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遂宁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父亲的算盘》,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算盘

陈青延

    ①每次回乡下老家,看见老屋墙壁上悬挂的父亲遗像,我便想起了父亲用过的那把算盘。而我每次对父亲悠长悠长的思念,都是从他的那把算盘开始的。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在生产队里当会计,每当生产队里办“分配”时,算盘被他拨得“噼里啪啦”响,社员们分配的东西十分精准,没有丝毫差错。父亲每算完一家农户的分配,用手提起算盘一甩,算盘的珠子就两队裂开,整齐分到了两边,回归到了原来的档位。父亲使用算盘,加减乘除算数,娴熟、快速、准确,算盘的作用,经他的手一拨弄,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③1975年下半年,大队管委会研究,抽调父亲去大队部代销店当营业员,那把算盘在他手中运用自如,四舍五入,精打细算,大小生意,从没有错过一笔帐。在他经营代销店的六七年时间里,每月关板子盘底都有盈余,做到了顾客和大队管委会双满意。

    ④在父亲经营代销店的那些年,正值少年的我,因嘴馋,经常跑到代销店玩耍,趁父亲不注意的时候,时不时地偷点糖粒子、花根、雪枣什么的,躲着吃。父亲发现后,好几次罚我跪了算盘。直到算盘珠珠把我的双膝顶得麻木酸痛了,父亲才让我站起来,完成了他对我的处罚教育。

    ⑤父亲心里打的算盘就是:对孩子不能放纵,要从严教育。他常常告诫我说:“小来偷针,大来偷金。”这种坏习惯,在孩子身上坚决不能存在,一定要戒除。

    ⑥可以说,在整个大队,数父亲的算盘打得最好,算盘算数最精通。大队小学里有老师生病请假,经常请父亲去当临时代课教师,指导学生的珠算课。“七去三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珠算的口诀表,对父亲来说,已烂熟于心。

    ⑦那时期,社会落后,没有教学的塑料算盘。父亲把他那把木算盘挂在黑板上教学时,为了让拨上去的算盘珠子一时不掉下来,就事先到医院买了一些膏布,撕成条条,将珠子粘住,进子退子,示范教学。父亲教珠算课,通俗易懂,深受学生们欢迎。

    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在教育子女的家法中,都是采用跪算盘的方式。他在心里盘算着:子不教,父之过;父母不狠,孩子不强。父亲常常对家里人说,要想孩子长大有出息,从小就要进行严格的教育,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奋发图强的精神。

    ⑨记得年少的时候,我有一种贪玩的野性,也就是那时人们所说的我是一匹“野马”,放学后不落屋,经常在外面“跳房子”、“滚弹珠”、“打陀螺”什么的,不到天擦黑不回家做家庭作业。每每遇到我出现这种情况,父亲就牙齿咬得格格地响,只要我等我一回来,就罚我跪一时半会的算盘,让我长记性,改掉野性,发狠读书。

    ⑩一生中,父亲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好人”的严格教育。在我年少的时候,有一次,我把父亲那把算盘的珠子拆了几粒下来,用一根线串联在一起,拿去“跳房子”,后来被父亲发现了,叫我整整跪了半夜的算盘珠儿,直跪得我双膝红肿,不能动弹,坐在一边不看我一眼的父亲才肯罢休。

    ⑪经过父亲严厉的家教,读中学后,我克服了坏毛病,刻苦读书,1979年考取了中专,毕业分配到了一家县级新闻单位,当上了一名记者。

    ⑫如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计算都不用算盘算数了,全都是用的电子计算器了。小学里也大都没有开设珠算课了。昔日的算盘已经淡去人们的视线,成为了一种即将消失的物品。现在想来,若不是父亲的那把算盘伴随他,托起一家人的生活,我至今也许还没有走出乡村呢。

(摘自《仙女湖》杂志2017年第6期,有删减。)

(1)、文章围绕父亲的算盘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品味第②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每当生产队里办“分配”时,算盘被他拨得“噼里啪啦”响,社员们分配的东西十分精准,没有丝毫差错。

(3)、结合全文说说第一段的作用。
(4)、第④⑤段写父亲罚我跪算盘、对我严格教育能否删去,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拾荒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借 钱 上 学

蔡永平

①喜庆的年味还未消散,开学的日子已经逼近,愁绪压上我的心头。我在县城读书,开学要交六百多元报名费,这数额对窘迫的家来说,宛如门前高耸的大山。

②邻居马三当护林员,他“月月有麦儿黄”,我每年的学费都是向他借的。为答谢马三,父亲承揽了他家的农活,母亲承包了他家的针线活。可这年母亲和马三婶拉话儿,跟她辩白了几句,惹恼了他们。父亲去马三家借钱,马三黑了脸:“养条狗它也知道向主人摇尾巴。哪有钱借给你呀!”父亲的脸像被人掴了一掌,酱紫成猪肝色。

③春雪下个没完没了。冒着风雪,我和父亲去了另一个有“麦儿黄”的乡干部刘干事家。暖烘烘的屋里,刘干事斜躺在火炕上,喝着酥油茶,听着收音机里的评书。我们父子俩像做错事的学生,站立在火炕前。父亲吞吞吐吐地向刘干事借钱,他喷口烟,望着腾升的烟圈,懒洋洋地说:“这钱你猴年马月能还上呀,供不起就不要上学了。”我窘得恨不能地上有一条缝让我钻进去,赤红着脸的父亲咬牙说:“就是吃糠咽菜,我也要供孩子上学!”父亲用粗糙的大手拉起我的手,冲出屋子,冲进茫茫风雪中。

④父母求遍村里人家,只凑到了三百元。母亲哭丧着脸说:“去城里亲戚家碰碰运气吧!”

⑤天蒙蒙亮,我和母亲踏着厚雪上路。风呼啸,雪打脸,我的心似冰坨。山路陡滑,母亲一瘸一拐向前赶。母亲腿痛,是生我三天后就下地干活落下的月子病。我搀扶着母亲,跌跌撞撞走了三个多小时,才赶到公路边。年节的客车里塞满了人,客车鸣着笛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母子相依,站立成两尊雪雕。衣服湿透,身子冰冷,脚失去知觉,肚子咕咕叫,肚皮几乎贴到脊背。捱到下午三点多,几乎虚脱了的我们才挤上一辆客车。我拼力挺直腰板,扶着瑟瑟发抖的母亲。车内人贴人,挤成“相片”。

⑥天黑下来,我们赶到了位于城郊的小舅家。小舅很高兴,但舅母却对我们不理不睬。之前小舅三十岁还娶不到媳妇,眼看要打光棍,母亲多方央求,才让小舅做了上门女婿。母亲和小舅是同母异父的姐弟,两人年龄相差大,外婆死得早,母亲把小舅当儿子一样疼爱。晚饭是猪肉面片,饿极了的我,没尝出味道就“咕噜噜”两碗下肚。我起身要去盛饭,母亲咳了一声,用眼神制止了我,我不情愿地放下碗。母亲端着碗和小舅的丈人拉话儿,吃得很慢。吃了一碗,母亲说胃疼不舒服,便放下了碗。趁舅母和小舅的丈人不在屋里,母亲向小舅借钱,小舅低头嗫嚅地说:“家里的事老汉说了算,我没办法。”母亲叹息:“我知道你的难处,在家嘴要甜,腿要勤,伺候好老的、小的。”

⑦那晚,困乏的我,头一挨枕头就“呼呼”睡着,可母亲却辗转反侧了一夜。

⑧第二天,我们坐车去姑妈家,这是最后一丝希望了。姑妈一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母亲提起借钱,姑父捻着胡须沉吟半天:“家里的钱要买骡子,你家草驴产骡娃子,给我们留着吧。”母亲褶皱的脸笑成一朵绽放的花赶忙应承留着我们家草驴产的骡子一个赛一个好干活老实肯下力。孩子记住姑爹的好!”我冰坨般的心里瞬间照进一束明亮温暖的春阳。

⑨窘迫的日子里,父母艰难地供我上学,我亲历了其间的苦涩,对学业更用功了。同时我也懂得人要怀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在我成为一名教师后,我总是尽我所能去帮助贫困学生。

⑩又是开学季,孩子们漾着灿烂的笑容走进校园。我为孩子们生活在这幸福的时代而由衷地高兴,“两免一补”、营养餐改善计划等惠民政策的实施,为孩子们的求学之路铺满阳光。        (选自《春城晚报》2021年3月2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