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9年浙江省中考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模拟卷2
材料一: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在寻求复兴之路上开启了新的征程。
▲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中国政府“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了众多亚非国家的响应。 ▲1978年至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为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三倍多,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 ▲201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由1978年的2.3%上升到近30%。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彼此互惠互利,共享发展成果。 ▲2015年,中国向联合国赠送“和平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感谢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所作的贡献。 |
材料一: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描述了近代中国和西方三个阶段的关系,九年级王强同学就此制作了一张简表。
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 |
西方的冲击 |
中国人难以承受的打击 |
鸦片战争 |
① |
|
② |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
仿效西方 |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
③ |
开启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 |
|
维新变法运动 |
④ |
|
20世纪 |
西方的思想 |
中国的革命 |
民主共和 |
⑤ |
|
⑥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材料二: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共十九大对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做出了顶层设计,指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2017年联合国决议,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理念的广泛支持,也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