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1-04-14 浏览次数:101 类型:一轮复习
①分别称量约为15克的橘子果肉、橘子果皮各1份,制成汁液,倒入两个小烧杯中。
②取两支洁净的小试管,编号A、B,分别注入加碘的淀粉溶液,用一支洁净的滴管吸取橘子果肉汁,逐滴滴入A试管,边滴边振荡边观察,直至加碘的淀粉溶液刚好完全褪去颜色,并记录所用的汁液滴数m。用另一支洁净的同一规格的滴管吸取橘子果皮汁液,逐滴滴入B试管,边滴边振荡边观察,直至加碘的淀粉溶液刚好完全褪去颜色,记录所用的汁液滴数n。 请分析作答。
①若,说明橘子果肉含更多的维生素C。
②若,说明橘子果皮含更多更多的维生素C。
③若,说明橘子果肉和橘子果皮含维生素C相等。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等量的景观原水,分别装入标志为甲、乙组的大玻璃缸内,置于有阳光的室外。
②选取同一批次、刚出芽的水仙和长势良好的金鱼藻,用蒸馏水洗净,适当组合,自然风干 5分钟后称重。
③将1Kg水仙和金鱼藻组合置于甲组玻璃缸内,统一按散点分布,尽量做到排布均匀。 ④实验总时间为30天。从第20天起,气温开始下降,第25天后气温持续在-1℃至2℃左右,属于低温天气。实验开始后每隔5天在玻璃缸内取水样测定并统计记录总氮量(TN) 和总磷量(TP)。
⑤多次实验后得到如下两图的数据(mg/L表示毫克/升,d表示天)。
请回答:
①选取体重、健康状况相近的小鼠40只,熟悉避暗实验环境(装置如图:分为明、暗两室,之间有一直径为3cm的圆洞,暗室底部接电;将小鼠背对洞口放入明室,小鼠具有弃明趋暗的本能,进入暗室则受到电击。),让小鼠对避暗装置保留记忆。
②进行避暗实验(将小鼠背对洞口放入明室,此时开始记录,小鼠第一次进入暗室的时间(潜伏期)可作为小鼠记忆能力的衡量指标。)
③经过筛选后,将记忆能力(潜伏期)相近的20只小鼠随机分为蚊香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④蚊香组每天置于蚊香环境中8小时,对照组正常饲养,7天后,对两组小鼠再进行3次(0小时、24小时、48小时)避暗实验,结果如下:
0小时 | 24小时 | 48小时 | |
潜伏期(秒) | 潜伏期(秒) | 潜伏期(秒) | |
蚊香组 | 156 | 265 | 283 |
对照组 | 234 | 269 | 273 |
请回答:
鱼缸 |
溶液 |
温度 |
蛙卵数量 |
1 |
① |
25℃ |
100 |
2 |
1000mL一定浓度农药 |
25℃ |
80 |
3 |
1000mL一定浓度洗涤剂 |
15℃ |
70 |
设计并实施实验:
①将实验小白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4只,分别装入A,B.两个笼子中。
②将食物分为A,B两份,A中拌有修正液,B中,作为组。
③将A.食物放入A笼,B食物放入B笼。
④观察小白鼠进食后的表现情况。
组别 |
数量/只 |
处理方法 |
实验操作 |
Ⅰ |
10 |
不做处理 |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
Ⅱ |
10 |
注射四氧嘧啶溶液 |
? |
Ⅲ |
10 |
注射四氧嘧啶溶液 |
注射等量的花生根茎水煮液 |
实验材料用具:试管、虫、清水。
( 1 )提出问题:蝗虫的气门在头部还是在胸腹部?
( 2 )作出假设:。
( 3 )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甲、乙,并放入清水。
②把两只大小相同的活蝗虫放入甲、乙试管中,甲蝗虫的浸入水中,露出部;乙试管中蝗虫的部浸入水中,露出头部。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蝗虫的存活情况。
( 4 )结果预测:甲试管内的蝗虫存活,乙试管内的蝗虫死亡。
( 5 )实验结论:。
( 6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还发现,蝗虫体表有坚韧的,该结构既可保护体内柔软的器官,又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应陆地生活身体分为头部、胸部,三部分。蝗虫既能跳跃,又能飞行,运动能力强,其运动器官都着生于。
( 7 )有同学认为该实验结论不具有说服力,原因是虫的数量太少了,实验存在,应该增加虫的数量。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