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选出填在下面语段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   (    )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         , 内心的             。所以,爱读书的人,说话有分量,掷地有声;为人有         , 豁达淡薄;生命有              , 深远厚重。恰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A、历练    修炼    雅量    质量 B、修炼    历练     质量    雅量 C、历练     修炼    质量     雅量 D、修炼     历练     雅量     质量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人的加油站

蔡崇达

    父亲中风回家后,总觉得自己还能恢复过来。

    每天,母亲严格按照父亲列的时间表,为他准备好三餐;并且按照他希望的,每餐要有蛋和肉。这是长力气的。父亲常常说,以前当海员扛一两百斤货物没力气的时候,吃肉和蛋就马上扛得起了。现在,他想扛起自己。

    每天晚上,所有人回到家,都会陪他一起做抬左脚的运动。这运动经常以在庭四人比赛的方式进行。我们都有意无意地让他赢,然后大家在庆祝声中,疲倦而甜美地睡去。

    我们享受这种快乐,因为这是唯一的快乐。父亲心脏手术一次,中风两次,住院四次,即使有亲戚的帮助,再殷实的家底也空了。

    父亲留下来一个加油站,错过了归顺中石油的良好时机。父亲生病前,对方提出合作,最终因父亲的病情搁置。这样,也错过进一步扩建和升级,竞争力明显不行。小镇的人,从内心里更喜欢入海口那个面积很大,设备很好,还有口香糖和饮料送的大加油站。

    为生计,加油站还是必须开张。母亲唯一依靠的,是她的好人缘。她有种力量,不卑不亢却和蔼可亲。这让许多乡邻愿意找她聊聊天,顺便加油。

    街坊约定着,无论入海口那加油站有多好,一定要到我家小站来加油,虽然这里加油还是全人工。而且,母亲算术实在太差,算不好一百扣去六十二要找多少钱。她还常常不在,经常要赶回家为父亲准备各种药物、食物,洗衣服,但是,街坊宁愿在那儿等着。

    姐姐和我后来也去加油站帮忙,每天母亲做饭,我和姐姐先去抽油。就是把一些油装在大可乐瓶里,摩托车来加油,一瓶就够。抽完油,我们把需要挪的油桶挪好,尽量帮母亲处理好一些重活。

    然而,重活还是有的,比如那种大机板车,每次加油都要整整一小桶。这对我家来说是大生意,但是,对母亲来说是过重的负担,有一次,她提那油桶,提到一半坐到地上偷偷哭起来。车主看不过去,也来帮忙,搞得全身都是油污。后来,机板车慢慢把时间调到五点半过后来加油,那意味着。我和姐姐可以帮忙。

    傍晚,母亲、姐姐和我一起扛油桶,回家和父亲做抬左腿运动,每晚睡觉几乎都是昏睡过去的。但是,嘴角还留有笑容。

    这样的日子慢慢过下来,家里竟然有点积蓄了。

    有一天,我进门,看到母亲恐慌地躲在家里。她不安地对我说刚才有个男的开着小汽车来加油,一下车就问我父亲好不好。她说很好。他嘿嘿笑了一声,说他以前曾在我父亲手底下混,时移世易,人生难料。他指着自己的车,说:“你看,一个这样,一个那样。”母亲气急,把油桶往地上一扔,说:“这油不加了。”

    那男的也被激怒,大声吼道:“我是帮你们,还这么不知好歹。”

    愤怒的母亲,从路旁拾起一块石头,想都没想就往那车上扔。哐当,石头在车上砸出一条痕迹。那男人气急败坏地追上来,母亲转身就跑,跑到一个地方,泪已经糊了脸。她又拾起一块石头朝那男人一扔,竟然扔到那男人的头上,血顺着他的脸流下来。

    母亲听到身后一片喧哗声,怕极了,往家里死命跑。到家里,她关上铁门、木门,又跑进卧室关上房门,自己一个人呜呜地哭,直到我回家。

    “我当时气急了。”她不断解释,像个犯错的孩子。

    到了晚上,我陪母亲回加油站。我们做好心理准备:被砸了?油被抢了?甚至,被烧了?我们也知道,无论哪种结果,脆弱的家庭肯定都很难承受。母亲一路上边捂着眼睛,边往店里走。

    油桶没乱,油没丢,甚至桌椅都被整齐摆好。桌子上放了一张百元钞票和一个空的小油桶。

    母亲和我静静坐在那油味呛人的加油站里,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6期)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新绿

胡竹峰

时令一节节过。雨水、惊蛰、春分,待到清明,窗外彻底亮了,天清地明,景物如诗,诗中有画。

清明时节雨纷纷,好像天气真应了诗句一般。人在雨中,望着烟笼远树,景致更妙,雨飘在庭院,飘在池塘,飘在田垄,飘在坡地,也飘在人的头面。连下三天雨,半夜有鲤鱼跃上溪头浅滩。凉月如眉,挂在水湾的柳稍上。

柳稍风味最好,丝丝绦绦长长短短 , 焕然一树新绿。微风徐徐,正是放风筝的好日子,终日有纸鸢在天上飞着,高高低低。女孩子穿上春衫,布袖飘摇,韶华胜极。

不独人物鲜活如此,屋前弯弯绕绕几条田埂,也若游蛇一般。田里有浅浅一洼水,远看如镜,映得云白、山绿、树翠。田边有山,不甚高大,却青葱莫名,从山岗绿到岭脚。

清明前后的菜哇,一脉新生。豌豆灌荚了,像是长满一地绿月,摘回来烹熟,风味大佳。韭菜尤好,有种香甜。古人说蔬食以春韭秋崧滋味最胜,这是知味之言,也是经验之谈。韭菜清炒,或炒鸡蛋,都有春鲜美味。

每年清明前后,乡野风味挠心,遂从都市繁华中逃离,去那桑荫稠密、禽鸟幽雅的乡下住几日。一碟青菜,一碗泥螺,喝点新茶,无需饮酒,乘着山风,竟也微感醺然。然后在天清气明的春日夜里,看月亮升上山来,梦也做得清明。

窗口一亮,人就醒了。醒得更早的是采茶人。清明时节的茶最珍贵,可以补贴家用,乡下人舍不得自家喝。绿芽近半寸长时,不论天晴下雨,人总要去采茶。我小时候偶尔也去,人与茶树一般高,一叶叶摘下,半天刚刚盖住箩底。采茶雨天多有不便,连日晴空,也觉得辛苦。从此知道生活不易,一口热饭滚汤要从劳作中来。至今对茶有爱意也有敬意。

茶摘回来即摊晾在檐头廊下堂前宽敞处,碧绿绿一地,让人心生欢喜。

谷雨后,芭蕉叶大栀子肥,茶叶也粗大了,这时农人才去摘一些回来自己喝。那时候的茶。苦,且味道生涩,劳作时倒是格外解渴。

母亲做茶,总在夜里。屋外,风吹田野,蛙声很热闹,虫鸣更热闹。冬日糊上的窗纸,残损大半,炒过的青茶在砧板上,揉搓成紧紧一团,碧绿的汁液渗出来,一股股香气透过窗纸,在山村飘荡。茶叶摊放一夜,才干爽爽收进铁桶,密封得紧紧的,以免走气。

清明时,地气升腾,茶见天长,农人三两天就要去一次茶园。野草越长越高,蒲公英冠毛结成绒球随风飘洒,荠菜也老得开了花。牛终于不用嚼棚里的干稻禾,每日早晨可以吃大把鲜草。午后,有牧人牵它上山,山林里茅草遮身,牛儿吃得肚皮浑圆。山地阴凉,草浅处可卧可眠可立可坐,满满山野之气。

光阴流转,四季时序轮回。清明时节乡野,遍地庄稼,一片翠绿,一片祥和。近年来,乡农造屋早已不用土窑砖瓦,不废柴火。几年里养得山林茂盛繁密。

天地日月清明,人世也安定清明。春阳流水与畈(fàn大片天地)上新绿有远意,水声经流不息。春天凝在花红叶绿里,溪涧池塘涨满水,积蓄自然之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