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7课《永生的眼睛》同步练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细雨蒙蒙,伞撑开身子,为他人挡住了淋人的雨水。

盛夏,烈日炎炎,伞撑开身子,为他人遮住了灼人的阳光。

秋天,细雨连绵,伞撑开身子,为他人遮挡了凉意袭人的雨滴。

严冬,风雪交加,伞撑开身子,为他人抵御了刺骨的寒冷。

但是,一走进屋子,伞却收拢身子,谦虚地躺在墙角最不惹人地方。

小花猫不解地问:“伞大哥,您做了那么多好事,却默默无闻,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伞反问说:“如果人们需要我的时候,我蜷着身子躲起来,而不用着我的时候,我却又硬撑开身子显示自己的存在,那生活在世上又有什么意思?能够为人民服务,这是我最高兴的事。”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人:①火烧;②火烫;③明亮。 ②不①剖开;②消除;③明白。 ③默默无①听见;②用鼻子嗅气味;③名声;④消息。
(2)、前四个自然段描写了伞
(3)、找出描写伞风格的一句话。
(4)、伞这样生活得有意义吗?为什么?
(5)、你感觉你周围的人谁生活得最有意义?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在那明净的夜晚,河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颤动。泛舟河上,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绮丽的梦境一般;空气是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夜空到处布满星星,那深蓝的夜色都变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冈多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再会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玛利亚教堂那雪花石膏的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当圣马可大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怀念

ㅤㅤ①身居江淮之都,我着实感到骄傲和自豪。曾几何时,昔日破旧的龙川小镇已难觅痕迹,一幢幢气势雄伟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平坦宽阔的马路贯穿其间,街心花园、沿河绿地,把这个城市点缀得娇艳妩媚。

ㅤㅤ②吃讲营养、住讲宽阔已成绝大多数市民的现实。然而,这样的生活条件又养成了人们另一种习惯:进门先脱鞋,关门开空调,谈心靠电话,看戏不离家(有电视、音响),真有另一番“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滋味。

ㅤㅤ③按理,这样的生活我们该满足了。可是我总觉得还缺少什么,并在怀念着什么。儿时的夏日生活又隐隐浮现在我的眼前。

ㅤㅤ④故乡在一个江边小镇,儿时是缺衣少食的年代,尽管艰苦,但平民百姓的生活条件大抵相仿。劳累一天的人们回到家里,吊一桶井水,冲个冷水澡,并在门前的空地上洒上一层凉水,逼逼暑气。晚饭时,左邻右舍家家搬出一张小桌,端几张小凳,像露天食堂一样,大家围坐在一起共餐,谁家有个好菜总不忘请乡邻们也来尝尝味;喝酒的男人总以“一人不喝酒”为由,热情地邀请邻居家的男人也来喝两盅。小孩子是诸家的宠儿,他们喜滋滋地这家喝口汤,那家吃口菜,大人们说“小孩子是隔锅饭香”。吃过晚饭,家家搭起竹床,撑上蚊帐,都在屋前的空地上乘凉,老人带着小孩躺在竹床上闭目养神,青壮年则围坐在一起讲故事、吹牛皮、唱戏文,有时一人挥着蒲扇帮几个人赶蚊子,大家友好、和睦、真诚,真如一幅寻常淡泊又渗透着浓郁乡情的民俗画。

ㅤㅤ⑤在那个环境下,真能体现出“远亲不如近邻”这句俗语的内涵。庄前庄后的乡邻们虽无血缘,但却亲密无间。哪家衣服晾在外面碰上下雨,会有人帮着收了;哪家老人生病家中无人,会有人帮着送去医院;哪家有个生日满月什么大事的,庄前庄后会有热心人过来帮忙;就是生活中缺点油盐酱醋什么的,乡邻们之间也能相互调剂。

ㅤㅤ⑥我终于明白,我们缺少的是被现代住房疏远了的人间亲情,我们怀念的是被钢筋水泥阻隔了的邻里友情!

阅读理解

那个乞丐(节选)

季羡林

① 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但是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

② 这是一个老太婆。她的头发还没有全白,但蓬乱如秋后的杂草。 面色黧黑,满脸皱纹。右手持一根短棍。因为她双目失明,棍子是用来探路的。不知为什么,她能找到施主的家门。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二门外面。她从不在大街上叫喊,而是在门口高喊:“爷爷! 奶奶! 可怜可怜我吧!”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她总会来一次。我们成了熟人。

③ 她说,她住在南圩子门外乱葬岗上的一个破坟洞里。里面是否还有棺材,她没有说。反正她瞎着一双眼,即使有棺材,她也看不见。

④ 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栽在坟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水。到了夏天,扁豆是不会关心主人是不是盲人的,一到时候,它就开花结果。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摸索来到我家二门外面,照例喊上几声。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当时还不到十岁,虽有感情,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复杂、曲折。我不会想象,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这真是一首好诗的题目。可是限于年龄,对这一些我都木然,只觉得这件事有点不寻常而已。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从她手中接过扁豆便非常不寻常了。这一点我当时朦朦胧胧似乎感觉到了。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我于是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年的乞丐。

⑤ 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二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鹑衣百结的老乞丐。从早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然而天天失望,我又感到凄凉,感到孤寂,又是好几天心神不宁。从此这一个老太婆,在我眼前消逝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

(选自《心中的日月》,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