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5-02-12 浏览次数:1 类型:单元试卷
材料一:第一次亚非会议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和美、苏两极争夺“中间地带”活动的加剧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激发了日益强烈的非集团化倾向。一些原亚非会议的发起者和积极参与者遂酝酿发起“不结盟运动”。积极倡导不结盟运动的还有最早走出苏联阵营的南斯拉夫。
——《世界通史》
材料二:欧共体加强了与世界各地区国家的联系……在与美、日、苏的争夺中占据上风……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建立经济关系促使双方在政治上经常联合一致,曾经形成孤立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局面。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跨国公司的生产者和经理们可以把生产的各个阶段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世界贸易)争端的存在,使国际协调显得十分重要。一种协调方法是争端双方通过谈判互作让步,自我消化……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各种国际组织进行调解。
——《世界经济史》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对战胜国来说,和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达成一定的妥协。但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列强之间矛盾重重,由此建立的和平并不长久。对德国来说,它是个人口众多、经济潜力巨大的国家,和约激发的复仇主义情绪随着国力的恢复而不断增长,摆脱和约所强加的束缚,潜伏着挑起战争的危险。
——《美国通史》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
材料三 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摘自新华网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