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自主高效练】语文七年级下册主题、名著阅读主题一群星璀璨

 现代文阅读

(三) 武向平:追寻宇宙中的第一缕光

新华社记者 任沁沁 董瑞丰

①为了追寻宇宙中的第一缕光,武向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选定人迹罕至的地方架设天线。远离人群,这里可以最大程度避开调频广播和其他无线电的干扰。〔A〕南北天山交会处的那片荒野,高寒缺氧,不见树木;凶险和孤独相随,星辰为伴。

②说起宇宙,他满眼挡不住的光芒。宇宙如何从黑暗走向光明?人类能否看到来自宇宙深处的第一缕光? 解开它,无疑将提升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填补人类认识宇宙的空白。这个当今观测宇宙学最热门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始终系在武向平的心头。

③敬天爱地,不舍星夜。儿时,延安黄龙山,漫天星辉驻入心田;大学和研究生,学着物理和电磁场理论,却琢磨着为何类星体如此明亮;而后,他改行研究天文。你在看宇宙,宇宙也在看你。这种奇幻的交流,让武向平痴迷。

④2003年,他提出建设一套探索宇宙最早发光天体的方案:用一定数量规律排列的天线阵,探测红移在10以上的中性氢辐射信号——那是人类要抓捕的来自遥远宇宙深处的神秘信号。

⑤为了将理论化作现实,武向平走出办公室,走进新疆天山深处。那里四野荒芜,每年只有七、八两个月的夏季。 一顶孤独的帐篷,在冷冽中驻扎,直到乌拉斯台观测基地在一砖一瓦中建成。 由于远离人烟、交通不便,基地建设之初,他时常不喝水,患上了痛风。

⑥经过三年建设,由南北4千米、东西3千米两条基线组成的大型低频射电干涉望远镜阵列(21CMA)诞生,共计 10287只天线。这是世界上最早建成并专门用于搜寻宇宙第一缕曙光的项目,率先获得了低频波段的宇宙图像。

⑦基于 21CMA 积累的重要经验,武向平后来成为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千米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中国首席科学家。SKA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射电望远镜。作为SKA 主要发起国和成员国,中国 SKA 清晰的科学目标和发展路线图已经确立。“这个遥望宇宙的巨眼,将带来全新的宇宙信息。它的重大科学发现中,必有中国的贡献。”武向平坚信,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拨开重重迷雾,追寻到宇宙的第一缕曙光。

⑧另外,武向平又担任“中国天眼”FAST 科学委员会主任,负责科学目标的遴选。2021年4月,“中国天眼”向世界开放。中国射电天文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上升,未来10年,中国将迎来射电天文发展的黄金时期。人类共享一个太空。“FAST 和SKA,一个完全自主研发,一个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全面展现了我国科研能力。”武向平说。

⑨对遥远世界无限的渴望和悸动、好奇与想象,是人类超越自身的重要力量。武向平看到,越来越多青少年热爱天文,而中国也在大力发展天文学。

⑩2011年,他就开始为国内的大中小学生做科普,每年三四十场。中国还有大约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他坚持每年到欠发达地区为中小学生做讲座,让山区的孩子们感受科学的魅力、宇宙的奥秘。大江南北、千沟万壑,他以双脚丈量,践行着科普重心向西部和山区倾斜的承诺。

⑪从孩子的眼睛里,他看到了光,那是求知若渴的热情。〔B〕他们身体坐得笔直,耳朵竖得高高,踊跃举手提问:“星星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比宇宙大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外太空有没有硅基生命”……这些脑洞大开的问题,让武向平陶醉了。

⑫“科技实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他说。把科学的种子撒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待他日长成,就是国家创新、创造能力的未来。

⑬时不我待。逢年过节,于别人是热闹的团聚,于他却是难得的静思、钻研好时机。向着星辰,眼里有神,脑门生光。那光,在宇宙深处,在人心底。

(选自 2021年3月 29 日《科技日报》,有改动)

(1)、请从 A、B两句中选择一句完成赏析性批注。

〔A〕南北天山交会处的那片荒野,高寒缺氧,不见树木;凶险和孤独相随,星辰为伴。

〔B〕他们身体坐得笔直,耳朵竖得高高,踊跃举手提问:“星星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比宇宙大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外太空有没有硅基生命”……

(2)、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完成质疑性批注。在叙事中,作者多处引用武向平的原话,有什么作用?
(3)、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课文与本文的具体内容完成联想型批注。

《邓稼先》——邓稼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闻一多

《回忆鲁迅先生》——鲁迅

(4)、厘清思路,完成思维导图。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大陆漂移
        人类在古代就(甲)“地可动山可摇”。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乙)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认为较轻的大陆地壳可以在较重的大洋地壳上做大尺度的水平漂移,遂造成了今天这样的海陆分布。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丙)了海底扩张说。(丁)海底扩张说和大陆漂移说,进而形成了板块构造说。这种假说认为,地壳(其平均厚度约50千米)和上地幔(厚度100多千米)一起组成地球坚固的外层——岩石圈,其下是易于发生蠕变的软流圈(大约到700千米深处)。岩石圈并非是完整的一块,它被一些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知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兼而有之。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孤岛、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踏雪狂欢 末日“走你”
      12月21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这一天,冰城市民是怎样度过的?记者在采访中看到-----
                     
      昨天5时30分,101路公交车驾驶员王丽华发出第一班车。一乘客一路上都打手机,还不住地唠叨着,“都世界末日了,咋也得和家人在一起”,王丽华咋也想不明白,这位乘客这么劝人,为啥自己独自早早赶车去上班?
      王师傅说,现在路滑,乘客乘车上班高峰也提前了,每天5点多车上乘客就不少了。一位经常坐她车的乘客一大早上了车,见了王丽华还说,“啥‘世界末日’啊,大家不还是该干啥干啥。”
      当被问到“为啥不给自己放天假,陪家人在家里迎接‘世界末日’时”,王丽华说,“如果公交司机都相信传言了,满大街都会是等待坐车的市民……”
      末日炒作,传言不可信
      关于“世界末日”马警官认为,但凡有点知识的人,都不会相信,大家不如计划一下准备一份好吃的馅料,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好好传承我国的民俗习惯。
      马警官说,“世界末日”的传言都是在网上被炒起来的,这也给市民提个醒,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自身素质,来抵制传言才对。而由此也可以看出,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市民更应当擦亮眼睛,仔细分辨网络信息的真伪,防止陷入网络骗局。
                    
    “末日说”只是一个谣传,很多人却把这当成一个表达爱意、传递情感的契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网络上,“末日”似乎也成了一个融汇款款温情的日子,所表达的感情却着实是情真意切。
      市民小王背井离乡,来到哈尔滨刚参加工作不久。平日里,小王为工作忙碌着,很少回家。“末日”临近,小王决定回一趟家,和父母在一起。小王告诉记者:“‘世界末日’这些传言,其实我从来不信。虽然我家人也不信,但是最近却还是会经常提醒我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其实他们只是不放心我独自在外面。”
      此外,不少新人选择在“世界末日”这一天相约走进婚姻堂。在腾讯微博,一个名为“‘末日’前的念想”活动,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在不放过任何一个假期的商家眼里,非科学、非理性的“末日危机”近日旋即变身为“末日商机”。
      位于鸿翔路的一家海鲜酒店经理告诉记者,从本周一开始就出现了预订高潮,“末日狂欢”成为大家聚会的噱头,致使酒店“圣诞旺季”提前来到。昨天,我市各大电影院爆棚。记者从中央大街一影城了解到,从昨天下午起订票火爆,观众多是年轻人,“大家把‘世界末日’当节日过”。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力量
       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野蛮袭击我驻南使馆,将我们推向当前国际格局的一个特殊位置,使我们进一步看清了两个问题的本质。一个是这一暴行的侵略本质昭然若揭,任什么人权、人道、民主、自由的标榜都再难掩盖得住;一个是发展是硬道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是硬道理。这使中国人进一步认识到,不讲道义,只讲实力,称王称霸,必将自取灭亡,主持正义,缺少实力,贫穷落后,则只能挨打。只有两个文明相结合,有理有节又有力,才可能成为掌握命运改变命运的强大力量。
       ②关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生产力发展对于历史进步的重要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早在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就成为共产党人的基本常识和理论武器,并因此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认识。但是,像今天这样,以如此强烈的形式在这两个问题上给中国人民以震撼,以提醒,这在过去并不多见。中国人民似乎一下子清醒了许多,成熟了许多,因此也强大了许多。
       ③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力量,体现在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全国上下义正辞严的抗议活动中,也体现在群情激昂而不乱、仇恨万丈而不过激地严格依法行事中,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爱国精神和巨大凝聚力,体现了不畏强暴、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意志;展现出一派"国家兴亡,___________。"的感人景象和具有优良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形象。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主义中国,再不会因反帝爱国出现百年前的"义和团"运动,也不会因盲目造反出现"文化大革命"时的"红卫兵"运动。这是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一个极大提高,是中华民族素质的一个极大提高。
       ④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力量,体现在化悲愤为力量.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上,把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的巨大动力。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教训,也是血的见证。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正是因为我们坚持这样做,保持了稳定,促进了发展,取得了成就,西方敌对势力难以容忍,妄想把我们搞乱,以便乱中伺变,以压促变,是比导弹袭击更为狠毒的罪恶用心。但在觉悟的中国人民面前,什么力量也难扰乱中国人民的阵脚,扭转前进的方向。坚决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坚守岗位,努力学习和工作,这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最有力量的抗议。
       ⑤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列强凌辱,也在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中锻炼了不畏强暴的优秀传统。中国人民今天的觉悟和力量,是近百年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改革开放20年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必然结果,是10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勇于开拓、努力奋斗的结果。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力量,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领导的坚强和成熟。通过对于这起事件的处理,我们看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驾驭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气魄和能力,看到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坚如磐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前途无量,不可阻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苏童

    儿女们没有见到过那只白鹤。老人说每天黄昏那只白鹤会到水塘边饮水,长长的嘴巴浸在水中,松软的羽毛看上去比新轧的棉花更白更干净,它就站在离核桃树三步远的地方饮水,有时候青蛙从水草丛中跳到岸上,它就扑开翅膀飞走了,有时候牛在地里哞哞地叫起来,它就扑开翅膀飞走了。但儿女们说他们就在水塘边灌溉耕地,他们从来没见过什么白鹤。

    又是黄昏,天边的云朵像一堆未被燃尽的柴堆,他所熟悉的原野、孤树、池塘和房屋又发出一种低沉的叹息声,这种声音只有他能听见,儿女们有耳朵,但他们不相信天黑前的家园会发出叹息。老人想等会儿天就黑了,天一黑儿女们就要来喊他回去吃饭了,他们对他还不坏,没有嫌他老来多病,但他们只会对他说,爹,回家吃饭了,爹,上床睡吧。他们根本不知道他的心思。老人捡起一根树枝,在池塘与核桃树之间的地上来回走了几步,最后他用树枝在泥地上画了一个很大的圆圈。

    一个小男孩在池塘边捉泥鳅,一个小女孩在核桃树下捕蝴蝶,而老人靠着核桃树睡着了。“白鹤怎么还不来呀?”小女孩没有抓到蝴蝶,就伸手去抓老人的耳朵。老人睁开惺松的双眼望了望天空,他说,太阳一下山白鹤就会来的。

    小男孩抓到了一条泥鳅,对他祖父说,“你把泥鳅切碎了扔进水里,那只大鸟就会来的。”“那不是大鸟”,老人说

    “是白鹤,白鹤是最吉祥的鸟,人可以乘着白鹤到天堂去。”

    “你要乘着白鹤去天堂吗?”小男孩问。

    老人唇边掠过一丝悲凉的微笑,他说,“不是什么人都能乘上白鹤的,我也不敢想我能乘上白鹤,可我说什么也不会让他们把我拉到西关去。”

    “他们拉你到西关去干什么?”小男孩说。

    “西关有个火葬场”,老人对孙子比划了几下,嘴里发出噼啪啪模拟火焰的声音,他说,“人到了西关就化成一股黑烟。”

    小男孩发现祖父的眼睛里突然噙满了泪,他用手去抹了抹祖父的眼睛,“你别怕,小男孩想了想安慰祖父道,人不会变成烟的。”

    “人会变成烟”,老人一动不动地靠在核桃树上说,“人是会变成一股烟的。”

    春天午后的阳光照耀着祖孙三人,蜻蜓在池塘的水面上飞,粮食种子在池塘边的泥土下生根发芽,蒲公英在路边开出了黄色的小花,那些年幼的生命都环绕着七十三岁的老人飞翔或者生长。

    小女孩跳到地上的大圆圈里蹦着跳着。

    别在里面玩,老人朝孙女摇着头说:“那是爷爷睡觉的地方。”

    “你要是把自己藏在这里,他们找不到你就不会拉你去西关了。”小男孩忽然眼睛一亮,拉住祖父的胳膊说。

    老人的身子哆嗦了一下,说,“可是谁来给我挖这个坑呢?”

    “我来挖”,男孩说,“我会挖坑!”

    老人笑了笑,他不再说话。他闭起眼睛,老人的嘴角上残存着那丝宽和的微笑,但他知道眼泪正在不知不觉中流出来,他听不见眼泪滚落的声音,只听见四周的土地仍然散发着沉沉的叹息声。

    我还在呼吸,我还活着呢,老人仍然闭着眼睛靠在核桃树上,他说,“带你妹妹到池塘那边去玩吧,别太吵,你们不是想看白鹤吗?太吵就会把白鹤吓跑的。”

    后来哥哥就模仿大人挥起铁镐,在大圆圈的中心挖下了第一块泥土。

    小女孩伏在祖父的膝盖上看着她哥哥挖坑,她说,“爷爷你别把自己埋起来,埋起来透不出气,你会死的。”

    “爷爷是会死的,可是死在土里比死在火里好,死在火里爷爷就变成一股烟,死在土里爷爷还能看见白鹤,爷爷想让白鹤带着走呢!”老人说。

    “没有白鹤”,小女孩说,“爷爷你骗人,我爹说你老眼昏花,把池塘里的鹅当成鹤哩。”

    “白鹤会来的。”老人抬头望了望天空,他说,“等太阳落山白鹤就会来的。”

    “爷爷,你是不是不想进去了?”男孩端详着祖父的脸,他说,“你怎么哭了?是你自己要这样的,你要是不想埋就别埋了,我们回家吧。”

    “不,我就要进去了”,老人缓缓地站起来。

    老人朝池塘上空观望了一会儿,自言自语着,“太阳下山了,白鹤该飞过来了。”

    老人扣好了衣服的扣子,小心翼翼地滑进了深坑中,老人站在坑内,仰着脸对孙子露出了满意而欣慰的笑容,他说,“好孩子,现在开始铲土吧,记住,一铲接住一铲,我不让你停你就千万别停,来,开始铲土吧。”

    男孩顺从地开始铲土,除了几声沉闷的咳嗽声,他没再听见祖父的嘱咐。祖父已经嘱咐过了,不让他停他就不能停。于是男骇一铲接一铲地往坑里填土,他看见潮湿新鲜的黑土盖住了祖父花白的头发,这时候他犹豫了一下,他说,“爷爷,再填你会透不过气的”,他听见了祖父在泥土下面的回答,祖父说,“别停,再来一铲土,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泥上下面传来的声音听来很遥远,但却清晰……

(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不重要的军人

冰心

    小玲天天上学,必要经过一个军营。他夹着书包,连跑带跳不住地走着,走过那营前广场的时候,便把脚步放迟了,看那些兵丁们早操。他们一排儿地站在朝阳之下,郡雪亮的枪尖,深黄的军服,映着阳光,十分的鲜明齐整。小玲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喜欢羡慕得了不得,心想:“以后我大了,一定去当兵,我也穿着军服,还要掮着枪,那时我要细细地看枪里的机关,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个思想,天天在他脑中旋转。

    这一天他按着往常的规矩,正在场前凝望的时候,忽然觉得有人附着他的肩头,回头一看,只见是看门的那个兵丁,站在他背后,微笑着看着他。小玲有些瑟缩,又不敢走开,兵丁笑问,“小学生,你叫什么?”小玲道,“我叫小玲。”兵丁又问道,“你几岁了?”小玲说,“八岁了。”兵丁忽然呆呆的两手拄着枪,口里自己说道,“我离家的时候,我们的胜儿不也是八岁么?”

    小玲趁着他凝想的时候,慢慢地挪开数步以外,便飞跑了。回头看时,那兵丁依旧呆立着,如同石像一般。

    晚上放学,又经过营前,那兵丁正在营前坐着,看见他来了,便笑着招手叫他。小玲只得过去了,兵丁叫小玲坐在他的旁边。小玲看他那黧黑的面颜,深沉的目光,却现出极其温蔼的样子,渐渐地也不害怕了,便慢慢伸手去拿他的枪。兵丁笑着递给他。小玲十分地喜欢,低着头只顾玩弄,一会儿抬起头来。那兵丁依旧凝想着,同早晨一样。

    以后他们便成了极好的朋友,兵丁又送给小玲一个名字,叫做“胜儿”,小玲也答应了。他早晚经过的时候必去玩枪,那兵丁也必是在营前等着。他们会见了却不多谈话,小玲自己玩着枪,兵丁也只坐在一旁看着他。

    小玲终究是个小孩子,过了些时,那笨重的枪也玩得腻了,经过营前的时候,也不去看望他的老朋友了。有时因为那兵丁只管追着他,他觉得厌烦,连看探也不敢看了,远望见那兵丁出来便急忙走开。

    可怜的兵丁!他从此不能有这个娇憨可爱的孩子,和他作伴了。但他有什么权力,叫他再来呢?因为这个假定的胜儿,究竟不是他的儿子。

    但是他每日早晚依旧在那里等着。他藏在树后,恐怕惊走了小玲他远远地看着小玲连跑带跳地来了,又嘻笑着走过了,方才慢慢地转出来,两手拄着枪,望着他的背影,临风洒了几点酸泪——

    他几乎天天如此,不知不觉地有好几个月了。

    这一天早晨,小玲依旧上学,刚开了街门,忽然门外有一件东西,向着他倒来。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杆小木枪,枪柄上油着红漆,很是好看,上面贴着一条白纸,写着,“胜儿收玩,爱你的老朋友——”

    小玲拿定枪柄,来回地念了几遍,好容易明白了。忽然举着枪,追风似的,向着广场跑去。

    这队兵已经开拔了,军营也空了——那时两手拄着枪,站在营前,含泪凝望的,不是那黧黑慈蔼的兵丁,却是娇憨可爱的小玲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②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

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