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七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中华文化的源泉》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四世纪,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⑤统一度量衡;⑥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材料二:对商鞅及商鞅变法,自古众说纷纭:

•秦朝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到: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到:“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写到:“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商鞅“无教化仁爱之本”。

材料三:

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表

改革名称

时间

内容

意义

公元7世纪

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19世纪 60年代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化开明”,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使日本拜托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材料四: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19世纪60年代),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材料五:

材料六: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

——习近平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秦”的历史。

【创业立国篇】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1)请问秦国的立国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实行?

【改革探索篇】

材料二: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除井田,民得买卖”,即废除原有的井田制度,按军功授田,重新规划土地,设立地标,明确土地四至,同时设立官职保护私有土地不受侵犯,允许土地买卖。至此,私人土地的所有权依法确立了下来。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刘新文《先秦土地制度变迁》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

【经济富强篇】

材料三:秦国在巴蜀之地修建了以都江堰为代表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巴蜀之地为秦国的东出源源不断地供应着粮食和财力。……都江堰不仅为秦国的东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福泽后代2000多年,直到今天,都江堰在抗洪、灌溉方面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百度号《奠定万世基业,浅论都江堰的修建与对秦国崛起的贡献》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概述商鞅变法与都江堰水利工程对秦国社会发展的共同作用。

【巩固统一篇】

材料四: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材料五:朱绍侯认为,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郭沫若指出,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

(4)根据材料四,概括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治而实施的两项措施材料五是秦朝统一后创立的哪一项制度?

【暴政灭亡篇】

材料六:至于始皇…收秦半之赋(土地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上》

(5)依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的暴政”的表现。

(6)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得到什么感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