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合肥市寿春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查阅资料)①铁粉及铁的几种常见氧化物的颜色及部分性质。
物质 | 铁粉 | Fe2O3 | Fe3O4 | FeO |
颜色 | 黑色 | 红棕色 | 黑色 | 黑色 |
能否被磁铁吸引 | 能 | 不能 | 能 | 不能 |
②实验室酒精灯的温度为400﹣500℃,酒精喷灯的加热温度在1000℃左右。
③当温度高于300℃以上,Fe2O3容易被还原成Fe3O4;当温度高于600℃以上,Fe3O4容易被还原FeO;当温度高于700℃以上,FeO容易被还原成Fe;
(提出问题)图A实验得到黑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黑色粉末的成分是:①FeO、Fe3O4②FeO③Fe3O4;④FeO、Fe3O4、Fe2O3。
(实验设计)将图A实验得到黑色粉末倒在一表面皿中,用磁铁接触黑色粉末,出现现象,说明猜想②正确。
(探究过程)①定性研究:取少量的图B实验得到的黑色粉末于一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振荡,出现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有铁。
②定量研究:取B实验得到的黑色固体20g,设计如图C实验:试推测黑色固体的成分是。
③有同学试图通过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来确定黑色固体的成分,你认为可行吗?(假设氧化铁在反应中完全反应)(填“行”或“不行”)理由是。
探究Ⅰ: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澄淸石灰水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blank#}1{#/blank#}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探究Ⅱ: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l2、HCl
猜想三:CaCl2、HCl、Ca(OH)2
你的猜想:{#blank#}2{#/blank#}
丙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blank#}3{#/blank#}(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设计】
设计者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丁同学 | 取少量废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想一正确 |
戊同学 | 取几粒锌粒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废液 | {#blank#}4{#/blank#} | 猜想二正确 |
【评价与反思】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blank#}5{#/blank#}同学的方案合理,请分析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blank#}6{#/blank#}
【表达与交流】若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你认为该废液来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blank#}7{#/blank#}(填一点).
探究一:包装内填充气体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讨论】结合膨化食品的实际生产、销售过程,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同学们一致认为在膨化食品包装袋内填充气体的目的是:(1)防止运输过程中膨化食品被压碎;(2) {#blank#}1{#/blank#}。
小组同学的这一分析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老师还告诉他们,包装袋内填充的是一种初中化学常见气体。
探究二:包装袋内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包装袋内的气体为:猜想1:氧气;猜想2:氮气;猜想3:二氧化碳;猜想4:二氧化硫;猜想5:空气。
通过分析,大家认为猜想1是错误的,理由是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食品易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猜想4也是错误的,理由是{#blank#}2{#/blank#}。
【查阅资料】①镁能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物氧化镁常温下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②镁还能在氮气中燃烧,反应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和一种难溶性碱。
镁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3{#/blank#}。
【进行实验】实验一:抽取包装袋内气体一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不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小明据此推断只有猜想2成立。小红不同意此结论,理由是{#blank#}4{#/blank#},此现象只能说明猜想不成立。
实验二:另抽取包装袋内气体一瓶,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小组同学据此判断猜想{#blank#}5{#/blank#}不成立,猜想2成立。
为进一步确认猜想2成立,小组同学进行了实验三: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另取一瓶气体,向其中伸入燃着的镁条,观察现象 ②取少量反应后固体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中,并滴入{#blank#}6{#/blank#},振荡观察现象 |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得到红色溶液 | 猜想2成立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