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六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太宗尝谓中书今岑文本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亦犹蜃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刺股,董生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

【注】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惟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水性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B、人不学不知|策之不以其 C、夫人禀性定|我之死,有子存焉 D、是以苏秦刺|屠自后断其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夫 人 性 相 近 情 则 迁 移 必 须 以 学 饬 情 以 成 其 性

(3)、结合选文,概括“古人勤于学问”的原因?
举一反三
小深与小圳带着一颗敬畏之心,探寻古迹,寻访名胜,穿越时空,感受那份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带来的收获。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①苟完:大致完备。   ②葺:修理。   ③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  ④瀹(yuè):煮。

【丙】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醉翁亭记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武昌九曲亭记(节选)苏辙

    ㅤㅤ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ㅤㅤ江之南武昌诸山,中有浮图精舍 , 依山临壑,萧然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子瞻策载酒,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扫叶席草,酌酒相劳。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ㅤㅤ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ㅤㅤ及其既 , 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亦受牵连被谪。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辙到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弟兄俩载酒泛流,到武昌九曲亭游玩,写了这篇游记。②子瞻:苏轼的字。③浮图:梵语,指佛寺;精舍:僧人住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