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基础巩固)

修改时间:2021-04-07 浏览次数:104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中耳包括( )
    A . 鼓室、听小骨、耳蜗等 B . 耳蜗、前庭、半规管等 C .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等 D . 鼓膜、鼓室、听小骨等
  • 2. 人耳能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A . 鼓膜 B . 听小骨 C . 耳蜗 D . 外耳道
  • 3. 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大脑和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
    A . 听神经 B . 中耳 C . 鼓膜 D . 耳蜗
  • 4. 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 )
    A . 耳廓 B . 耳咽管 C . 听小骨 D . 耳蜗
  • 5. 听觉的形成部位是( )
    A . 鼓膜 B . 听觉中枢 C . 半规管 D . 听觉神经
  • 6. 在城市道路上常见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 . 乐器商店特有的标志 B . 鼓号队不能进入 C . 道路转弯注意安全 D .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 7. 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频率
  • 8. 宁波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 . 声源和人耳处减弱噪声 B . 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 C .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 .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 9. 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一块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
    A .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相等 B .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C .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毛细胞 D . 防止听小骨和听神经受损
  • 10. 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声速
  • 11. 近段时间一首名叫《惊雷》的喊麦歌曲刷屏各大短视频平台,“惊雷这通天修为天塌地陷紫金锤…”: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同学们争相模仿,其中小乐同学的模仿受到大家的称赞,堪比原唱。“堪比原唱”称赞的是他的(    )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波长
  • 12. 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一块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
    A .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B .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C .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毛细胞 D . 防止听小骨和听觉神经受损
  • 13. 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是(    )
    A . 耳廓 B . 鼓膜 C . 听小骨 D . 耳蜗
  • 14. 耳机现在已经成为广大年轻人离不开的物品。长期使用耳机会对耳的结构造成伤害,使听力下降。下列与听觉的形成无关的结构(    )
    A . 鼓膜 B . 听小骨 C . 耳蜗 D . 半规管
  • 15. 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 . 听小骨 B . 半规管 C . 耳蜗 D . 鼓膜

二、填空题

  • 16. 请看图中并用序号回答问题:

    (1) 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
    (2) 有些人晕车,与耳的有关。
    (3) 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耳朵收集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在传播过程中,由将声音的振动放大。
    (4) 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张开,使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 17. 请根据耳的基本结构回答:
    (1) 有些人晕车,与耳的前庭、有关。
    (2) 当飞机降落时,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张开,使,防止胀痛。
    (3) 听觉形成的部位在
  • 18. 人或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处于其听觉频率范围(填“之内”或“之外”),且听觉范围要广得多,频率分布的这种特点便于同类交流并与环境互动。同时播放宋祖英和降央卓玛演唱的歌曲《映山红》,人们仍能分辨出他们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 19. 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填“响度”“声调”或“音色”)。
  • 20. 下图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

    (1) 1是;2是,它们构成了
    (2) 3是;4是;5是;它们共同构成了
    (3) 9是,它和共同构成了
  • 21. 艺术家有时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梵高有一幅画叫做《自己的伤兵》,描绘的是用纱布包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这幅画是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用剃须刀片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后画的。
    (1) 这里的“耳朵”实际上是指耳的哪一部分结构?。   
    (2) 没有了这只“耳朵”,他的听力将( )
    A . 丧失 B . 减弱 C . 不变 D . 增强
  • 22. 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璀璨的焰火在黄浦江畔绽放,各种烟花争奇斗艳,但是细心的小刚发现他总是先看到烟花,过一会儿才听到声音,这是因为。这种特点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请你再举一例:
  • 23. 夏天的傍晚,一些中老年人喜欢跳广场舞,优美的舞曲是由于扬声器的纸盆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有人建议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的。

  • 24. 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棉花堵住耳朵睡。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为甲是,乙是

三、解答题

  • 25.

    如图,请利用一个鼓(包括鼓槌)和碎纸屑设计实验来说明振幅和响度之间的关系。


  • 26. 俗话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实验,观察得到的数据如表:


    水温t/℃

    声音强度/dB

      现象

        21

        37.5

      无气泡

        40

        38.0

      无气泡

        60

        40.5

        有小气泡产生

        70

        43.4

        少量气泡上升

        80

        46.8

        上升气泡增多

        85

        52.9

        大量气泡上升

        90

        54.4

        水面有气泡形成

        95

        55.2

     更多小气泡形成,水变浑浊

        100

        52.8

       沸腾

    通过表中的数据,说明“响水不开,开水不响”的原因。
  • 27. 无线电波中的短波的波长范围为50~100 m,试求短波段所对应的频率范围。

  • 28.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有一套节目的频率是909千赫,求它的波长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

  • 29. 利用一根钢尺,研究声音的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1) 实验的步骤:


    (2) 实验的现象:

    (3) 实验的结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