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卷5287338—【作业本】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修改时间:2025-02-12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完善宪法,就是要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认知与选择(请选出下列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 1.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句话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即(     )
    A .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B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C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2. 下列关于宪法背景资料的解读合理的是( )                                                                                

    序号

    背景资料

    解读

    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其他法律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人民通过政协委员行使国家权力

    我国重视提高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保障水平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

    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书写人权保障的“中国答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想方设法促进就业增收    

    ②积极推进罕见病药品纳入医保

    ③持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④大力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这体现党的根本宗旨是(     )
    A . 实现共产主义 B .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C .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D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阅读与思考

  • 5. 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某中学八年级2班展开了学习宪法,宣传宪法的相关活动。请你结合宪法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探究关系】材料一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的主要内容如图所示:

    【完成任务】道德与法治课上,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宪法的权威,老师展示了以下素材,提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坚持依宪治国

    2024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第一条:为了健全国务院的组织和工作制度,保障和规范国务院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中增加一节,作为第七节“监察委员会”,规定了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监察委员会的组织和职权由法律规定等内容。

    【请你宣传】开展宪法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某机构对1197人的调查显示,公众对宪法的了解程度并不乐观:33.2%的人从未读过宪法,51.1%的人虽然读过宪法但未读完,完整读过宪法的人数仅占15.7%。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让法治成为“国家”信仰仍需努力。

    (1) 认真研读材料一的流程图,请你完善①②处相应的内容,并概括从流程图中能得出哪些结论?
    (2) 结合材料,总结材料中依宪治国的举措,并说明这些举措的意义。
    (3) 如果你是宣讲组的同学,你会从哪些方面向大家介绍宪法,条理清晰,逻辑顺畅。
  • 6. 学习宪法,懂得宪法。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大力开展扶贫工作,以保障人权。

    在周记中,小眉提出: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旗?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1) 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2) 我国是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3) 为什么说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三、探讨与运用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材料:新华社北京2021年7月12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近期,长江、淮河等流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湖泊处于:警戒水位,重庆、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他强调,当前,已进入防汛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压实责任、勇于担当,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监测预警、堤库排查、应急处置、受灾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全力抢险救援,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 最大的人权是什么?
    (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汛情,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体现了我国哪一项宪法原则?
    (3) 我国在践行这一宪法原则时是怎样做的?(从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守法中任选三个方面回答)
  • 8. 学习两会精神,感悟初心使命

    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

    两会结束后,某校八年级(1)班道德与法治教师及时组织同学们认真学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领悟两会精神。下面是大家摘抄的部分报告内容:

    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付出艰辛努力,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成就1   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成就2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

    (1) 请简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2) 结合上述摘抄内容,围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主题撰写一则短评。

    撰写要求:①围绕摘抄内容,述评准确;②感悟体会深刻,积极向上;③表述规范,逻辑清晰;④总字数不超过2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