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武汉市梅苑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考试试卷

阅读《冬天》,完成后面小题

冬天

朱自清

    ①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水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②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上“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光。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光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③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得她那微笑的影子。

    ④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节选自《朱自清名作欣赏》,有删节)

(1)、文章以“冬天”为题,串起三个感人心怀的片段,请你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①父子四人围坐 “洋炉子”边吃水煮豆腐。

(2)、文章题为“冬天”,写的却是自己与父亲兄弟、朋友、妻儿的往事,是不是文不对题?请结合内容和中心谈谈你的理解。
(3)、作者心中的冬天是怎样的冬天?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4)、品读第③段文字,你认为作者为什么感觉“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丁立梅的《爱到无力》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母亲进厨房杉好大一会儿了。

      ②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合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以便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

      ③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影踪。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姐姐说,妈老了。

      ④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皱的核桃。

      ⑤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裳。”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

      ⑥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时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同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昔时的那一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只影单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指头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手的操劳。

      ⑦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⑧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⑨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今天你“微博”了吗

    ①微博出现于2006年,自进入大众视野以来,迅速传播。从唐骏和方舟子的学历门之争,到河北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再到上海11•15火灾事故的网上直播,微博在几次事件中均表现其便捷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在当今的互联网生活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已成为一个分享有用信息和知识的强大平台。

    ②微博的最初用途是让人们每时每刻都能向外界播报自己的所作所为。目前,这还是微博的主要用途。由于微博的使用,人们开始能够创造并传播信息,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消费信息——消费他人传播和“控制”的信息。如此一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得以进一步地拓展。

    ③微博的另一种用途是作为一种非正式渠道,对会议进行实时报道。与会者可以把会议内容贴到接收信息来源更新的公共订阅网站,这样就可以使那些没有参加会议的人“听到”发言人正在讲什么内容了。这样做还可以使那些与会人员看到其他人对发言人所讲内容的理解和反馈,并且经常会在此后某个时刻引发对该话题的进一步讨论。这样一来,这个订阅网站就变成了思想和观点的档案库,对与会者来说,它是未来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把微博作为传播会议内容的一种非正式渠道也是一种良好的市场营销演练,因为目标事件会得到相当大的曝光率。

    ④此外,微博还能够使人们参与到具有重要社会和政治意义的问题的讨论中来。微博用户贴出关于危机情境的实时新闻不断更新,几秒钟内全世界的读者都能看到这条新闻,这种现象已是司空见惯。众多的从政人士和政府机构现在都在用微博发布公告。

    ⑤微博这种社交网络已经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招呼语已然变成了:朋友,今天你“微博”了吗?

(选自《读者》2011年第11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智力测验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工作人员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单位,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儿的拾音棒,单等着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上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心中没底,不敢回答。摄像机可是不停地来回摇。没一个人回答吗?那可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______的眼光看着科长;科长以______的眼光望着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______的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______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解答你们的问题呢?”

    电视台的同志们来到了智力测验的第二组——大学中文系的教室里。灯光亮了,摄像和录音开始了,节目主持人照样在黑板上画了个粉笔圆圈儿,说:“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冷场半分钟。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

    “这算个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

    “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

    “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

    “别嚷啦,他们还在录音呢!”

    初中学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学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对!”

    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欧!……英文字母的欧!”

    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呀,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之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

    “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

    “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

    “是乒乓球!”

    “是烧饼!”

    “是鸡蛋!”

    “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呢!”

    “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是那套公寓(节选)

米哈尔科夫

一间陈设简陋的城市住宅房间。……一个夏日的夜晚,斯拉瓦坐在安乐摇椅上,翻阅《少先队真理报》。

前厅传来可疑的声响,有人在门外摆弄什么,……斯拉瓦……躲在摇椅后面。

前厅里传来沙沙声。一个只穿袜子的青年走进房间。他仔细察看,没有发现斯拉瓦。走近衣橱,打开橱门,向橱内探视。

斯拉瓦:(突然地)您在那里找什么?

小偷打了个哆嗦,从口袋里抽出一把刀子。斯拉瓦从自己的掩体后面走出来。

小偷:(威胁地低声说)轻一点儿,小子!家里还有什么人?

斯拉瓦:(镇静地)没有人。只有我一人从别墅里回来了,把刀子藏起来!我并没有向您进攻。

小偷:(藏刀子)这是哪套住宅?几号?

斯拉瓦:三十一号。您要找的是几号?

小偷:三十七号。

斯拉瓦:那在上面一层。

小偷:呸,真是见鬼了!搞错了一层楼!谁住在那里?

斯拉瓦:三十七号吗?是一个画家。

小偷:他有圣像吗?

斯拉瓦:什么样的圣像?供人们祷告的那一种吗?

小偷:还能有什么样的圣像?有的人向它们祷告,可有的人只是……收集。

斯拉瓦:不知道。我从来没到过他家。他家有一条很凶的狗,一条高大的丹麦狗。这种狗您知道吗?就跟一头小牛一样!给它吃两公斤肉.它还嫌少呢!

小偷:那么,你们家有圣像吗?

斯拉瓦:我们家?我们要圣像干什么?我们是不信教的。从前我祖母有一个圣像,她死后就把那个圣像放在她的棺材里了,那是一个很小的圣像。

小偷:那么有好书吗?

斯拉瓦:谁家有好书?画家吗?

小偷:你们家有好书吗?人家问你,你就该回答。

斯拉瓦:你对哪些书感兴趣呢?

小偷:那种需要预订的书有吗?托尔斯泰、普希金、果戈理有吗?布尔加科夫有吗?大仲马有吗?小仲马有吗?我问你,有没有?

斯拉瓦:书倒是有的,就是没有需要预订的那种书,我们没有订到。您知道吗?现在要预订点东西有多难!我们如果想看什么书,就到图书馆去借!

小偷:(失望地)那你们有什么呢?

斯拉瓦:你看,一台电视机,不太新了。还有什么呢?

小偷:你母亲把钱藏在哪里?有贵重的东西吗?

斯拉瓦:你干吗老缠着我?自己走错了房间,可现在又什么都不中意了。我们没有钱,没有金子,我们什么都没有。

小偷:为什么?

斯拉瓦:我爸爸说:“我们过日子老老实实,所以觉也睡得安稳。”您睡得安稳吗?

小偷:不关你的事。

斯拉瓦:当然不关我的事,我只是问一下罢了,您可以不必讲您睡得怎样,我自己也猜得出来。

小偷:你怎么没完没了地跟我说话?是不是等人来抓我?

斯拉瓦:谁也不会来,您可以放心,我的父母在别墅里。他们明天回来,我谁也不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待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入京讼冤。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取《中鉴录》淳淳悔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明年三月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

【乙】

    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安人之,或无溺苦千学。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总角时,岳岳负意气,数矣口谈时政得失,人物臧否。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会杨忠慜谏死,公遥为诔词,慷慨泣下沾衿。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尝读书至朱子《格致篇》,辄乙其处而沉思。……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公。公扮之,思义隆备。居常饭脱栗,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盖公行益,力追告人。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

【注】①安人:指张元忭之母,②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③杨忠慜(mǐn):明代大儒,谏臣,④诔(lěi):致悼词,⑤乙:读书叶勾画记号,⑥扮(fěn):合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