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精神明亮的人

王开岭

    ①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②“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③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

    ④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灵。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

    ⑤陪伴你的,有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隐隐颤栗的棘条,月挂树梢的氤氲,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⑥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矗”和“伊始”,乃富有动感、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充满了新的热力。

    ⑦“日出”从不重复。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重视的一幅杰作。

    ⑧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

    ⑨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

    ⑩“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⑪透过那桔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⑫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⑬仔细想想,或许确实有过那么一两回吧。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凌晨——睡眼惺忪,满脸疲态的你,不情愿地背着包,拖着灌铅的腿,被人流推搡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涌向出站口。踏上站前广场的那一刹,一束极细的猩红的浮光突然鱼鳍般游来,吹在你脸上——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但这个闪念并没有打动你,你丝毫不关心它……

    ⑭或许还有其他的机会,比如登泰山、游五岳什么的:蹲在人山人海中,蜷在租来的军大衣里,无聊而焦急地看夜光表,熬上一宿。终于,当人群开始骚动,在巨大的欢呼声中,大幕拉开,期待由久的演出开始了……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混乱、嘈杂、拥挤不堪中进行的。越过无数的后脑勺和下巴,你终于看到了。和预期一模一样。你会突然惊醒:这是早就被设计好了的,美是美,但就是感觉不对劲儿。

    ⑮而更多的人,或许连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他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那光线永远照不到他们,照不见那身体和灵魂。

    ⑯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已先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的,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站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⑰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生命清晨了。

(有删改)

(1)、文章以一封信开头,请分析其作用。
(2)、第⑤段想象丰富,用词新颖别致,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3)、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②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4)、“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这句话应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为什么?
(5)、细读全文,联系拓展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身边处处有美景,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美景给你美的力量,让你消除烦恼,拥有一颗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心吧。

如果你去看日出,会有什么不同于作者的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l~3题。

(A)“小茨冈”也像年轻的马一样活泼地跳到她跟前。

“老奶奶,你看它多聪明,真是一匹好马……”

“滚开,不要在我跟前摇尾巴!”外婆一跺脚喝道:“你要知道,我今天不喜欢你。”

……

她手一挥,沉默了一会,然后看着打开的鼻烟壶,又唠叨起来:“阿廖沙,人间的事就像花边,织花边的又是瞎眼婆子,我们还能看清楚花纹吗!人家要是抓住伊凡偷东西,会打死他的……”

(B)我瞅酒馆女主人下地窖的时候,合上地窖的顶盖,锁上,我在上面跳了一通复仇者之舞,把钥匙扔到屋顶上,就一溜烟地跑到厨房里,外祖母正在那里做饭。她没有马上明白我为什么高兴,但当她弄明白后,狠狠地朝我的屁股拍了几巴掌,把我拖到院子里,叫我到房顶上去找钥匙。我对她的态度觉得很奇怪,我默默地把钥匙拿下来,躲到院子角落里看她释放被俘获的酒馆女主人,她们俩友善地一面走过院子,一面大笑。……21·世纪*教育网

她整天不理我,到晚上,在没有祈祷以前,她在床沿上坐下,教训了我几句永志不忘的话:“阿廖沙,亲爱的孩子,你要记住:不要管大人的事。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在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等上帝来开你的心窍,指示你应当做什么,领你走那应走的道路。懂不懂?至于什么人犯了什么过失,这不是你的事。这让上帝来判断、惩罚。这要他来管,不是我们!”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孩子施舍的天堂

张丽钧

       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我心里一笑,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但是等等,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我的心禁不住温柔地一动,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愧怍

       一日,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小椅子里的孩子突然喊道;“谁,找,你!”我和那位妈妈一同看那广告牌,广告牌上那位目光深沉的先生,正对着我们凝望。我无声地笑了。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的回应,拽了一下妈妈的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了孩子的嘴。我再次抬头看时,也终于明白了孩子所谓的“谁找你”,原来是“雅戈尔”的误读。我很为那小气地捂住孩子嘴的妈妈遗憾,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贵吗?

       一个幼儿教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下雪了,人们都穿上了棉衣。一个孩子跑到老师跟前很认真地问:“老师,天太冷了,院子里的雕像没有衣服穿多可怜啊!我们给他穿件棉衣,好吗?”老师只是一笑,并没有在意。过了一会,又有一个孩子提出了同样的建议。于是,老师决定带着孩子们举行一场为雕像穿棉衣的仪式。我想,随着时光的推移,孩子会长成大人,孩子自己穿过的棉衣将永远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冬天里一块石头所获得的刻骨的温暖,将使那日后在有形与无形的风雪中穿行的心感到美好与安慰

       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无依。“成熟”折磨着我们。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法国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阿尔贝特·史怀泽先生说:“我本能地防止自己成为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成熟的人’。因为,与成熟相伴的往往是如此不和谐的词:贫乏、屈服、迟钝、顺从命运的理性化……”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的最后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做好自己的事

谭侃

①《阎肃人生》一书中有这样的几句话:“跟随时代的潮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好我应该做的事情。”这几句话,简简单单,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生于新时代的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

    ②做好自己的事,要有爱岗敬业的态度。干工作,态度是关键。俗话说,“在其位,尽其责,谋其事”。我们做好自己的事,要干一行爱一行,真心热爱自己的岗位;要干一行专一行,把本职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经营;要干一行成一行,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③做好自己的事,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时代楷模廖俊波,核潜艇第一设计人彭士禄,他们都是新时代的实干者、奉献者。做好自己的事,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尽心对待每一项工作,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用一丝不苟、认真专注的敬业态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要用心思考,精雕细琢,把每一件事做好、做细、做实,不流于形式,不闭门造车,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卓越的工作业绩。

    ④做好自己的事,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担当,意味着忠诚,意味着勇气。身处新时代的我们,需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担当,更需要主动担当、敢于担当,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永不止步的进取精神、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只有做到敢于担当,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

    ⑤                   。载人航天上九天揽月,深海潜水下五洋捉鳖,这些奇迹无一不是毫不松懈探索研究的成果;头悬梁的孙敬,锥刺股的苏秦,叱咤乒坛的马琳,孔雀舞者杨丽萍,这些人无一不是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才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该具备这种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木棉红

早春二月,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

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甲)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乙)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大挺拔,十至二十多米不等,这样的个头儿,让木棉总是高过身旁的其它树木,加上分枝平展,更显疏朗开阔,整株树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丙)

生活在广州,对木棉自然很熟悉。木棉作为广州市的市花,在城中主干道及高校校园、公园等地均有种植。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尤其是在陵园西路、越秀山、江南大道等种植较为密集的地方,花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

我喜欢木棉,不仅因为它的形象气质,也许还有日久生情的缘故,对我来说,它们就是我认识多年的好朋友。

我所工作的学校校园里就有近百株木棉,它们散植于各处。我从办公室到家,途经的路旁,有十来株木棉,我与它们几乎天天见面。每天下班经过时,感觉它们就像站在那里等我。有时候我会和它们近距离打招呼——站在树下,把手掌放在树干上,感觉着树皮的坚硬。抬头往上看,树干直指蓝天,视觉的延伸,也让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正值花期,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它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

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纷纷扬扬地飘落不是木棉花的做派,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整朵花砸到地面仍完好无损。为了看清楚木棉花如何落地,我曾长时间仰着脖子在树下观望,即便如此,也很难捕捉到落下的一瞬,往往是听到“啪”的一声之后,才发现地上又多了一朵。因为树冠太大,花太多,无法锁定具体目标,加之落地速度太快,所以很难看清。不过长时间的等待,偶尔也会有收获,就在眼睛酸乏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

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花期过后,木棉一边吐新叶,一边结果实。等到夏天果实成熟,果壳会自动裂开,露出洁白的棉絮,随风飘散。

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人民日报》2020年03月18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