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社会(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模拟卷3
①“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②南昌起义 ③五四运动
④黄埔军校的创办 ⑤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院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武帝任用赵绾等儒臣,又听董仲舒的话,“表彰六艺”,“罢黜百家”,于是战国时“百学并行”的现象,至此就“定于一尊”了。至于汉武帝所以尊崇儒术,因一个人治天下,无论怎样凭恃武力,总不能全不讲教化,而讲教化,只有儒家之学最长.
——摘编自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材料三: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1916年)
材料一: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一:1919年6月《新阅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辖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国青岛外文……后即以释放京师被铺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幸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
材料二:“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毛泽东《知何研究中共党史》
材料三: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遗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游话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