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魏都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44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下列有关远古人类的描述,符合北京人的是( )

    ①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②懂得人工取火    ③能够直立行走

    ④过着群居的生活        ⑤过着定居生活会使用火

    A . ①②④⑤ B . ③④⑤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⑤
  • 2.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③
  • 3. “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世袭制
  • 4. 《孟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
    A . 东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 . 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 . 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 . 西周末年周王室势力日益衰微
  • 5. 在我国古代早期历史上,商代影响深远下列有关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1表明商朝青铜铸造水平高 B . 图2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 . 图3与商王盘庚迁都密切相关 D . 三幅图证明商代时期我国开始有早期国家
  • 6. 以下是不同历史时期出土的生产工具的图片,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工具是( )
    A . 打制石器 B . 磨制石斧 C . 骨耜 D . 铁犁铧
  • 7. 文献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这里的“此渠”是指( )
    A . 郑国渠 B . 都江堰 C . 灵渠 D . 白渠
  • 8. 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
    A . 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 . 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 . 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 . 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允许贵族世袭罔替
  • 9. 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A . 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 . 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 . 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 . 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
  • 10. “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 . 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 . 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C . 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 . 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 11. “人生不是一锤子买卖”。屡败屡战的刘邦,信心满满地做着自己的皇帝梦,最终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衣锦还乡。刘邦建立的朝代,史称(    )
    A . 西周 B . 东周 C . 秦朝 D . 西汉
  • 12. 《汉书·景帝纪》:“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反映出汉兴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秦朝的大统一为汉兴奠定了基础 B . 汉初儒家思想占据了正统地位    C .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 . 汉景帝东征西讨,扩大了疆域
  • 13. 西汉时,主父偃提出的“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办法非常高明,被武帝立即采用。这主要是因为该办法( )
    A . 缓解了皇族内部矛盾 B . 抑制了地方的豪强 C . 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D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14. 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盐铁的管理,把地方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皇帝是( )
    A . 秦始皇 B . 汉高祖 C . 汉景帝 D . 汉武帝
  • 15. 《汉书》记载:“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这是由于下列哪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
    A . 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 .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C . 大泽乡起义 D . 巨鹿之战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 16. 《图说天下·中国历史系列》图书,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翔实而丰富的资料。根据以下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根据图1文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①“追寻祖先的足迹”: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祖先”是

    ②“传说时代”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③“夏、商、西周”: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明是

    (2) 图2“争鸣”中哪一学派的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哪一学派的思想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的“争雄”战争有何不同(两点即可)?
    (3) 图3中秦、汉的都城分别在哪里?秦“强”汉盛”时在位的两位皇帝分别是谁?秦“强”和汉“盛”分别表现为什么?
    (4) 结合三幅图片,指出促进国家强盛的原因。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封建”意为封邦建国,“藩”指的是诸侯国。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和作用。
    (2) 材料二中的“平王”在哪一年开创了哪一个朝代?“周室衰微”有何具体的表现?
    (3) “齐、楚、晋”三个诸侯国分别出现了哪些著名的霸主?
    (4) 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说一说材料一中“封建亲戚”的利与弊。
  • 18.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其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从秦王政十七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意译:一个人发动起义,帝王基业就毁了,皇帝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讥笑,这是为什么呢?)

    (1) 依据材料一  , 秦始皇“初并天下”是在哪一年?
    (2) 材料二  中的两幅图反映了秦统一后分别实行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是怎样具体实施的?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这一问题。
    (4) 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分析,你认为秦朝的兴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