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镇江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阅读下刘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首先强调一定要解放思想,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胡乔木在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写道,“我们不是为革命而革命。不是为阶级斗争而斗争。我们的目的还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来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材料一中邓小平强调了什么问题的重要性?由此,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什么指导思想?
(2)、据材料二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的是什么?为此,全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作出了怎样的转移?
(3)、材料三中“新的重大经济措施”具体指什么战略决策?据此决策当时在农村进行了什么尝试?为发展同世界各国经济合作而开设的窗口称作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党的伟大转折表现在哪些方面?
举一反三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主席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人类一个永恒的课题——保障粮食安全。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围绕这一课题,搜集多则史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参与活动,回答问题。

【世界篇】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经济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权利。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l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大萧条”到来后,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西部牧场主牲畜卖不掉又养不起,只好宰杀后抛入山谷。另一方面,部分必需品的价格又不像农产品价格下跌那么大,农民因无力偿还债务,l929—1933年间,有l00多万户农民因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而失去了他们的财产。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中国篇】

材料三: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

    ——唐太宗

材料四:毛泽东在1958年11月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指出:“在没有实现农村的全民所有制以前,农民总还是农民,他们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总还有一定的两面性(即革命和保守)。”在1959年2—3月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他几次重申了这一论断,并认为,在现阶段,在工农关系中仍然扮演着“老大哥”角色的是工人,而不是农民。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五: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