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11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棵栽植于道光年间的古树是一棵‘救命树’,保护在树上避难的村民免受洪水侵袭,如今我们将其列为‘乡愁保护点’,有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在雄安新区大王镇大阳村,安新县乡愁保护工作队成员周建斌指着一棵古槐树说道。

    雄安新区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工建设阶段,在如火如荼建设场面背后,一些承载村民过往记忆的古宅、老树依然挺立,成为雄安新区的“乡愁文化遗产”。

    为保护雄安新区的“乡愁文化遗产”,雄安新区在全国没有可资借鉴的情况下,率先成立雄安新区“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首创雄安新区“乡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随着“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的开展,雄安新区乡愁家底变得清晰起来。目前,雄安全域物质类乡愁点总数2367项,非物质类乡愁遗产总数186项。

    “2020年新区征迁村原有88处‘乡愁保护点’,经过我们实地调查,又新增了93处。”雄安新区管委会公共服务局乡愁专班组长辛公舜说。

    据辛公舜介绍,在雄安新区的大规模开工建设中也出现了工程建设和“乡愁保护点”位置冲突的现象,雄安新区乡愁工作专班采取了“一案一政策”的活态保护措施,根据“乡愁文化遗产”价值和规划建设需要,针对每一处“乡愁文化遗产”的特点制定了“特殊”政策,有效保护“乡愁文化遗产”的同时也配合了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

    雄安新区未来将利用保存下来的古宅以及古宅构件建设历史街区,利用老物件建设展示新区农耕、渔猎以及民间艺术的博物馆,利用古树打造乡愁林,让未来的新区居民记得住“乡愁”。

    除此之外,雄安新区将启动“数字乡愁”影像留存和“数字乡愁云”工作,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展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维实时渲染技术等,构建与现实世界孪生的数字虚拟空间。通过对雄安新区内的数字乡愁点进行VR及视频解说制作,建立“数字乡愁”文化平台,最大限度保留和记录古村落乡愁。

    未来,雄安新区将进一步打造相应的雄安历史文化传承基地和展示区域,将传统文化融入雄安城市风貌之中。

    (摘编自鲁达  崔涛《“乡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融入雄安规划建设》)

    材料二:

    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的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上,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另外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以我们自己来说罢,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我十岁就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她的一生大概也得老是填“江苏吴江”了。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发生地缘呢?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人并不能象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过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但是事实上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却相当困难。我常在各地的村子里看到被称为“客边”“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在户口册上也有注明“寄籍”的。在现代都市里都规定着可以取得该地公民权的手续,主要的是一定的居住时期。但是在乡村里居住时期并不是个重要条件,因为我知道许多村子里已有几代历史的人还是被称为新客或客边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些古宅、老树在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中依然挺立,在于它们承载着村民们的记忆,也得益于新区“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 B . 雄安新区在对“乡愁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其它地区开展此类工作提供了从理念到实践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C . 乡土社会中,人口繁殖是无法避免的。因人口繁殖,土地有限,血缘社群便自觉分裂,部分人外出寻找耕地,于是产生乡愁。 D . 籍贯如同姓氏一样,是人们从父辈那里继承而来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缘性,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血缘的范畴。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城市扩张对乡村的冲击时有发生,但通过灵活处理,因地制宜,可以妥善解决这类矛盾,既不影响发展,又能留住乡愁。 B . 雄安新区未来不仅会通过建设历史街区、博物馆等来保护物质类乡愁遗产,还会构建数字虚拟空间来保护非物质类乡愁遗产。 C . 与自己家相比,“外婆家”也有血缘上的意义,但通常在地缘上存在差异,不是血缘在空间上的投影,也不是血缘和地缘的合一。 D . 很多“新客”“客边”在村里就算繁衍了几代,依然无法获得本村的身份认同,因为中国乡土社会中的血缘和地缘是很难分离的。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2000年,时任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回福建省永定县祭祖,完成了父亲吴鸿麟回乡祭祖的愿望,临别时,吴伯雄在吴氏宗祠里题词“敬宗昭德”。 B . 兴起于江浙一带的两头婚,既不属于男娶女嫁,也不属于女招男入赘。在两头婚家庭里,没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对爸爸妈妈的父母都叫爷爷奶奶。 C . 金庸先生的多部武侠小说都对湖北襄阳有生动的描述。金庸去世的当晚10点左右,襄阳的金庸迷们用蜡烛摆出“走好”两个大字,以追思纪念金庸。 D . 如今,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留下“386061部队”:38,即妇女节,指留守妇女;60,即60岁,指留守老人;61,即儿童节,指留守儿童。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有人认为,围绕“乡愁”,材料一在回答“是什么”和“怎样做”,材料二在回答“为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智斗[注](选段)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上坡上走过。)

    胡传魁:嘿,阿庆嫂!

    阿庆嫂:(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你好哇?

    阿庆嫂: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哈哈哈……

    阿庆嫂: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与之虚与委蛇)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好说好说。

    (刁德一脱斗篷。刁小三接住。刁小三下。)

    阿庆嫂: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谢谢你呀!

    阿庆嫂:那是您自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生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有意在敌人面前掩饰自己)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

    (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看着阿庆嫂的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

    (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胡司令,抽一支!(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传魁点烟)

    刁德一:(望着阿庆嫂的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接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人家不会,你干什么!

    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接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接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接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接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哈哈哈……

    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选 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注释】京剧《沙家浜》讲的是 1939 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 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 魁是其司令。

    (1)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胡传魁和阿庆嫂再次相逢后,阿庆嫂寒暄的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意在查明其回沙家浜的真实目的。 B . “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表明阿庆嫂作为一个外乡人,希望“树大根深”的参谋长刁德一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照应一下。 C . 草根出身的胡传魁,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也很得体,轻轻带过自己的恩惠,且特意半开玩笑地说“后怕”。 D . 题目“智斗”表明斗争的激烈:敌人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抓住漏洞;阿庆嫂则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
    (2) 下列对文本有关艺术手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选段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茶馆老板娘地下党阿庆嫂和敌伪头目胡传魁与刁德一之间,描写了他们之间的相互试探、相互提防。 B . 开头至“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进屋)”这一部分的对白与唱词交代人物关系为下面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C .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这个细节表现出作为本地人,刁德一对不认识的阿庆嫂产生了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 D .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这一动作描写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不仅表现了她对刁德一的不满,更表明了她的机智果敢。
    (3) 刁德一为什么怀疑自己上司的救命恩人阿庆嫂,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说明。
    (4) 文牧等人原本为阿庆嫂设计戏文是:“摆出八仙桌,招接十六方,砌起七星炉,全靠嘴一张。来者是客勤招待,照应两字谈不上”,汪曾祺改为:“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你比较认可哪一个版本?为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衅社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爽曰:“我之所以弗避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宁淮夷东上,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毋逸》,以诫成王。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 , 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节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

    【注释】①箕子,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②匔匔,恭敬的样子。③毕,地名。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B . 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C . 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D . 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衅社,是指杀牲取血以祭社神,“社”在古代常指五谷神。 B . 襁褓,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可指婴幼儿时期。 C . 践阼,本义是走上庙寝堂前主阶,后来引申为帝王登基、即位。 D . 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见群臣皆面南而坐。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公才华横溢。建典章制度。作《大诰》为兴师东伐作战前动员,恐成王淫佚,作《多士》《毋逸》以诫成王。 B . 周公尊贤重士。在洗头时,多次捉起头发,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急忙起来礼待贤士,怕失去了天下的贤人。 C . 周公高瞻远瞩。虽然天下安定了,但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未安排得当,于是他厘定了官吏职责,天下的百姓为此很高兴。 D . 周公心怀天下。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周公担忧周朝天下不稳,代成王执政,待成王长大后又还政成王。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之所以弗避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②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5) 汉代贾谊评价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请结合文段,概括周公有哪些“大功”。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释】①帝乡,此指都城长安。长安多杏树。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人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委婉细腻,情感动人的诗歌。 B . 颈联写天色渐暗,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黄莺和蝴蝶飞到林中与杏花相伴。 C . 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 D . “帝乡千万树”浮现于诗人脑海中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
    (2)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2) 《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一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
    (3) 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两句写箫声能使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六、选择 简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筷子是我们中国人吃饭的必备工具,它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木棍,但却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在我国的餐桌礼仪中,筷子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随处日常可见的筷子,承担着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传统,对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中国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使用筷子吃饭了。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使用筷子的习俗皆由中国传入。筷子,(   )。筷子的“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的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这是中国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中国的筷子文化,远不是简简单单的两根小木棍那么简单,筷子送孩子,寄望“筷长筷长,快长快长”;筷子送恋人,寓意“成双成对,永不分离”;筷子送老师,则有“耿直而不弯曲、奉献而不求回报”的含义……筷子,传承着中国的饮食文化,是联系中国人情感的一根纽带。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B . 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C .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D . 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
    (2) 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B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视体育不只是要求学生有一个好身体,而且还要通过体育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体育和健康不能完全等同,体育不代表一定能得到健康,但是,          。所以,要提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体育至关重要。

    对高中学生而言,          , 可以不断地促进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并使其强壮,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单一的体育活动难以满足促进学生身体正常、更好发育的需求。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选编了相当数量的基本体操和基本活动。

    高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不能否定兴趣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高中学生对体育运动文化的渴求,对新的体育思想、内容和方法的探索意识,比初中学生强烈得多。因此,要注意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第一段用被字句,第二段用把字句,第三段用否定句。每句不超过12个字。

七、材料作文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列子·汤问》

    材料二: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任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