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历史2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士农工商既是一种职业划分,又是一种社会等级。中唐以后,伴随着财富力量的崛起,商人越来越多地与权贵交通、与士宦联姻以及纳财买官和培养子弟科举入仕。另一方面,由于贵者未必富和封建政治结构的调整,官僚士大夫阶层出于各种目的,也迫切寻求与商人交结,这为商人争取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士商之间从原来对立的关系不断向两者混为一体转变。士农工商等级制在贵者贫和贱者富的上下对立运动中被财富力量摧毁了。富民阶层成了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因此我们可以说,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富民社会”。

——摘编自林文勋等《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基本上是无意向性的、群众自发的社会经济现象。英国较早地发展了一种以“土地贵族—中等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在这种三层式社会结构中,存在着日益壮大的层次复杂的中间阶层,社会各阶层或阶级间界线较模糊,各阶层之间没有刚性的制度性差别,唯一区别是占有财富的多寡,各阶层都不是封闭的群体,个人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社会阶层的阶梯上攀爬上升,使社会结构内部总是充满活力。

——摘编自尹建龙《工业化初期英国社会流动的趋势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富民社会”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并归纳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社会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相同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叶成为主要饮料是在唐宋时期,宋代产茶的区域较唐朝扩大一倍以上。据统计,北宋中叶种植茶叶的面积有80万亩,年产量约相当于今6万吨以上。当时饮茶成风,“略与饮食埒者”。甚至周边少数民族因饮食习惯而需要茶叶,推动茶马贸易的繁盛。

茶叶种植分为官营和民营。民营的种植户多半从粮食种植中分离出来,时人向神宗的报告谓:“今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赋税一律折科,役钱一例均出。”

——整理自葛金芳《中国经济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以茶治边”政策是指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利用其茶叶经济垄断权对西北游牧民族实行的一项羁縻政策,是融茶法、马政、边政于一体的一种边疆统治政策。它在唐宋时期开始萌芽,至明代臻于完善。

明朝时实行税茶和榷茶垄断茶利,同时规定官买余茶的政策,从而集中了大量本色茶叶,这就为“以茶治边”政策提供了茶源。因此,朱元璋指出“盖制戎狄之道,当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耳”,即通过官定比价推行不等价交换,以达到控制西北诸族,“以茶治边”的目的。“令茶价涌贵,番人受制,而良马将不可胜用”,这种贵茶贱马的互市政策成为明代奉行不移的祖宗旧制。

——摘编自郭孟良《试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

材料三 1662年葡萄牙的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其嫁妆中就有一套中国茶具和221磅红茶。新王后不仅饮茶,还宣传茶的功能,在她的指引下,饮茶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的时尚。但是由于茶叶价格昂贵(虽然价格在下降,但直到17世纪末,一磅茶叶的售价仍然相当于1名男仆一两个月的工资),直到17世纪末英国饮茶之风并不盛行。

18世纪初,英国大量进口茶叶,随之英国民众对于饮茶十分热衷。1755年一位到英国旅行的意大利人写道“即使最普通的女仆每天必须喝两次茶以显示身份。”到18世纪末英国人每人每天超过两磅,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喝茶民族。

——摘编自关剑平主编《世界茶文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