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段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玉林绽琼花

    雾凇之美,美在壮观、奇绝。人们把观赏雾凇的过程叫“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夜看雾”,是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松花江上出现的雾景。大约在黑夜里十点多钟,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那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滚滚而起,不停地向江岸漂流,使江边路上的行人,像是在云中走来走去。

    “晨看挂”,是早起看树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江风吹拂,银丝闪闪,玉菊摇曳,太阳升起,碧空如洗,雾凇晶莹多姿。

    “待到近午赏落花”,是说树挂脱落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

    吉林雾凇这一罕见的自然奇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每年凡来吉林参加雾凇节并亲眼观赏过吉林雾凇的人,都对这飘逸绝妙的风姿叹为观止,赞叹吉林雾凇是“美之绝境”。

(1)、读了文章,雾凇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用一个字来描述就是“”。
(2)、人们把观赏雾凇的过程叫作“”。海内外游客赞叹吉林雾凇是“”。
(3)、在文中找出一处比喻句。
(4)、默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两段的关系是
(5)、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举一反三
我爱阅读,还会做后面的练习呢!

陈毅

    陈毅五岁半就在一家书塾读书。他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都称他“小神童”。//

    一天,毛老师来到陈毅家,看到他正在灶前一边烧火一边看书。因为他看书入了迷,火烧得太旺了,从锅里透出了糊味儿。妈妈刚从井边洗菜回来,发现米饭烧糊了,气得火冒三丈,抄起刷子,就往灶前冲去。

    “不要打孩子!”毛老师连忙劝阻,“饭烧糊了,可以将就吃,这孩子专心用功,我就喜欢。”说着,毛老师又亲切地对陈毅说:“以后做事,要多多留心!”陈毅点点头。毛老师从陈毅手里拿过书一看,原来是一篇还未教的课文,他已经用笔在上面画了许多圈圈点点。毛老师惊奇地问:“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

    陈毅回答说:“打圈圈的,是懂得的;打半圈圈的,不太明白,等老师讲明白了,再打圈圈;打墨点的是生字。”原来陈毅每次听课前,总要把新的课文先预习一下,把生字和不懂的词句画出来。听课时,格外留心,再抓住不懂的地方,便直接向老师提出问题。

    毛老师十分高兴地称赞道:“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总算发现了你学习成绩好的‘秘诀’。人们称赞你是‘小神童’,说你天资聪明,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勤奋,你真正懂得了‘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

现代文阅读

两个病人

    五官科病房里同时住进来两个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甲说,如果是癌,他就立刻去旅行。乙也同样表示。

    结果出来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长的是息肉。

    甲列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后离开了医院,乙住了下来。甲的计划是去一趟拉萨和敦煌,在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沙滩和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然后再去北京的天安门;他还要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力争听一次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写一本书……凡此种种,共27条。

    他在这张生命的清单后面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离开这个世界时不存在遗憾,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这27个梦想。

    当年,甲就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去了拉萨和敦煌。第二年,又以惊人的毅力通过了成人考试,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这期间,他登上了天安门,去了蒙古大草原,还在一户牧民家住了一个星期。现在,他正打算实现出一本书的夙愿。

    有一天,乙在报上看到了甲写的一篇散文,打电话去问甲的病。甲说,我真的无法想象,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想实现的理想。因此,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没有回答。因为在医院时说的去拉萨和敦煌的事,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抛到脑后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患有一种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们所以没有像那位患鼻癌的人一样,列出生命的清单,抛开一切多余的东西,去实现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许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还会活得更久。也许正是这一点量上的差别,才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质的不同: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把梦想带进了坟墓。

阅读民间故事。完成练习。

周处除三害

    古时候,有个人叫周处。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功高,横行霸道,欺侮百姓。因此,周处一上街,人们就远远地躲开他。

    背地里人们都抱怨说:“山间的猛虎,河里的恶龙,还有地上的周处,是天下三害。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

    有人出主意说:“干吗不想办法叫周处上山杀虎,下河斩龙呢?这样三害除了两害,不也好吗?”有人壮着胆子去找周处,见面就夸他胆子大、功夫好,上山能伏虎,下水能降龙,没有谁能比得上他!周处听了十分得意,拍拍胸脯,说:“那猛虎和恶龙只敢欺负你们胆小的,看我怎么收拾它们!”

    周处上山了。傍晚,他把一只断气的大老虎拖下山。街坊们拍手称快,都夸周处本领大。

    第二天,周处提着宝剑下河了。恶龙可不那么容易对付。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潜入水底,东奔西突。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三天以后,大河突然平静了,没有浪涌,没有涛声。恶龙不见了,周处也不见了。

    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哪知就在这时,周处水淋淋地从河里爬上岸来。他听到人们的欢呼声,呆住了。他实在想不通: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他想找个人问一问,可是人们只是远远地朝他点点头,就赶紧躲开了。

    人们的举动引起了周处的深思,他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里十分惭愧。

    从此以后,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春节

冰心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兼卖各种的灯,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 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失根的兰花

    ①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吧!

    ③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样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图,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④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泊,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太庙中同样老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⑤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⑥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的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⑦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依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⑧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自行枯萎了。

    ⑨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