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测试试卷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住,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往之

②以顺为

③与民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安居在家中,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谈不上是大丈夫,充其量只是君王的“顺从者”或狐假虎威的“弄权者”。 C、孟子认为大丈夫就是在不得志时能坚守正道不放弃,再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孟子这番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在于坚守内心的仁、礼、义,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也为世人定下一个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有相当的醒世作用。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岳阳楼记》和《欧阳修传》(片段)

【甲】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 , 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 , 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可谓无朋矣,而纣用以亡。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可谓大朋矣,而周用以兴。盖君子之朋,虽多而不厌故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注解】①直:伸雪、伸冤;②逐:斥退;③目: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