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惠南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奉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举一反三
班级准备开展以“人是否要活得纯粹”为辩题的辩论赛,邀请你参加。

材料一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不要活得太完美。人生不可活得太完美,也不可活得太纯粹。人不要把自己活得太干净,要学会让自己的人生容纳一些东西,容纳一些自己看上去,不那么完美不那么幸福的东西。因为太过于追求完美,不论现实的生活有没有满足自己的期望,最后都会产生物极必反的灾祸。

有智慧的人,不会把自己活的太“纯粹”。在《道德经》“以道佐主”之中,阐述的就是让我们学会用道的温和来应对自己人生的道理,用不偏不倚的适度状态,一切顺应自然,才是一个好的结果。《道德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事物达到强盛的极点时,就会走向衰亡,就不会叫做道,不道就会造成败亡。“道”就是遵循自然,一切适度。

(节选自百度文库《人不要活得太纯粹》)

材料二

真正将艺术纯粹性鲜明表达出来的是明清以后的艺术家,并且这种表达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主观意识。这个观点的中心旨意皆在于表现自我情感的关键性功能,还有其在文艺创作中的指导性作用。以徐文长为例,牡丹本来代表着富贵,然而,徐文长却喜用泼墨之法,为什么如此?他曾经讲过:“余本窭人,性与梅竹宜,至荣华富贵,若风马牛弗相似也。”这就是一种非常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是对艺术纯粹性的主观发挥。而邵梅臣则同样将艺术自我表现的纯粹性提升到了极高的地位,他说,稀奇古怪是我的做法,虽然可能被外界认为并不值钱,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万钱不卖的。上述种种观点均可以说明,自我意识在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是传统情感与传统理论在新时期的重新审视与解构,是肯定人欲与回归人性的必然选择。

(节选自黄胜《论艺术的纯粹性》有删改)

材料三

当面对选择和判断的时候,一个人要有理性,这种理性不为外界的知识、欲望、社会要求等等因素制约和强迫,而是出于生命的原初和固有,独立于一切经验,可以被称为“纯粹理性”。在“纯粹理性”引导下做出的决定,往往体现出人的最大自由。陶渊明不能跟那些强权人物合作,因此他既坚持了一般的社会正义立场,又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到了个人的“理性”,即任性而为,由着性子来了。这个“天性”来得更自然也更合理。一个人追求生命的宽容、放达以及真正意义上的心灵的幸福,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这是一种被解放了的幸福感,陶渊明诗里表达这种情绪的诗句是非常多的:“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归鸟》)“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连雨独饮》)“任真”二字说得多么透彻。

陶渊明身上有两个方面非常突出,一是入世的忧心,二是出世的愿望。这二者是矛盾的,不能够协调的。入世不用说了,他在诗中多次表达了不为世用、不能一展抱负的痛苦;他出世的愿望也是明显的,他由衷地追求和喜欢恬淡的生活。这两个方面都是真实的,但其中的一个却更为本真,那就是从人的世界回到自然的世界。

(选自张炜《纯粹理性》有删改)

材料四

孙均一出场,职务是亲兵营副统领,能做主的就是管理手下的小兵。再说满江红这个局,孙均其实一开始没打算入,可能对他这种刀口舔过血的人来说,好好活着往上爬,就是第一要务。空有一身武艺却只能在一个院子里使出来的孙均,真的甘心做秦桧的“走狗”吗?我不这么认为,而他的转变也有很多维度。

首先,长姐如母,姐姐对孙均甘于现状的态度表达了激烈的不满,把他赶出家门,这样他有了雪夜的一次深思。其次,精忠报国,不仅是张大背后的四个字,我想他这么快发现,一定是因为他见过太多岳家军,他们的不畏强权与坚毅,再一次助推孙均思想的转变。

最重要的是自我觉醒。外界的因素可能是诱因,可能是助力,但最根本的,还是孙均自我觉醒的念头,这个念头不是一个时辰的任务带来的,而是他说的“时时刻刻想,也时时刻刻不想”,不难理解时刻想,想自己存在于世给刽子手们当走狗的意义,想岳元帅忠君爱国却被莫须有罪名构陷的无奈,想抛开水深火热环境里的勾心斗角当个普通人。

忍?忍不下去了啊!表面上是张大等人切断了他的退路,是他手下要被拿去祭旗,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孙均心里的小火山爆发了。

将军意气,挥斥方遒,从来不是孙均的底色,孙均的底色是千千万万个看似麻木的国人的觉醒与抗争。他们在生活的重压之下,还保留着心底那颗微弱的火种,只待一个契机,便可星星燎原。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回答问题。

生活的美就在于从容不迫

①童年的时候,父亲母亲与我的关系很深,尤其是母亲。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就严厉地问:“为什么没有考第一名?”我正发抖时,母亲一把把我抱走,说:“别理你爸爸。”我好感谢那样的拥抱,仿佛把一切我无法承担的压力都纾解了。

②【甲】我常感觉母亲有一双魔术师般的手:我小时候盖的被子,是母亲亲手缝制的;人家送我母亲十几种毛线,她就织成毛衣,每年过年再把旧毛衣拆了,用旧毛线织出新花样,便又是一件新衣了。

③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跟在母亲身旁,看她买菜、包水饺。不论买什么菜,她总是会用食指跟大拇指的指甲,把老的地方掐掉,把普通的食材酿成我们嘴里最好吃的菜。【乙】

④我很同情现在的小孩。我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择菜,你给他们四季豆,他们不知道要怎么处理。因为在他们长大的过程中,没有人带着他们择菜洗菜。他们也很少吃到真正好吃的东西。如今,再富有的人家,小孩子也难免吃到很糟糕的东西。

⑤【丙】我们那个年代的父母,在生活上花了很多的时间。譬如我盖的那床被子,现在看来是多么奢侈 , 因为那是母亲亲手做出来的,而且母亲每个星期都会拆洗一次。

⑥那个年代没有洗衣机,她要到河边去洗,拿木棒槌敲打。被单洗完以后,用淘米水浆过,等到阳光好的时候搭在竹竿上晒。我盖被子的时候,被单上就有阳光和米浆的味道。

⑦人类的手,是一切美的起点。人类五种感官的活动,构成了美学。所谓美的感受,也源自你对一个人的情感,对一个地方的情感,对一个事物的情感。【丁】我的第一堂美学课,其实是母亲给我上的。我们过去经常会走到院子里去看一朵花、一片叶子,做很多没有目的的举动,她不像其他大人,看到小孩没事做的时候会慌张。

⑧我尽量学习母亲的这种不慌张。在大学教书的时候,每年四月,羊蹄甲红成一片,上课的时候我都可以感觉到,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心思听课。我会停止上课,带学生去花下坐一个钟头,聊天,或什么都不做。

⑨我们需要有这样的课堂。不是每天都要如此,而是教育者偶尔要带孩子出去看花,去听海浪的声音,让他们脱掉鞋子去踩沙滩。教育不要那么功利,要让年轻人重新找回他们身体里的很多的渴望。

⑩生活的美,需要人们舍得付出时间去创造。而在当今的职业状态下,做父母的很难做到。

⑪我有一个朋友,他爸爸已经九十多岁,这几年身体不好,坐在轮椅上。他请了三个护工照顾爸爸。有一天他跟我说他快累死了,爸爸却总是抱怨。我就说,老兄,讲老实话,你爸爸不需要护工,你爸爸需要你。

⑫我们可能完全忘记了亲子关系是什么。我告诉朋友,你父亲需要的不是医师也不是看护,在他心灵最荒凉的时刻,他需要的是你握握他的手、搂搂他的肩膀,跟他撒娇。对上一辈如此,对下一辈亦然。

⑬我感谢我母亲的陪伴,感谢我们一起做过的看似无聊的事情。德国浪漫主义时代的文学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贝多芬的音乐,是海涅的诗,是尼采的超人哲学。他们共同的人生梦想是“狂飙”,“狂飙”是生命飞扬的追求。感谢母亲记住了她青春时的热情、爱与狂飙的梦想,并告诉我,她曾有过的生命之爱。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二

一棵柿子树

杨柳依依

①关于老家的记忆,总绕不开一棵柿子树。

②它就像是一幅画,经过岁月的雕刻与时光的沉淀,透着沉稳与厚重,显现着生命的美丽与尊贵。

③它就在那里,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

④柿子树是邻居家老祖宗栽种的,距今具体有多少年没人说得清楚。任凭风霜雨雪雷鸣电击而不倒,它一直以一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傲然姿态,屹立在老家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像一位历经沧海桑田的老头,一年又一年,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与村庄的变化。

⑤我家与邻居家之间就隔着这棵柿子树。儿时,每次去邻居家找小伙伴玩,必然会经过它,邻居家的小伙伴来找我,也必然要经过它。因此,它不仅一路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知晓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喜怒哀乐,是我们共同的记忆载体。

⑥它是邻居家豢养的鸡鸭们的乐园,鸡鸭们每天都会来树底下刨食、打盹、玩闹;它也是我家放养的中华田园犬的乐园,犬儿每天都会来此凑热闹,这里嗅嗅,那里闻闻,顺便追追鸡、逗逗鸭;它更是它更是我和小伙伴的乐园,只要不下雨,我们每天都会相聚在树下,追追鸡、逗逗鸭、吆喝吆喝狗……它就是我们的儿童乐园。

⑦万物复苏的春天,粗壮高大的枝干上开始吐出嫩绿的芽儿,开出淡黄色的小花。每一朵小花只有米粒那般大小,我们每次都会在树底下捡一些夹在书本里。每次翻开书页,都能闻到柿子花独特的涩涩的香味。

⑧烈日炎炎的夏天,疏阔的枝条间长出葳蕤的叶子。头顶上的日头虽毒辣,但大树底下却是清风习习,一树的荫凉。不仅我们小孩爱来这里,日落后,大人们也时常拿把长椅坐在树底下消暑纳凉,谈天说地。

⑨( )的秋一来,预示着收获的季节到了。此时,树上叶子虽已枯黄,但红彤彤的柿子就像一个个小灯笼般挂满树梢,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条。单是在树底下站着看着,就让人口水直流。( )的柿子甜如蜜,让我和小伙伴口齿生津、胃口大开,吃了还想吃。

⑩经过一秋的风吹雨打,到了枯凋、萧瑟的冬天,叶子都掉光了,它浑身上下( )的,真像一个没穿衣裳的老头呀。我每次抬头凝视着这个“老头”,真担心它会着凉生病,甚至熬不过这个冬天。为此,我的内心每每感到惆怅不已。

⑪在我年少时,我的心事爸妈也许不知道,但它知道;我心中的小秘密,也许爸妈不知道,但它知道。因为,我所我有话都会跟它说,我全心全意地信任它,也知道它会像一个谦谦君子那样替我保守秘密。

⑫它不仅知道我的心事与秘密,它也知道筑巢其间的小鸟们的心事与秘密,它更知道树底下那条昼夜不停流淌的小溪的所有心事与秘密。而且,它也会像替我保守心事与秘密一样,不会把小鸟与小溪的心事与秘密说给人听。

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每次站在它面前,越发能感受到《道德经》中的那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所蕴含的哲思。岿然如山般的它,表面看似沉默不语,其实它洞穿世事,只是它不想说而已。

⑭冬去春来,它一直在那里。不管世事如何变化,它都遵循着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不卑不亢不惊不扰不悲不喜地生长着、开花着、结果着、落叶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