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二)
类别
篇数
比例
列强在中国
215
47.4%
经济/财政/商务
87
19.2%
总论(变法维新主张)
19
4.2%
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术界出现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热潮,形成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一种以陈恭禄为代表的“近代化话语”,其主张把中国近代史视为中国在西方冲击之下不断调整自身,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另一种是以李鼎声为代表的“革命话语”,其认为应把中国近代史视为西方殖民势力不断入侵中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
你如何看待上述两种不同的史学话语体系?请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
1913年底张謇出任农商总长,立即着手经济法制建设。他深知,想要快速顺利有效地进行经济法制建设,仅靠自己和农商部的主观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上获得时任大总统袁世凯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在下取得广大工商界的参与和拥护。对于国务院,张謇尽量利用机会宣示和解释自己制定经济法规的设想和方案,以争取获得支持和同情。对于作为法律审核机构的参议院、众议院和法制局,张謇设法沟通,除了在实业政见宣言书中已表示希望两院给予支持外,还在某些重要法规交付审议时,希望参政院和法制局视情况而简化审核程序,尽速审议通过。对于工商界,张謇尽量兼顾工商业习惯,吸收他们所提出的合理意见,如不能吸收则给予解释说服。
张謇在制定经济法规时较多地注意到了本国的经济状况,如《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就是根据清末资政院在全国各商会讨论和广泛的调查基础上拟订的。《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案,经农商部邀请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后币制定。其他经济法规的制定,也比较广泛地征求了工商界的意见。
——摘编自虞和平《张謇与民国初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
近世千年大变局时代,开眼看世界,或曰开放思想的生发,是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但是因为晚清盲目虚骄的保守派势力根深蒂固,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巨大。晚清爱国志士开放思想发展过程坎坷曲折,呈波浪型发展态势,大致经历了三次高潮、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
——摘编自陈争平(晚清“开眼看世界”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