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内蒙古鄂托克旗乌兰镇中学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①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②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③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④毛泽东同志抓紧时间读书,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黑红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各种符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⑤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道路。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孜孜不倦:

②敬仰:

(2)、请给“毛泽东同志抓紧时间读书,读得特别认真。”这句话加上关联词语,并用这个关联词语说一句话。
(3)、用“‖”将第四自然段分为两层,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层的主要意思。
(4)、把具体介绍毛主席认真读书的句子找出来,概括毛主席认真读书的方法是什么?
(5)、毛主席这样认真读书,我也要写一句读书格言警示自己。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二楼大哥(节选)

    他是一个残疾人,住在二楼,楼洞里的邻居都叫他“二楼大哥”。

    二楼大哥小时患过小儿麻痹症,一双拐伴他了半生。________他下肢残疾,________手臂上胸脯上却突出了一团一团的肉疙瘩。我亲眼看见他轻而易举的用一只手抓起五六十斤的东西,他的肩头厚实的像一个举重运动员。

    二楼大哥为人很随和,每天早晨我赶着去上班的时候,总会在楼道里遇见他。他拄着双拐,听到我的脚步声,便很抱歉地侧一下身,好像他给我添了什么麻烦似的,谦恭地说“您先走,我这腿不灵便,别误了您上班……”我谢过之后,便噔噔噔地跑下楼梯。

    二楼大哥用早些年挣得的钱,买了一辆三轮的摩托车。他总是把那辆车擦得干干净净。他说,车子干干净净才招客人。每天出车,他都不能带双拐,窄窄的车厢里若再放一双长长的拐,就显得空间更小了。________没有拐,那他一整天就只好坐在车上。________,他总是在出车前,打扫尽肚子里的废东西才敢上路。________是再热的天,________不敢喝过多的水。嘴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让人看了心里直发酸。他通常在批发市场门前等活,用车的大都是些贩鱼贩菜贩水果的小商贩。大大小小的泡沫盒子,圆圆鼓鼓的编织袋子,塞满了整整的一车厢。二楼大哥不能帮小贩拿大包拎小卷,所以一天下来也挣不上几个钱的。但二楼大哥总乐呵呵的,从没见他有过发愁的时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dié)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tān)痪(huàn)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xiàn)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shū)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yuán)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nüè)狂,他把痛楚作为契(qì)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件事整整埋藏了七十多个年头

    故事发生在广东中山县的一个广场上.时间约在1943年。当时,一队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好奇地远远望着那些高大的马匹。日本兵拘捕了他,审问不出什么名堂,便对小孩说:皇军写几个______你照着写了,我们______放了你。”一个日本兵蹲在地上写了“日本战胜中国”这六个字。

    小孩接过日本兵的石块,蹲在地上也写出了六个字:“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叽叽喳喳讨论了一会,估计小孩不明白他们的用意,一个日本兵又重新写了一遍:“日本战胜中国”,指着这几个字朝小孩嚷道 “要按我们的意思去写,懂吗?否则,枪毙枪毙的!”

    小孩拿起小石块,重写:“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暴怒,用马鞭抽打小孩,还把他捆绑在木柱上。过了一夜日本兵把小孩放了,可第三天又把他抓了回去。原因之一是小孩的家人“顽固不化”,家长没带孩子向皇军“认罪”。于是又在木柱上将小孩捆绑了一天,然后押送到了监獄。经过一个月的关押折磨,小孩______已经气息奄奄,______他就是不向日本兵求情,不将“中国战胜日本”这几个字颠倒过来。

    日本兵眼看小孩快要死了,便假装仁慈放了他。回家不到七天,小孩就离开了人间。

    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八十多岁的老爷爷……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①童年的大院里,住的都是一些引车卖浆者流,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

②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那时家里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晒到太阳底下。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各家都会这样做,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____下来,____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____好,____成被窝状,留着晚上睡觉时我好____进去,被子里就是暖烘烘的了,连被套的棉花味道都烤了出来,很香的感觉.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母亲一直用老家话,把太阳叫老阳儿,“阳儿”读成“爷儿”音

③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够听到好多新词,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觉得新鲜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④街坊毕大妈,靠摆摊养活一家老小。她门口有一口半人多高的大缸.冬天用它来储存大白菜;夏天到来的时候,每天中午,她都要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溶解糖的水变甜,溶解盐的水变成,溶解了阳光的水变暖,变得犹如母亲温暖的怀抱。

⑤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她家的孩子放学了,毕大妈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的,溅起一盆的水花、个个演出一场哪吒闹海。

⑥那时候,家里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用这样法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份。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⑦我得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为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之后,还得加上一件,即母亲说的老阳儿。

⑧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能离得开老阳儿呢?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的人都大方且一视同仁,而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样样都得花钱买才行。母亲和毕大妈将阳光变成了居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让那些庸常而艰辛的琐碎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这需要一点儿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的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

(选文有删改)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题。

___________

        30年前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有位教授,是澳大利亚的首席电子显微镜专家,他带着全家来中国休假,一行五人:他,妻子,14岁、12岁的两个姐姐,8岁的弟弟。

教授住在我们这儿,每天上班。由于我们那儿没有办公室,所以只好在电子显微室旁边腾出一间小屋子,里面放了一张办公桌,这位父亲每天就在那儿办公。我们的许多同学就带着问题去向他请教,他对任何问题都不拒绝。他觉得他到中国来休假,需要了解中国,希望与中国学生接触,建立中澳友谊。如果他不坐在那儿上班,他就对不起澳大利亚的纳税人。这是他的敬业精神的表现。孩子的两个姐姐和妈妈都在学中文,她们想要了解中国;弟弟年龄小,借了一副乒乓球拍学打球,结果弄丢了一块。怎么办呢?他们不是像我们所想的父母出钱买一块就完了,而是由姐姐主持家庭会议,父母在旁边充当顾问,来讨论这事应如何解决。讨论的结果自然是买一块来赔,但谁出钱呢?你自己弄丢的当然得你自己想法出钱去买。

       于是小孩就挖空心思想法挣钱买球拍,他首先想自己会做些什么——他们父母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外国父母从孩子们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谋生之道。若某一天父母不幸突然去世,我们的孩子就没法了,不过我们中国的亲戚家属观念浓厚,孩子们总会有人照顾,而外国的孩子们就会想办法去谋生。于是这个孩子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招待所大门口摆了个地摊,帮司机擦汽车,一次两毛钱,最后赚了20元钱。赔了球拍以后,还剩下12元钱,怎么处置呢?于是又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姐姐认为这钱应属公有,因为这钱是你擦车人家给的,孩子自己也说他其实并未擦够100辆车,别人见他可怜,每次都给了一元钱,所以这不属于合法劳动所得,应该充公。不久以后,他们要回去,才发现球拍在床底下。现在这球拍属于谁呢?又开了第三次家庭会议。大家认为这拍子应当充公,算作小孩捐献给大家的用品,因而把旧球拍又交还给了我们的招待所。

       这是很好的家庭教育,是公德教育也是人文素质教育。后来他们到牛津大学,当时正值英国的中学生作文竞赛,孩子的姐姐就以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写了一篇文章,获得了全英的特等作文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