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第六单元检测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最得意的作品

    ①四月的一个夜晚,我的女儿——你来了,你把父亲的称号和最温柔的爱心赠给了我。

    ②你的摇篮放在爸爸的书房里,你成了这间大屋子的主人。从此爸爸不读书,只读你。

    ③你是爸爸妈妈合写的一本奇妙的书。在你问世前,无论爸爸妈妈怎么想象,也想象不出你的模样。

    ④现在,我整天坐在摇篮边,怔(zhèng)怔地看你,百看不厌。你总是那样恬(tián)静,出奇地恬静,小脸蛋闪着洁净的光辉。你静静地睁着一双乌黑澄澈的大眼睛,一会儿弯成妩媚的月牙,一会儿久久凝视空中某处,不知在想什么,目光显得那样神秘。

    ⑤看你这么可爱,我常常忍不住要抱起你来,和你说话。那时候,你会盯着我看,眼中闪现两朵仿佛会意的小火花,嘴角微微一动似乎在应答。

    ⑥你是爸爸最得意的作品,我读你读得入迷。

(1)、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地看你     的大眼睛

久久地     目光

(2)、按照提示理解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你总是那样恬静

我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知道“恬静”的意思是

②你静静地睁着一双乌黑澄澈的大眼睛。

通过偏旁,我猜想“澄澈”的意思是

(3)、读短文第③④段,填一填。

第③段主要写女儿问世前,“我”想象她的;第④段主要写女儿出生后,“我”看着她的

(4)、读短文第④⑤段,用“”画出描写女儿眼睛的句子。
(5)、读句子想一想,再填一填。

你是爸爸最得意的作品,我读你读得入迷。

①“爸爸最得意的作品”是指,文中“爸爸妈妈合写的一本奇妙的书”也是指;“得意”是指爸爸的心情。

②“我读你读得入迷”,“读你”是指爸爸,从“入迷”这个词我能体会到爸爸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踏花归去马蹄香

      有一次,朝廷决定考一考天下的画家。诏令一下去,各地的画家都纷纷来到京城。到了考试那天,主考官出了一个命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把这句的内容体现出来。

      开始,画家们都面面相觑,一筹莫展。过了一会儿,便先后动起笔来。有的画家绞尽脑汁,在“踏花”二字上下功夫;有的画家在画面上画了许许多多的花瓣儿,一个人骑着马在花瓣儿上行走,表现出游春的意思;有的画家煞费苦心在“马”字上下功夫,画面上的主体是一位跃马扬鞭的少年,在黄昏中疾速归来;有的画家苦思冥想,在“蹄”字上下功夫,在画面上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子,特别醒目。

      只有一位画家独具匠心,他_____单纯着眼于诗句中的个别词,_____在全面体会诗句含义的基础上着重表现诗句末尾的“香”字。他的画面是:在一个夏天的落日近黄昏的时刻,一个游玩了一天的官人骑着马回归乡里,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飞舞。

考卷交上来以后,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审看。看了一张不满意,放在一边;又看了一张还是不满意,又放在了一边……等到看见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这一幅时,他脸上立时现出了喜悦的微笑。他连连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于是选中了这一幅。

      因为只有这一幅画真正表现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含义。在这句诗题里,“踏花”“马蹄”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容易体现出来;而“香”字则是一个抽象的事物,用鼻子闻得到可用眼睛却看不见,而绘画是用眼睛看的,所以难于表现。没有选中的那些画,恰恰都没有体现出这个“香”字来:而被选中的这一幅,蝴蝶追逐马蹄,这不正说明马蹄是泛着香味的吗?所以是成功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动物的睡眠

    动物的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夜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高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变捉虫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觉。他们睡觉的方法很特别,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蝙蝠睡大觉是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眠”。

    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市,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地说,要睡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粮食”来了,海参也醒过来了。

    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它要“冬眠”;夏天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念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二十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要下雨了,蜗牛才推开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

    蜗牛真可称得上“瞌睡大王”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张良拾鞋

    一天,张良出游,当他走到下邳桥的时候,看见一位老人站立桥头。当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故意把鞋子扔到桥下,然后指着张良说:“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张良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到桥下为老人取来了鞋子。看着张良拿着鞋子走上桥来,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伸出脚,对张良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挺直身跪在地上,小心地把鞋穿在老人脚上。老人看着张良哈哈大笑,说:“你还值得我来教导,五天后天刚亮时,到这儿来等我。”

    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就急急忙忙向下邳桥赶去。谁知老人早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五天你早点来等我!”张良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过了五天,天还未亮,张良早早向下邳桥奔去。老人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大怒,说“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半夜时分已等候在桥头了。看到老人步履蹒蹒跚地走来,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露出了笑容,他拿出一卷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现在我把它传给你!读了它,你就会有远大的谋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张良深深谢过老人,接过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回去以后,张良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增长了不少的才智。

    后来,张良协助刘邦开创了汉朝,立了大功劳,在历史上留下了“张良拾鞋”这一段佳话。

课内阅读。

丁香结(节选)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妖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的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她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儿时听说过猫教老虎学本领的故事。猫把本事教给了虎,而虎却要把猫吃掉,猫只好逃到树上。因为猫没有把爬树这一招教给老虎,所以老虎就不会爬树,无法吃掉猫。从这一点说,猫的本领要比老虎大呢!

    猫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看清东西,再(机灵狡猾)的老鼠也躲不过猫的眼睛,它的耳朵很灵活,能够随意转向声音的来处,只要有声音,哪怕是极细小的声音,它也能及时辨出,猫的脚趾上有锋利的爪,这就是猫能在平地上疾走如飞,还能沿壁上房,爬树跳墙,追捕老鼠的重要原因。猫的脚上有一块软而厚的肉垫儿,因而走路时没有声响,可以悄悄地、出其不意地速住老鼠。猫的胡须很粗,感觉灵敏,能测量出各种洞口的大小。

    由于猫善于捕捉老鼠,所以大家都很喜欢猫。猫捕捉老鼠时,是不大叫的,捕鼠时,猫先伏在地上,盯住老鼠伺隙进击,等老鼠靠近的时候就猛扑上去,咬死老鼠,并把它作为一顿美餐。有时,它正吃得得意,什么声音打扰了它,猫就会把猎物叼到一个(僻静  安静)的地方再吃。当老鼠逃进洞时,猫会很有耐心地伏在远处,注视着洞口。狡猾的老鼠经过试探之后,就大胆地再次出润,猫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逮住老鼠。猫的这种大鼠的本领是令人(惊奇  惊叹)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