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一课一练6.秋天的雨

课外阅读。

美丽的秋季

    你悄悄地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美丽的秋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花园。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像翻滚着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果园。看,树上硕果累累。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汪汪……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个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地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枫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这一黄一红,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呀,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文中的“你”指,它是的季节,也是的季节。
(2)、文中描绘了四幅秋景图。
(3)、在第3自然段中,写出描写田间作物的拟人句;在第4自然段中,写出描写果园硕果累累的比喻句。
(4)、请你写一句赞美秋天的话。
举一反三
阅读

                                                                                      燕子

       阳春三月,它来了。那小巧玲珑的流线型体态,着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轻悠敏捷,在春光中快乐甜美地飞翔,发出清亮圆润的啁zhōu啾jiū声。

我们江南水乡,春季里雨丝如烟如粉,无声无息地下着。新拔节的翠竹,清水田里的禾苗,池塘边的柔柳和刚刚绽开的桃花,在水雾碎雨中,绿莹莹、红润润的。这时,一只、两只,一对、两对……小燕子妙舞轻扬,穿来穿去。

      天放晴了,阳光露出来。小燕子更活泼了。它斜飞在瓦蓝洁净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瞬间,“唧”的一声,身子似个小黑点窜下来,在明镜般的水面上,横掠着,似乎要跌入水中。可它又轻身一跃,射入云中,这时,水面上撒落一朵小浪花,浪花绽开,荡漾出一圈一圈的波纹。

我问奶奶:“小燕子的尾巴为什么跟别的鸟不一样,像一把黑亮的剪子呢?”

      奶奶说:“剪春呀!你看它飞来飞去,用剪子裁出一件春衣,给大地穿上。”

      我相信了,又问奶奶:“那它为什么飞不停又唱不停呢?”

      奶奶说:“闹春呀!春越闹越浓的。”

      奶奶在堂屋靠近房梁的墙上,钉上两个小竹桩,小竹桩上放一片新瓦——这是给小燕子筑窝用的。几天后,两只燕子一前一后,绕着房梁飞了几圈,落在瓦片上,歪着头,小黑豆般的眼睛调皮地朝我们滴溜溜乱转,轻声细语地说:“叽咕、叽咕……”

    “燕子在说什么呢?”我问奶奶。

    “燕子在说,”奶奶告诉我,“不借你们的盐,不借你们的醋,只借你们的屋,给我们来住住。”

      我乐极了,对着小燕子喊:“你们住吧!”

      过一段时间,燕子孵出四只活泼可爱的雏燕。雏燕贪食,整天张口向爸爸妈妈要吃的。

      我不明白,奶奶为什么这样欢迎燕子,她只图个吉利吗?在常识课上,我才知道燕子是这样的宝贵。老师说,一只燕子一个夏天能吃50万到100万只害虫。消灭了害虫,保护了庄稼,大地披上绿色的春衣。原来,燕子用汗水打扮春天,保护春天。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游乐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今年暑假和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来到乌龙山。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我们离船登岸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门楣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寺内主要建筑有弥陀(tuó)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

    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凌云”的关誉。险峻的凌云栈(zhàn)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只脚面可坐百余人。大佛背山面水,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

    神兼备。其雕刻的精细,实在令人惊叹。

    夕阳西沉,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五元钱的故事

李丛峰

    5元钱能够干什么?那一天我突然问自己。我4岁的女儿听见了,大声地说可以买两支冰淇淋。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却想起了父亲和5元钱的故事。

    那一年父亲上完小学,并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县一中。正当他满怀希望地迎接新学年的时候,我爷爷对他说,别上了,在家里割草吧。父亲的梦一下子被打碎了,他整日地哭泣,并拒绝干任何事情。爷爷没有办法,最后说,你自己挣够学费,你就上。

    学费是5元钱,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只是两支冰淇淋的价格,但对30年前的父亲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爷爷说这句话其实压根儿就没想让父亲去上学。

父亲沉默了好多天。最后他拿起镰刀,第一次向命运挑战。他冒着盛夏的酷热,钻进田间地头给生产队割青草,有时两天下来割的青草捆起来比他人还高,足有100多斤。100斤青草,生产队结算5个工分。那年一个工分大约合5分钱,这样父亲一天最多能挣到0.25元钱,20多天就能挣够5元钱。他一遍又一遍地计算着,仿佛一个登山者不断地抬头看着距离山顶的路。最后,父亲离自己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了,再割100斤青草,就凑够5元钱了。

    那一天早上父亲起得特别早,他激动地走在田间小道上,仿佛看到了自己已身处课堂。那一天特别炎热,但父亲已顾不得了,拼命地割着草。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

    最后他感到头昏脑涨,迷迷糊糊举起镰刀一下子割在了自己腿上,血从他的腿上流出,他倒在了地上。等他从病床上爬起来的时候,县一中已开学半个多月了。而爷爷也说,为了给他治腿伤,花了十几块钱,学上不成了。

    在我的记忆中,每当我跟父亲要钱的时候,他从来没有说过不给。甚至在外求学时,我想喂一喂肚子里的馋虫却说谎要订复习资料进修。父亲从未问我什么,而是东借西借也把钱如数寄来。直到有一天,父亲给我讲了5元钱的故事,我后悔地跑到校外树林里,把头撞到一棵小树上,让疼痛减轻我内心的愧疚。从那时起,在校期间我便再也没有吃过食堂以外的任何食品了。

    我感谢父亲给我讲的故事,让我再告诉我的女儿吧,也许她长大了会说5元钱能做很多事情,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完成练习题。

一折八扣书

    一折八扣书盛行于三十年代,学生所买的大都是这种书。一折,而又打八扣,即定价如是一元,实售只是八分钱。当然书后面的定价是预先提高了的,但是经过一折八扣,总还是很便宜的。为什么不把定价压低,实价出售,而用这种一折八扣的办法呢,大概是投合买书人贪便宜的心理:这差不多等于白给了。

    一折八扣书多是供人消遣的笔记小说,如《子不语》、《夜雨秋灯录》、《续齐谐》等等。但也有文笔好,内容有意思的,如余谚心的《板桥杂记》、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也有旧诗词集。我最初读到的《漱玉词》和《断肠词》就是这种一折八扣本。《断肠词》的样子我到现在还记得,封面是砖红色的,一侧画一枝滴下两滴墨水的羽毛笔。

    一折八扣书都很薄,但也有较厚的,《剑南诗钞》即是相当厚的两本。这书的封面是米黄色的铜版纸,王西神题签。这在一折八扣书中是相当贵的了。

    星期天,上午上街,买买东西(毛巾、牙膏、袜子之类),吃一碗脆鳝面或辣油面、几只猪油青韭馅饼,然后到书摊上挑一两本一折八扣书,回校。下午躺在床上吃粉盐豆(江阴的特产),喝白开水,看买的一折八扣的书。这一天实在过得蛮快活。

    一折八扣书为什么卖得如此之贱?因为成本低。除了垫出一点纸张油墨,就不须花什么钱。谈不上什么编辑,选一个底本,排印一下就是。大都只是白文,无注释,多数连标点也没有。

    我倒希望现在能出这种无前言后记,无注释、评语、考证,只印白文的普及本的书。我不爱读那种塞进长篇大论的前言后记的书,好像被人牵着鼻子走。读了那样板着面孔的前言和哕嗦的后记,常常叫人生气。而且加进这样的东西,书就卖得很责了。

—节选《读廉价书》作者:汪曾祺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声音的温度

    ①那年,一场变故悄悄潜入我家。先是母亲生病住院,体质本就羸(léi  yíng)弱的父亲,因(忧伤  焦虑)过度,也随(既  即)病倒,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

    ②太阳从西边落山,恐惧却从我的心头升起,那年我才13岁。山村的夜色中,黑黢(qū)黢的远山像一幅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偌(ruò  nuò)大的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妹妹。山中的狼群,一声接一声凄厉地哀嚎,常常将我和妹妹从梦中惊醒。

    ③我们住在一所山村学校,叫喊声未必能让远处的人家听见。忽然,我想起了哨子——母亲上体育课时用的哨子。鼓起胸腔,拼命地让全部的气流吹出尽可能最大的声响。渐渐地,我听见了家门前由远及近嘈杂的脚步声,大声说话的声音。窗外交织着手电筒的光亮。我听见了乡亲们喊我的名字。开了门,一群人扛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前,他们都是周围我熟悉的乡亲。善良的黑脸,热切的目光,一群人由衷的关爱,驱散了我内心的恐惧。

    ④“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一位大爷说。他们在墙根靠下了锄头,有的坐着,有的蹲着,吸着旱烟……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

    ⑤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他们用锄头在石板上投击出铿锵(kēng qiāng)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⑥从此,每天夜里,围绕这屋子的前后,会约定似(sì  shì)的响起来来回回的脚步声,锄头的叮当声。脚步声断断续续要响一整夜,他们边走路边大声说话。我知道,这么黑的夜,他们不是要赶路或者侍弄庄稼,而是要用说话声给我驱赶恐惧,要用声音告诉我:我们都在窗外!

    ⑦自此以后,我开始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