。“是吗?让我了解一下,保证尽快答复你们。”“好,”珍妮说,“明天是街坊节,我们就在这儿等。”五朵金花走出办公室,在门前的草坪上坐下来。B天角渐渐泛红。

       ⑦C春日黄昏那么短暂,像脸盆里的水,洒洒就没了。当校长走出办公室,夕阳已在天边闪烁。校长对姑娘们说:“校董们大都同意悬挂中国国旗,并为这个疏忽像中国同学道歉。明天一早,你们会在广场上看到中国国旗的。”“真的吗?”“真的。”

       ⑧那本该是个安详的夜晚,人在心愿满足后睡得最甜。万万没想到,珍妮她们突然接到校长秘书的电话。秘书说:“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面中国国旗——我只是说,我找不到中国国旗。”“如果我借你一面你会挂吗?”珍妮问。“你有?”“对,我有。”“当然,当然挂。”“好,一言为定,明天一早广场上等我。”

       ⑨“你有国旗?”姑娘们把珍妮围起来,“咋不早说?害我们紧张了半天,死多少细胞!”珍妮红着脸低下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对不起,我没有,可我不信就找不到一面国旗!”姑娘们立刻打电话到北京,到纽约,到所有可能有国旗的地方,最后终于联系上位于波士顿郊外的哈佛大学中国同学会。“怎么给你们?”电话里的人问珍妮。“麻烦你把国旗放在你家门前的信箱里,我这就去取。”“珍妮,你疯了?”珍妮笑笑:“开车单程五小时,争取九小时赶回来。你们明儿一早直接在广场上等我,别忘了帮我带上旗袍和化妆盒儿,咱广场见。”

       ⑩不知那一夜姑娘们是如何度过的。特别是珍妮,迷过路吗,吃没吃罚单,饿不饿,打盹儿了没有?可以确定的是,太阳升起时,广场上的中国姑娘是五名,一个也不少。珍妮把鲜红的中国国旗交到校长手里。就在校长秘书升旗的瞬间,姑娘们一字排开,请校长为她们在国旗下合影。“一,二……”校长喊着。“等等!”珍妮挽起身旁两位姑娘的手臂。接着,她们每个人都相互挽起手臂。“现在可以了,校长先生。”

       ⑪D清晨很美,像一支奏鸣曲,随风飘荡。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梦碎雅典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小题。

做一个勇于批判又敢于担当的人

——在北京大学2018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①一个勇于批判的人,往往也有强烈的完美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心理,很难接受事物的瑕疵,因此不会轻易给人赞美和肯定,甚至对自己也未必满意,索性洁身自好,彻底不做事。相反,一个勇于任事的人,喜欢在一点一滴的具体事功中获得意义,不愿过多地批判甚至刻意回避现实的阴暗面,更愿意去发现现实的合理性,希望承担建设和改善的责任。

    ②大家想过没有,当这两种人相遇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③一个把批判精神贯穿到底的人,可能会觉得社会上遍地不公,无能之辈横行。这些无能之辈整日里蝇营狗苟,浑浑噩噩,国家就要毁在他们这些人手里,恨不得要对他们进行正当防卫。

    ④而一个只想着埋头做事的人,可能会觉得社会上整天空发议论、不干实事的闲散人太多了,有些人就是不肯传播正能量,总是盯着社会的不足之处,把它们夸大渲染,像个苍蝇一样讨厌。

    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何从我做起,避免那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发生?

    ⑥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养成的品格,会影响他的一生。所以,我给各位同学的建议是:从今天开始,在学习生活中,既要培养自己敢于批判的精神,也要锻炼自己勇于任事的作风。将来大家离开校园,承担社会角色时,是在朝还是在野,是批判者还是建设者,个人选择总是要有所侧重。但是,只要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就有意识地同时培养自己批判者和建设者的精神品质,在他进入社会之后,就不会轻易地把与自己做出不同选择的人,视为敌人。

    ⑦当他作为批判者,发起猛烈批评的炮火时,他也同时能够看到,这个社会中有光明的地方。他能够批评荒谬,也肯定进步,能够对那些勇于任事的建设者给予理解和尊重。当他作为建设者,也能够正确对待批评的声音,能够把不同的意见,——哪怕再刺耳——一也当作是对事业的鞭策,而不是播上自己的耳朵或对方的嘴巴。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都是因为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努力做一个敢于批判也勇于担当的人。先在自己身上,反复训练,左右互搏,实现了这种人格的对立统一,才可能扩充出一个真正的“兼容并包”的格局和胸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