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1 《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雪

刘白羽

    ①入春以来,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每次看到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心头总涌出无限的欣喜。

    ②我生在北国,从小爱看雪。少年熟诵“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今年正月初三那头一场春雪,我住在高楼上,从窗上望出去,阳台栅栏上堆积着厚绒绒的一层雪,是那样温润滋融,带来清新的春的消息。天清气朗,从我这窗口,可一目望到苍翠的西山。而这一天,北京城一片洁白,一望无际、鳞次栉比的积雪的屋脊,黑白相间,构成一幅十分别致的画,好看极了。

    ③这春雪,引起我喜悦,引起我深思。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凝望,我想起我一生中难忘的几场春雪。

    ④在延安搞大生产的那个早春,那是如何艰苦而雄伟的时代呀!我们为了战胜饥饿,为了把火与血的战斗进行下去,但等天暖,我们就要开荒下种。恰恰在这个时候,一场大雪忽然从空中飘飘扬扬洒落下来。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我写了一篇小文章,其中有这样的意思:雪,一点一滴深深渗入土地,滋润着种子,让它早日发芽。我现今还记得那年的春朝,曙光微放,延安山岭上这里,那里,一行行蜿蜒蠕动的人影。然后,飞扬的锄头,挥洒的汗水,令人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创造新世界”的畅快。

    ⑤已近三月末,早该下雨,谁知今早起来一看,又是一场好雪。大概因为温度上升,雪花都粘连在树身上,远远近近的树木,有如一丛丛雪白的白珊瑚,好看得很。这雪树使我想起另一段艰苦而雄伟的生活,那是东北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候。松花江边,二三月还是满天风雪,雪深没膝,行军人,一脚拔上来,一脚陷下去,尽管是零下四十度的严寒,由于艰难跋涉,却还是一身热汗淋漓。但一眼看见东北人叫作“树挂”的奇景,一株株树从树身到每一纤细枝条,都像冰雪精雕细刻出来的,晶莹婀娜。我就带着这美的心境穿过风雪,走进硝烟,这又是何等英雄而豪迈的生活啊!

    ⑥而今年这几场雪,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温暖的阳春。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啊,它,似乎在催着我飞马扬鞭、冲击向前。

    ⑦我静静地凝视着,这春雪啊,一点动静也没有,绵绵落了一夜,又绵绵落了一天,这雪多么洁白纯净,如花似玉。当我从窗口望着白杨树,我却被一种天工造化,神妙奇绝的景象所惊住。原来,白杨树身、树枝上融化得发温发黑,已经静悄悄地长出梢头的茸茸嫩蕊上却沾着雪,像千千万万点洁白的花,那样密,那样美。一刹那间,我仿佛到了苏州的香雪海,看见千树万树的白梅。今天,只有今天,这绵密的春雪,使我竟暂时忘记了我心头上呼啸的暴风雪,使我更加深沉地喜爱起春雪来了……没一点风,我静静走到一株高大的白杨树下,一片积雪、又一片积雪,从树顶上扑突一响,扑突一响,跌落下来,立刻溶入潮湿的黑土。我忽然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然,用落花比拟雪花很不确切,可是,以生命肥沃着大地的雪花,不正在催发着即将开放的春花吗?

(摘自《刘白羽散文集》,有删节)

(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时段的春雪?感受分别是怎样的?
(2)、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②原来,白杨树身、树枝上融化得发温发黑,已经静悄悄地长出梢头的茸茸嫩蕊上却沾着雪,像千千万万点洁白的花,那样密,那样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详见本课“考点链接”】

(3)、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多处引用古典诗歌,这样写有何好处?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同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 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就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是,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的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阳春试笔墨亦香

查干

    北京正值阳春,各种花木竞相开放,让人目不暇接。真乃春深似海,不知岸在何处?

    恰在此刻,一首早年的少儿歌曲,猛然闪进脑子——《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这般一问一答式的歌词,让人感到亲切、有趣,仿佛身临其境。是啊,春天究竟在哪里呢?

    有人说,春天只在母性的大自然之中。有人说,不尽然,春天更是在柔柔美美的人心里。的确,春在大自然的循环往复中,是时被更替的。因为还有夏秋与冬,出来亮相走台。而在人心里,春天是可以不被更替、可以永驻的。因为春,不仅是四季之首,也是生命之初。人的一生,不也是四季更替的过程吗?童年为春。青年为夏。壮年为秋。老年为冬。春里生、夏里长、秋中收、冬中藏。这是上苍早已安排好的循环秩序,也就是自然规律。

    春天,姓阳。只有在阳春时节,一切生灵与自然之物,才可以苏醒、萌生、成长。这便是我们偏爱春天的原因之一。在白雪覆盖的严寒冬季,人们总是盼望着春天,叩开每一扇久闭的窗棂。那么,这时的春,究竟在哪呢?答曰:在冰雪之下,在土地深处。她,正在和衣而眠,呼吸均匀,凭谁,也推不醒她。是啊,这是她休养生息的天定时段,也是蓄势待发的前夜,是不该惊扰她的。

    到了东太平洋第一股暖风吹到大地之时,冰雪便收拾行囊,准备辞行。而沉睡一冬的小草,却一骨碌爬将起来,搔搔痒,伸伸胳膊,蹬蹬腿,准备为大地披上新绿。此刻,昆虫们也先后从冬眠状态苏醒过来,整整皱褶的衣裳,捋捋卷曲的胡须,来一番深呼吸,准备出门远行。这时候你再来看,那日历上的“惊蛰”二字,似乎也在蠕动,爬将离去。

    在此刻,踏雪寻梅者,要赶紧。因为,积雪就要化为春水,腊梅也将躬身谢幕。为冬与春办理最后的交接手续之后,她就该与我们说拜拜了。而连翘,在水边,在石旁,却悄然而发,先于迎春,走入人们的视野。那些柳丝,由浅黄变为鹅黄,婀婀娜娜地飘在稍带寒意的春风里,惹人思春。

    有诗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那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先于众人捕捉到的春之信息。是啊,幽篁青竹绿了;桃花,这里那里,笑在春风里。而鸭群,早早地抢先下水,畅游在水波之中,仿佛在告诉我们,水是暖的咧。

    而我,在古都北京的早春时节里,所捕捉到的,却不仅仅是桃花以及鸭群了。我家的楼房傍依北二环,不远处就是古都北京的北护城河。近些日子,先是连翘、迎春、白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榆叶梅、白海棠、紫海棠、八棱海棠、西府海棠……陆续走上春之舞台。之后,梨花、紫叶李、杏花、樱花、桃花,也各绽各的婀娜,让痴情蜂蝶,飞来绕去,忙个不停。让人疑心,这是不是魔术大师在施展魔术?不错,春风不就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大师吗?掌中纸扇,呼啦一打开,大地便蓦地变了颜色、变了模样。如斯,万紫千红,的确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了。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确,春风的魔术剪刀,所裁出的何止是二月柳丝,更有万千花木,几处暖莺,以及人们醉醉的春之梦境了。诗人孟浩然,不也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吗?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爱鸟护花的人群渐渐多了起来。就在昨日,在公园广场上聚集了几十辆童车,孩子们在春光里显得格外兴奋。一大群鸽子,也与孩子们混在一起,来啄吃孩子们撒下的米粒,起起落落,手喙相衔,已不分彼此了。更叫人欣喜的是,那些胆小怕人的小小麻雀、灰喜鹊,也混在其中,虽有警惕性,然,亲近了许多,随和了许多。那些小小翠雀,虽然不敢下来抢食吃,却也在近处的高枝上,脆脆地叫,来凑热闹。

    你想出门踏青,森林公园里的二月兰,开得正盛,她使春天的氛围,一夜之间推向了极致。那一大片,又一大片的蓝色精灵,顺着地面绵延开去,把个空茫山野染了个透。台湾诗家余光中有“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之说,我猛然以为,这一大片又一大片的二月兰,也是蓝墨水所浸润起来的佳作。它,一定与春天的恩惠密切相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假如此时来一场温润的、细细的春雨,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万物不能不谢恩于春天。假如此时,丹青手们空手而归,将无颜面对这苍茫大地,这辽阔蓝天,以及花花草草和蜂蜂蝶蝶。是啊,趁此明媚春光,何不去试试春之笔?

    我在等待诸君,幽幽的、浓浓的墨香,和对春天的热忱颂赞。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书祸

严歌苓

    ①我在乘车时读的书是专门挑选出来的。如《读者文摘》《纽约客》都是我乘车时的最佳读物。它们便于携带,内容又多是美国社会的热门话题,读起来立刻使人很投入,还有一点,这些杂志的重点文章的长度一般与我的旅途相仿,这样我可以在下车后将它遗忘在坐椅上,它或许可以使另一位乘客的旅途沉闷得以减缓。从阅读中获得的充实感使旅途无形中缩短了,主观感觉上一定会比自己驾车短许多。尤其是交通不顺畅情形下的驾驶,满腹怒气又无处发泄,那样的一分钟可以长得像半辈子。

    ②不过我也因为乘车读书闯过祸。十多年前的一个礼拜日,我爸爸约了几位客人一同晚餐,家里人手不够,便打发我去北京的西单菜市场买两条鱼和半只火腿。我当时正在读卡夫卡的《城堡》。那是一本须把自己囚于其中方能读出所以然的书。从西单菜市场回家的电车上,我已在《城堡》深处。只听售票员吆喝:“北太平庄啦!”脚先于我的意识,我已蹿出车门,而脑子里仍是《城堡》的种种迷津。木木呆呆走到家,爸爸开门便问:“东西呢?”我反问:“什么东西?”爸爸眼睛鼓了起来:“咦,等你买的鱼和火腿呀!”我嘴一下子张开——东西全忘在车上了。我爸爸一副揍也揍不得、骂也骂不出的样子:女儿毕竟成人了,如今回家也算半个客。他几乎捶胸顿足:“你让客人吃什么?!”他顶好客又顶怕亏待客人。我赶忙认错:“我读书读糊涂了。要不,我再跑一趟?”当然是来不及再跑一趟的。那时菜场来了鲜鱼,排队至少也要个把钟头。

    ③到了美国,正和我先生在恋爱阶段,一天一个女友得了感冒,临时请我代她打一天工。所谓的“工”是照料一个两岁的小女孩,每小时有五块现款的工钱。小女孩的母亲是一位艺术评论家,当时正在赶写一篇舞蹈评论文章。她匆匆教给我换尿布、喂饭、放卡通片等技术要领,就潜入地下室写作去了。我先生(那时还是交往不久的男朋友)打电话来,说他下班会很晚,可能酒店已关门了。我自告奋勇,说打完工我立刻就去买酒,我知道这瓶酒对他的重要性。他父母一年只在圣诞前夜喝一瓶轩尼诗(一种酒),而他们住在以摩门教为主要宗教的盐湖城,那里的酒比别处贵很多,因此这瓶酒总是由他们的儿子做礼物送给他们。这已经成了他们的家庭传统。我结束了八小时对换尿布和卡通片的经营,拿到四十块钱现款,买了酒并请店员给了它最豪华的节日包装。天擦黑时我已挤在下班人群里走进了地铁。一找到个光线较好的位置,我马上打开随身带的一本英汉字典。那时我在准备考CRE,想出个背字典的愚蠢办法来提高单词量。于是就背得十分忘情,直到发现自己已坐过了两站。下了车总觉得步伐飘然得有点可疑。一直走到家门口,才发现两手是空的,才猛然省悟到换了八小时尿布挣来的钱,已去了一半,只好赶去一家超市,把剩的一半工钱拿出来,再买一瓶轩尼诗。从那以后,我每次因乘车读书而误事时,我先生总要提起那两瓶轩尼诗,他为我感到痛惜:换一天的尿布,几乎一文钱也没落下。他对不可理喻的我苦笑:“唉,你丢这丢那,不是乘错车,就是下错站,怎么就从来没丢过书呢?”倒真是的,我这人吝惜两样东西:一是书,二是稿纸。似乎是个脑筋很老,生活方式也古旧的穷酸书生。

    ④一次在华盛顿开往纽约的火车上,我读完了《洛丽塔》,一时间泪流满面,哽咽不止。一车厢的人都旁观我的抽泣,不知如何是好,一位年轻女士戳戳她的男友,问他可知缘由,那男友耸耸肩,眼珠翻上去望望上苍,表示只有天晓得。那次损失最小,只把一片从加拿大买的牛皮书签丢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