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绍兴市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科目考试适应性试卷
材料一:
在重构孩子基因一事上,个体父母的自由抉择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根据经济学理论,只有当个人选择导致“负外部性”时——也就是说,当危害带来的代价由完全没有参与交易的第三方来承担时,社会危害才会形成集成式影响,举个例子,一家公司可能通过向当地的河流倾倒有毒废料而获益,但它会影响到附近社区成员的利益,类似的效果已经在Bt转基因玉米上体现出来:它能够制造毒素杀死一种欧洲当地的害虫玉米螟,然而,它也会因此误杀帝王蝶。这里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是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由生物技术方面的个人选择带来负外部性,因而导致整个社会受累?
(摘编自福山《我们为什么担忧“基因编辑”》)
材料二:
这种类似的基因“军备竞赛”会对下面一类人产生特定的负担,这些人,由于宗教或其他原因,不愿对孩子进行基因改造;如果周围的人都在这么做,对他们而言想要坚持放弃的决定就会愈加艰难,因为担心会阻挡孩子的前程,尽管人们在担忧未曾意想的结局和不可预见的代价,人们心中所隐藏的深层的对于生物技术的忧虑却一点儿也不是功利主义的。终极意义上,毋宁说人们担心的是,生物技术会让人类丧失人性——正是这种根本的特质不因世事斗转星移,支撑我们成为我们、决定我们未来走向何处。更糟糕的是,生物技术改变了人性,但我们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我们失去了多么有价值的东西。
(材料来源同上)
材料三:
(《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
材料四:
我们以遗传技术再造自己,是为了活得更久、更健康,超过我们与生俱来的DNA容许的寿限。首先我们会重新安排基因来减少疾病,培养替换器官,并普遍迟滞高龄带来的众多折磨。这就会把我们带往21世纪20年代晚期,那时我们就能创造出分子尺度的纳米机器,编程运用来弥补我们的自然演化局限,投入应付DNA始终无力处理的工作。
一旦这些进展到位,我们就不只会延缓衰老,还能逆转其进程,逐一处理每颗分子来清理、重建我们的身体。我们还会把这些机器,安顿在我们脑中现有的数十亿神经元当中,借助它们来强化我们的智慧,我们的记忆力会得以改良,我们会发令创造出崭新的虚拟经验,把人类的想象力提升到我们现有未强化的脑部连想都无法想的水平。一段(相当短暂的)时间之后,我们就会借助逆向工程,改造人脑创造出一种威力强大无比的数码版本,于是我们也就由此发展成一种完全数码形式的物种。
到时我们就会演化成另一个物种。于是我们就不再是智人,而是种智脑,也就是半数码、半生物的活物,而且将来还会凌驾于其他所有生物之上,拉开它的DNA和演化命运之间的差距。同时,我们也会成为一种能操控本身演化进程的生物,从而开创自然界崭新的局面。
(节选自《重返人类演化现场》)
材料一:
无人驾驶汽车又称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是智能汽车的最高级形态。无人驾驶是智能化的终极体现,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驾驶汽车未来发展速度将加快,同时人们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接受和需求度正在逐渐提升。无人驾驶早已被全球车企列为主要研发项目之一。国外的奔驰、宝马、福特、特斯拉和国内车企长城、北汽、比亚迪、吉利等早已涉足。互联网厂商谷歌、苹果,芯片公司英特尔、高通等也一直在动作,无人车的角逐已经快速展开。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将会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提高人们出行的质量。
2017年社会调查数据
意愿 |
旅游自驾体验 |
应用公共交通 |
运输货物 |
其他 |
人数 |
6191 |
5313 |
4597 |
3503 |
百分比 |
62% |
53% |
46% |
35% |
(摘自《汽车前线》2017.12)
材料二:
在CES2017参展的大概500家汽车科技公司中,NVIDIA公司展示了一款奥迪自动驾驶汽车,惊艳四座。该公司CEO黄仁勋表示,“我们说的是一款将在2020年上市的高度自动化汽车,它能够应对多种状况”。“这意味着,在许多道路条件下都能够自主驾驶,不需要人们在后台监督或者夺取控制权。”某种意义上,它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无人驾驶”的真正要求。当然,要是想让它到戈壁沙漠去玩儿穿越,那估计还够呛。NVIDIA将图形处理单元(GPU)技术移植到了这个2020年才会与消费者见面的智能汽车上。NVIDIA凭借这种技术在游戏行业中独领风骚几十年,如今又将在这个新的“沙维尔(Xavier)”系统上大放异彩。沙维尔拥有八个高端CPU内核和强劲的性能。在过去三年中,这种系统被用于深度学习,能够分辨脸孔的轮廓和细节。那么,如果可以识别人脸,识别汽车、标识、行人就更不是问题。虽然包括特斯拉在内,还有很多公司正在朝这条方向努力;但NVIDIA和奥迪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无人驾驶汽车的时代已经开始倒计时。
(摘自《东方瞭望》2018.1)
材料三:
百度公布的路测路线显示,百度无人驾驶车在北京完成测试。预计随着国外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国内各车企参与无人驾驶汽车研发的积极性将会不断提高。相关权威公司预测,到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1180万辆,而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24%,约为280万辆,其市场前景非常可观。从明年开始,百度将会和主流车厂合作,推出主流家用轿车。李彦宏说,这种车并不能在任何情况下、在开放道路上完全不需要人,但在常见路况下可以自动驾驶。“比如从北京开车到上海,上了高速以后,你就不用管了,可以‘吃着火锅唱着歌’,到了上海,车会提醒你要下高速了,这种状况大家很快会看到。”
(摘自《西南联合早报》2018.3)
材料四:
自动驾驶汽车真的快要上路了吗?从各地路测反馈的信息看,自动驾驶汽车要想上路,还需跨越技术和法律层面的诸多障碍?数据积累。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需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数据库。比如,德国一家公司给软件输入了1000多张不同图像的“前方停车标志”,以便汽车即时识别路标。此外,中国道路上的人流量、车流量很大,路况也更加复杂,高精度地图需研发。也需高可靠、低延时网络支持,但目前5G技术距离商用还有一定距离。虽然多地出台了支持路测的细则,但目前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都是在有人驾驶的前提下制定的,如果未来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真要上路行驶,可能需要对现有的法规进行修改。对于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时间表的预计,传统车企至少还有10年的路要走。
(摘自《汽车风暴》2018.4)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