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材料一: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会永远发挥作用。”
材料二: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材料三: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极少数人脱离了革命队伍,但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的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有志之士。这批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
——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答问录
图1 | 知识卡一: 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摘自统编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
图2 | 知识卡二: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摘编自《求是》编辑部《续写新时代红色华章》 |
图3 | 知识卡三: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其主要载体是产业,核心引擎是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同时,也要切实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优化科技创新的法律政策和文化环境,形成全社会支持创新、参与创新、推动创新的良好氛围。 ——摘编自人民日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请你从以上三个知识卡中任选3例史事,以“创新促发展”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观点写一篇历史论文。(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表述清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