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翻译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锁定)2019年高考语文专项对点练习:19文言虚词与文言句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 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②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 , 前为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报太子也。”(选自《荆轲刺秦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二。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劓、椓、黥、刖皆非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帝嘉纳其言。

    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数月,召还。久之,判三司磨勘司。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儤直未满,卒。仁宗怜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六》,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再上龚舍人书

王安石

    安抚舍人阁下: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廪 , 诱民出粟,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伏自庆历以来,南北饥馑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所以存活之。其术不过发常平、敛富民,为饘粥之养,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者也。昔者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非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谓极盛最隆,亦不能使五谷常登而水旱不至。然而无冻馁之民者,何哉?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某历观古者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今宋兴百有馀年,四境之远者至万馀里,其间可桑之野,民尽居之,可谓至大至庶矣。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为之时也。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此时讲求治具,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兴起太平,而一切惟务苟且,见患而后虑,见灾而后救。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论其相知,固已疏矣。然自阁下之来,以说干阁下再矣。某固非苟有觊于阁下者也。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今阁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某故感激而屡干于左右者,以此。阁下其亮之。某再拜。

(选自《王文公文集》,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孙无忌,字辅机。性通悟,博涉书史。始,高祖兵度河,进谒长春宫,授渭北道行军典签。从秦王征讨有功,累擢比部郎中、上党县公。

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举府危骇。乃遣无忌阴召房玄龄、杜如晦定计。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平之。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即位,迁吏部尚书 , 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

突厥颉利可汗已盟而政乱,诸将请遂讨之。无忌曰;“今我务戢兵,待夷狄至,乃可击。使遂弱,且不能来,我又何求?臣谓按甲存信便。”帝曰:“善。”然卒取突厥。

太子承乾废,帝欲立晋王,未决,坐两仪殿,群臣已罢,独留无忌、玄龄、绩言东宫事。帝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异议者斩!”于是遂定。以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自此始。

二十三年,帝疾甚,召入卧内,帝引手扪无忌颐,无忌哭,帝感塞,不得有所言。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从因秘不发丧,请还宫。

太子即位,是为高宗。帝欲立武昭仪为后,无忌固言不可。帝密以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昭仪母复诣其家申请。许敬宗数劝之,无忌厉色折拒。帝后召无忌、遂良及于志宁言后无息,昭仪有子,必欲立之者。无忌已数谏,即曰:“先帝付托遂良,愿陛下访之。”遂良极道不可,帝不听。

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帝惊曰:“将妄人构间,殆不其然。”敬宗具言:“反迹已露,陛下不忍,非社稷之福。”帝终不质问。遂下诏削官爵封户,以扬州都督一品俸置于黔州。后数月,无忌投缳卒。自是政归武氏,几至亡国。

上元元年,追复官爵,以孙元翼袭封。文宗开成三年,诏曰:“每览国史至太尉无忌事,未尝不废卷而叹。”

(选自《新唐书·长孙无忌传》)

(注)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文伟,字休族,范阳人也。为北州冠族 , 父敞,出后伯假。文伟少孤,有志尚,颇涉经史,笃于交游,少为乡闾所敬。州主簿,年三十八,始举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刺史裴俊装按旧迹修督亢陂溉田万余顷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孝昌中,诏兼尚书郎中,时行台常景启留为行台郎中。及北方将乱,文伟积稻谷于范阳城,时经荒俭,多所赈赡,弥为乡里所归 , 寻为杜洛周所虏。洛周败,复入葛荣,荣败,归家。时韩楼据蓟城,文伟率乡闾屯守范阳,与楼相抗。乃以文伟行范阳郡事。防守二年,与士卒同劳苦,分散家财,拯救贫乏,莫不人人感说。尔朱荣遣将侯深讨楼,平之,文伟乃以功封大夏县男,邑二百户,除范阳太守。深乃留镇范阳。及荣诛,文伟知深难信,乃诱之出猎,闭门拒之。深失据,遂赴中山。庄帝崩,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同谋起义。灵助克瀛州,留文伟行事 , 自率兵赴定州,为尔朱荣将侯深所败,文伟弃州,走还本郡,仍与高乾邕兄弟共相影响。属高祖至信都,文伟遣子怀道奉启陈诚,高祖嘉纳之 , 中兴初,除安东将军、安州刺史。时安州未宾,仍居帅任,行幽州事,加镇军,正刺史。时安州史卢曹亦从灵助举兵,助败,因据幽州降尔朱兆,兆仍以为刺史,据城不下,文伟不得入州,即于郡所为州治。太昌初,迁安州刺史,累加散骑常侍。天平末,高祖以文伟行东雍州事,转行青州事。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兴和三年卒于州,年六十。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军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曰孝威。

(选自《北齐书》,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宋仁宗)庆历三年正月春癸巳,元昊上书请和时西鄙用兵日久帝心厌之乃密诏庞籍招纳之。籍遣李文贵还以通意,元昊闻之大喜,仍使文贵至延州议和,然犹倔强不肯削僭号,且云:“如日方中,止可顺天西行,安可逆天东下?”籍以其言未服,乃令自请。诏籍复书许之。元昊知朝廷许和有绪,乃遣其六宅使贺从勖与文贵至延州上书,自称“男邦泥定国兀卒,上书父大宋皇帝”。籍送使者阙下

夏四月癸卯 , 贺从勖至京师,帝命著作佐郎邵良佐如夏州,许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岁赐绢十万匹,茶三万斤。富弼言:“元昊臣契丹而不臣我朝,则是谓契丹无敌于天下矣。须令称臣,乃可许和。”蔡襄亦言:“元昊自称兀卒,既又译为吾祖,特以侮慢朝廷。使朝廷赐之诏而亦曰吾祖,是何等语邪!不可许其请。”帝皆不听。时元昊倚契丹,邀索无 , 晏殊等厌兵,将一切从之。韩琦力陈其不便,帝嘉纳之。良佐至夏州,元昊亦遣嘉鼎聿舍、张延寿等来议和及岁币。

四年五月,元昊复遣使上誓表,乞画番、汉所居中为界,于内听筑城堡;凡岁赐银、绮、绢、茶二十五万五千,乞如常数;乞颁誓诏,世世遵守,永以为好。帝遣使赐元昊诏,从之。十二月,遣尚书员外郎张子奭充册礼使,册元昊为夏国主。仍赐对衣、黄金带、银鞍勒马、银二万两、绢二万匹、茶三万斤;金涂银印,文曰:“夏国主印。”约称臣,奉正朔;许自置官属;使至其国,相见用宾客礼;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命国子博士高良夫等会夏人画疆界。然朝廷使往,止留馆宥州,终不复至兴、灵,而元昊帝其国中自若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夏元昊拒命》有删改)

材料二: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奏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