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东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查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国家卫计委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推荐标准,在建设和完善母婴设施上,将综合考虑公共产所面积、人流量、母婴逗留情况和用人单位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人数等因素,采取分类实施,并按照“谁管理,谁建设”的原则,明确母婴设施的建设管理职责。

    记者走访福州一些公共场所发现,母婴设施少之又少。火车站内的母婴室条件简陋,内部卫生条件堪忧;商场内的母婴室设施也是参差不齐,甚至出现母婴室与无障碍卫生间混用的情况。一些所谓的母婴室,与普通的无障碍卫生间相比,只是增加了一个尿布台,没有桌椅及其他物品,空气也相对混浊。

    90后新手妈妈小邓说,因为母婴室配备不齐、条件简陋,常令她们面临当众哺乳的尴尬。她说:“我一般出门的时候会多带件衣服,因为像公交车或者是餐厅它是没有那种专门的母婴室的,当众哺乳总会有很多人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有种被羞辱的感觉,所以我哺乳的时候就会用衣服遮一下。”

(摘自央广网2016年11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公共场所的母婴设施普及率相当高,同时其贴心设计也赢得了大众的认可。带孩子出游的妈妈们可以轻松照顾孩子,不会手忙脚乱。

    首先,日本作为服务业较为成熟的国家,对弱势群体有着非常高的服务意识,重视维护针对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的服务质量。其次,日本的法律上也规定在婴儿逗留且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场地必须要提供母婴室。

    考虑到妈妈们要哺乳,给孩子换尿布等的辛苦,母婴室不仅设备上非常齐全,包括垃圾桶、洗手台、换尿布台、自来水和消毒过滤器、洗手液、卫生纸、椅子、插座、冲奶粉用的恒温热水等等,一应俱全。有些地方甚至还将室内装饰出各种童趣风格,更有一些温馨知识提示,体现人性设计。

    加拿大政府对于母乳喂养的重视程度很高,甚至已经提到了人权的高度。因此,尽管没有法律规定,各商家还是会准备一个房间作为育婴室,以显示其人性化。加拿大几乎所有的女性公共洗手间里都配备了专门给婴儿换尿布的凹槽大平台,可收可放,实用方便。

    英国育婴室最大的特点不在多,而在于它的舒适。比如,育婴室都是防滑地面,墙上插座很高,暖气散热片温度低,管道和尖角都被包起来。育婴室有温控,照明很好,墙上有急救信息、紧急电话号码、母婴社会服务信息等,座位有长沙发、硬椅子,还有低矮的儿童凳和高高的儿童餐椅。育婴室换尿布的台子高度从0.75—0.9米不等,可方便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台子周围略向上翻,防止婴儿摔落,台面上有软垫。许多育婴室还有加热奶和婴儿食品的设施,并有贩卖纸尿布、湿纸巾的售货机,有的椅子周围还有帘子,确保喂奶母亲的隐私。

(摘自新浪网2016年7月12日)

材料三: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2月24日)

材料四:

    专家分析,办公场所设置母婴室对女员工、企事业单位都有好处。对女员工来说,可以背奶上班,提升效益;对企事业单位来说,母乳喂养的孩子6个月以内很少生病,其生病概率比人工喂养婴幼儿低很多,女员工不用为孩子生病频频请假或是分心工作,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一个国家对妇女儿童的关爱程度,体现了该国的文明水平。目前公众对母婴室的认识需要改变。专家指出,母婴室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设施,应该是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部分,它有助于提高我国母乳喂养率,提高婴幼儿免疫力,帮助我们培养强壮的下一代,建设更好的未来家园。同时应提高公众素质,保护母婴室设施,不去随意使用和破坏设施。

(摘自《妈妈喂奶,为何尴尬》)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卫计委印发的《指导意见》,是从国家的层面上去规定公共场所应设置母婴设施并明确标准。 B、现今,我国公共场所母婴设施的缺失,母婴室设备的简陋等给带孩子的母亲带来极大的不便。 C、相对来说,日、英等国对公共场所的母婴设施普及率非常高,这和法律的规定有极大的关联。 D、在办公场所设置母婴室,女员工的工作效率能得到提升,企事业单位的效益因此也会得到提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材料中新手妈妈在公众场所用衣服遮蔽以避免哺乳时的尴尬,凸显了现阶段我国母婴设施缺失的现状。 B、日本对弱势群体的服务意识较高,因此公共场所的母婴设施也较齐全,室内装饰也更有童趣、设施也更人性化。 C、英国育婴室的插座很高,管道和尖角都被包起来,墙上有急救信息、电话等,这些细节无一不体现对母亲的关怀。 D、公共场所母婴室里的母婴设施,应提供更便于母亲照顾孩子、保障母亲和孩子安全、保护母亲隐私的各种设施。 E、母婴室是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母乳喂养率。母婴室的多少,体现了国家的文明程度。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解决母婴设施问题。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地之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日月更迭,寒暑交替,万物化育,生生不息。今日异于昨日,明日又将不同,甚至没有任何一刹那不在变动之中。中国古代的哲人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种可以观察到的变易现象,竭力使自己的日常行为和社会生活规范符合自然变化的规律,于是“天道”成为“人道”的法则。《周易》在很大程度上是探索如何驾御变化的学说。

    《周易》有“经”与“传”两部分。“经”是最早的资料。据说那是周文王被拘禁时所作的。所以,后来有“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经·系辞下》)的说法。所谓“中古”,即指周文王的时代;所谓“忧患”,即指文王为天下人而忧患。

    《周易》的主体是六十四卦。每一卦皆由六爻组成,爻有阳爻与阴爻之分。由三爻组成的基本卦有八个,就是:乾、坤、震、艮、离、坎、兑、巽。有一个简单的口诀是: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碗,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八卦即是符号,用以代表自然界的八大现象,亦即依序是:天、地、雷、山、火、水、泽、风。由基本八卦再两两配合,就成为六十四卦了。每一卦皆有简单扼要的卦辞与爻辞,这些就构成了“经”的部分。“经”之外,还有“传”,是最早的注释。“传”有十部分,又名“十翼”(翼为辅助之意),就是: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关于《十翼》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孔子的弟子数代相传的结晶,因为其中屡见“子曰”,并且基本立场是要人进德修业。

    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阴鱼的眼睛是白的,而阳鱼的眼睛是黑的,蕴含着“易”的道理。《周易》的经典思想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绎万物。这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的,都有两面性。《周易》的基本原则,正是观察自然规律以安排人的言行。自然规律是循环不已而永葆生机。因此,人要学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古代圣人制作这一部经典,目的是:“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系辞上》),希望能够了解天下人的心意,使大家和衷共济;能够成就天下人的事业,使大家安居乐业;能够决断天下人的疑惑,使大家充满信心。

    《系辞上》有一段话对于《周易》的功能,作了中肯的描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表面看来,人期待得到上天的助佑,但是这个天已经不再保障“绝对正义”。因此,人需要自求多福,由圣人(异于原来的天子)来设计一套卦象,借着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配合古人一千多年的生活经验所凝聚的智慧,希望由此提供人们明确的指引,使自己“吉无不利”。而另一方面,则处处提醒人们进德修业是不可或缺的。六十四卦的各“传”,在标志吉凶时,总是留了一线生机,也就是:不可安于小成,也不必为小祸而失去上进的意志,因为变化是一直在进行的,只有把握主体自觉的行善要求,以日新又新的德行走向君子的目标,才是逢凶化吉的上策。于是,原本可能由变化带来的危机,一变而为转机,使人随遇而安,顺势而行,充分实现生命的创意与活力。

    自周初至春秋战国,《周易》即被视为重要典籍。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周易》始终作为“众经之首”而受到尊崇。千百年来,易家辈出,学派林立,著述浩瀚,学说繁多,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易学。历代哲学家、经学家及思想家大多精通易学,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易学的滋养。总之,易学对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选自傅佩荣《哲学与人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三秒钟的小公益

王宇凡  欧阳洁  王发财

2011年10月2日,家住甘肃兰州市红古区薛家村的李芬连老人十分高兴。

镜头前的李芬连穿上了自己最体面的衣服,神情庄重,端坐在家门前,好像在举行仪式。

这是她平生第一次照相。

每给一位老人拍完照片,袁柯都会告知很快就会寄来照片。他是西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22岁,于2011年8月发起了一个叫“快门三秒钟”的公益项目,呼吁爱心人士关注农村,用相机帮助农村老人和孩子,解决农村老人缺少遗照、孩子缺少童年照片的难题,不让他们因没有照片而留下遗憾。袁柯刚和他的团队走出大门,李芬连老人就拿着自己舍不得吃的水果追上来,送给他们。

在路上,袁柯碰见了拉着架子车的薛成基老人。他留着长长的花白胡须,听说这些大学生要给自己拍照,立刻同意了。

薛成基老人希望和妻子苏美英照一张合影。53年前,他们有过一张黑白结婚照。如今,梳洗打扮了一番,他依旧站在她的右边,拘谨而又兴奋地盯着镜头,仿佛回到了青春时代。这一瞬间就此定格。

“好浪漫啊。”有一名队员由衷感慨。

有位老人拿到照片后,次日一早,就提着自家种的桃子,来到袁柯借宿的农民家。

老人感动地说:“我活了70多岁,儿子都没给我照过一张照片,你们真是好人啊……我也有老人照(遗照)了。”袁柯不由心情沉重。辛苦抚养子女,寂寞地守着空家,老人们因此就能满足。

袁柯想起了已经去世的外婆。两年前,刚刚考上大学的袁柯去看望84岁的外婆。他提议用新手机给老人照相,下身瘫痪的老人硬撑着爬了起来。

临走时,老人问袁柯能不能把照片洗出来?当时的袁柯不知道手机资料可以传输到电脑,就摇摇头。外婆叹了口气。不久,老人离世。去年春节回家,他把照片洗出来,放到了外婆的坟前。

这个遗憾,也是袁柯创办这个公益项目的初衷。

在大都市,人们很难理解一张照片对于一个农村老人有怎样的意义,自小生活在农村的袁柯对此深有感触。

他们也给乡村的孩子送去温暖。

苏家沟小学的孩子们就因为要拍照,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孩子们有的拍桌子,有的站在凳子上,高兴得直跳。等确定在小花园前拍照时,孩子们全都围过来了,抢着要站在镜头前面,两个孩子还打起来了……看到这一幕,袁柯心里酸酸的。

苏家沟很贫困,“快门三秒钟”项目组给他们带来了新鲜的喜悦。短短六天时间,他们帮300多名孩子拍了照片,有单照,有小伙伴们的合照,也有全家福。

苏家沟村有个家族,前几年闹了矛盾,两个家庭关系很紧张。项目组积极地调解,并且提议拍张“全家福”,终于让两家人凑在一起拍了照片。过后两家人开始沟通、接触,现在已经和解。双桐村也有两位村民因为田地边界闹了矛盾,在队员和村民的劝说下,两人照了张合影,也就握手言和了。

他们认为,既然都拍了合照,都固定到相纸上了,还闹什么别扭啊?

有人质疑袁柯搞公益是为了出名:“在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拿一张照片有什么用?”袁柯说“除了物质需求,人还有精神需求。谁不想有一张童年照?谁不想在去世后留下一张照片?”

“快门三秒钟”团队从2011年8月至今共进行五次活动,已经拍摄近2000张照片。

22岁的袁柯并非专业摄影师,用的也是1000元左右的尼康相机,还经常把做家教的钱拿来做公益。

“一张照片,虽然看起来很微小,却对我们的目标群体很重要。从小处着眼,解决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星星之火也可燎原,那样我就实现了‘大精彩’”。

(选自《中国青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材料一

    到底何为国学?胡适说:“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 省称为‘国学’。” 显然,胡适的定义外延过于宽泛,内涵不够确定,所以没有被广为采纳。后来大家把国学和我国的固有学术联系起来。钱穆提出:“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事,以培养其适应启新的机运之能力。”马一浮也指出:“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这是与胡适不同的国学定义了。长期以来,学界使用的事实上是后一个定义。不难看出,只就这两个定义所涵蕴的范围而言,国学概念的界定,已经历了内涵收缩的过程。一个概念的成立,其涵义不应过宽过泛,否则将造成概念的流失。为此,马一浮又给出了国学新定义。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不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所以他提出:“今揩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可惜时人未予重视。

(节选自刘梦溪《国学辨义》)

材料二:

    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事实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也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现在不是都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吗?什么叫“特色”?特色表现在什么地方?我觉得,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都属这个范畴。这些东西也是能够交流的,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这个道理属常识范围。以上这些学问基本上都保留在我们所说的“国学”中。其中有不少东西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华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不但对中国人发挥影响,它的光辉也照到了国外。最近听一位领导说, 他在新德里亲耳听到印度总统引用中国《管子》关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话;在巴基斯坦他也听到巴基斯坦总理引用中国古书中的话。这足征中华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这是我们中国人应感到骄傲的。所有这些中国智慧都明白无误地表露了中国特色,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

(节选自季美林《谈国学)》)

材料三:

究竟何谓国学?国学内容究竟何指?又该如何理解?迄今仍众说纷纭。理解的歧异主要表现在国学内容究竟指何方面。吕思勉说:“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又常有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等以区别东西洋之文化,实亦不然。”吕思勉对国学并未就学术本身予以界定,只是较为概括地指出国学包含中国学术性质与变迁,尤为强调国学与西学并无绝然不同,而在这方面是有深意的。它表明吕思勉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反击了西化派认为国学与西学绝然对立,不可调和,而必以西学取代国学的观点。虽然就国学本身而言,吕思勉并未讲得分明。

(节选自姜寿田 《国学概念的提出与辨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在过春节,文化消费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今年春节假期,电影票房已超去年同期,达到了58亿元。但可惜,今年八部国产电影登陆春节档,却迎面遭遇了盗版的阻击。这八部贺岁片盗版资源以一元起的白菜价在微博、自媒体公众号、二手交易区等平台叫卖。更有人将多部影片打包出售,售价也不过几块钱。业内人士称这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大的泄露事故。国家版权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新闻周刊》独家采访时表示,截止到2月14日晚,共处理权利人投诉的涉春节档电影侵权链接6362条。

(摘编自2019年2月17央视网《中国电影史上最大泄露事故侵权网站服务器在境外》)

材料二:

近五年中国春节档电影票房及增长率(数据统计时间截止2019年2月10日,数据来源于灯塔电影实验室)

材料三:

中国电影资料馆发布“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19年春节档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得分83.9分,获“满意”评价,是自2015年开展调查以来春节档中的最高分。科幻类型题材电影《流浪地球》以大制作赢得好口碑,中国自己的硬核科幻、不输好莱坞的后期制作,使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正向着50亿元的票房宝座迈进。《疯狂的外星人》不仅仅有名导演、大明星,内容创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电影将科幻元素与荒诞风格结合,将本土文化融入“外星人”这一符号之中,通过对人物的精准把握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触角深入到更深层次的社会批判领域。《飞驰人生》虽然有很明显的导演个人标签,但它依然为中国体育电影发展提供了样本。在各种段子信手拈来的电影台词之外,颇为破核的赛车过程拍摄,也让《飞驰人生》的励志故事找到了最恰当的载体。随着观众观影水平越来越高,观影选择也越来越理性,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电影粗放式发展、圈钱式发展的模式已经行不通。可以预见的是,行业创新和文化创新将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另一个突破口。

(摘编自2019年2月16日新华网《最强电影春节档名副其实精品内容终成主流》)

材料四:

    颇多惊喜与意外的同时,2019年的春节电影市场也暴露出不少行业隐忧。由于有8部作品同期竞争,影厅少于8个的影院都无法做到每部影片单独安排一个影厅放映,影院经理如何排片也成了春节档电影决一胜负的关键因素。必争之地定埋有重利,于是某些监管不力的影院疑似出现了索要高额“排场费”以换取电影场次的潜规则。市场乱象以外,盗版的猖獗也为这个春节档期蒙上了一层阴影。从初一开始,就有春节档电影的盗版资源在网络上流传;及至初三,票房前四名的影片资源全部出现。高票价恐是催生盗版的一大原因。较诸去年,今年春节档的平均票价高出近6元,达到45元,好一点的三四线城市影院,甚至出现票价高达近百元的情况。再深究,盗版和高价票的表象下更加值得思考的,或许还有观众对春节观影行为价值评估的改变。早年那些重特效弱情节的“视效大片”还有生存空间,可随着行业不断发展,电影产品日益丰富,全国银幕数已超过6万块,观众的观影习惯逐渐形成、观影品位和要求日益提高,春节档的准入门槛和预期评价自然也随之调高,如果达不到相应的标准,观影便不再是必须的选择。

(摘编自2019年2月15日《北京日报》刊文《2019春节档电影:狭路求胜,涤故纳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读书报:20世纪70年代您就开始诗歌创作,诗歌使您的作品具有怎样的底色?

梁衡:诗歌是时代的号角。我写诗也是受到时代的影响,1975年我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一首写大寨的诗歌。我小时候受古典诗文的熏陶,被父亲逼着背《千家诗》。大学赶上激情澎湃的时代,《回延安》《雷锋之歌》《向困难进军》《祝酒歌》等等,我都背过。诗歌对我的创作的影响,一是陶冶情感,二是锤炼语言。旧诗给人意境,新诗直接点燃人的激情。

中华读书报:进入新时期举办第一次“全国好新闻奖”,您的人物通讯《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光明日报》1980年11月14日)就得了奖。新闻和文学,您是如何转化自如的?

梁衡:首先是时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正好抓住了。英雄人物是时代的主角,记者是时代的主笔,我写《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就赶上了这个时代的关口。但那篇通讯只有几千字。正好《青年文学》创刊号要出版,我以此为题材写了篇报告文学,发表后获得几个文学奖项,这是时代给予的。

中华读书报:20世纪90年代,即使您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创作也没有停止。《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等政治散文被誉为“红色经典”。创作这类作品,您是否愿意谈谈是如何把握的?有何特点?

梁衡:写政治散文和我的经历有关。自古作家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家、思想家兼作家,比如范仲淹和唐宋八大家,他们的文章是站在政治舞台上的思考;一种是专业作家,比如李白、司马相如。那时兼职作家多于专业作家。当然现在专业作家多了,倒过来了,多于政治作家。作为官员作家,我认为有责任从我理解的高度为下一代讲清楚历史。我写的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物,但我走的一条特殊的路子,把伟人的思想人格提炼出来,用辩证的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把历史的面貌剥清楚,挖掘其轨迹和情感。文学是人学,当然也应该是伟人之学。

我的政治散文把握这样几点,一是直接抒写同时代的重大政治人物和事件,剖析理事,不避尊讳。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共产党六位总书记我写过三位,包括瞿秋白、张闻天、毛泽东等,其他重要领袖人物如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方志敏等也都写过。二是书写前代人物、事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进行审视,找到独特的切入点,关照现实。

中华读书报:对于散文创作,您的主张是什么?

梁衡:我的文学主张是“二为三境五诀”:“二为”指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散文唯美是对的,但文章只有美的技巧,作家就成了一个杂技演员。我主张文以载道,要有思想。“三境”是指文章要达到三个境界,一是客观的描述之美,“形境”;二是情感之美,创造一种精神氛围教人留恋体味,“情境”;三是哲理之美,说出一个你不得不信的道理,谓之“理境”,这三个境界一个比一个高。“五诀”是:形、事、情、理、典。指要达到三境的方法,文中必有具体形象,有可叙之事,有真挚的情感,有深刻的道理,但还有可借用的典故。

中华读书报:我发现您谈的最多的是“时代”。您的文学创作与国家命运总是连在一起的。无论为人还是为文,为什么您有这种大格局、大胸怀、大气魄?

梁衡:一是来自家庭熏陶。我父亲是个老教育工作者,解放后担任霍州县长。他读了很多书,我受他的思想影响。二是来自时代和大学教育的影响。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和大家一起照相,他坐在前边的椅子上,后面的同学很清楚地看到他肩膀上的补丁。人大就是那样艰苦奋斗的氛围。当年我们学雷锋学焦裕禄,每到周末同学们找地方帮别人义务干活。时代造就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三是受马列主义、西方科学史和共产党的世界观的影响。

(摘编自舒晋洽《梁衡:从学术中拎出一条文学的彩线》)

材料二:

自宋代起,司马相如就被尊为“赋圣”,与“骚圣”屈原、“史圣”司马迁、“书圣”王羲之等一起,共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元朔二年,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真正结束了绵延一千余年的分封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又合称《天子游猎赋》)完成于推恩令的酝酿期。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司马相如敏锐地感觉到了诸侯王横行的时代即将过去,大一统的时代即将到来,于是他以当时刚刚兴起的赋体文学,纵笔讴歌了这一历史转变。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尽管从经学的角度肯定了司马相如赋的成就和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对相如赋主题的误读。笔者认为,《天子游猎赋》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歌颂汉朝的统一、强大、文明和昌盛,肯定朝廷对诸侯王的规范与管理;第二个主题是劝导汉武帝戒奢从俭,实行德政。第二个主题,只是司马相如顺便对汉武帝做的一个提醒与劝诫,并且是以“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此大奢侈”即自我悔悟、改弦易辙的方式体现的,用语十分含蓄。

“赋圣”崛起,离不开那个伟大的时代,那个从分封制走向郡县制,从国家分裂、诸侯割据、战争连绵、民生涂炭,走向天下一统、经济繁荣、各民族和谐共处的时代。

(摘编自踪凡《“赋圣”何以诞生》)

现代文阅读Ⅱ

我不是一条鱼

非鱼

我是一条鱼。

鱼戏莲叶间,是理所当然的。每天,我所有的快乐就是在那片荷塘里游来游去,嬉戏、觅食。夏日来临,荷叶田田,荷花绽放,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偶尔,我会和其他鱼们比赛,那就是看谁能吃到荷花的花瓣。

老实说,花瓣并不好吃。作为鱼,我们天生就不是吃花瓣长大的。可有时候,那些淡粉、鹅黄、洁白的各色花朵,实在是太过鲜嫩娇艳,让人,不,让鱼们调皮一下,从水里跳起来,叼一口。

大多时候,我们谁也吃不到,毕竟荷花端端地高高在上。有时候,偏就有那么一朵低了一点儿,运气好的话,就会成功。对此,我比它们经验略多,胜出的次数也更多。

我不是一条鱼。

我是岸边捕捉鱼戏莲的一个摄影师。

说实话,我也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摄影师,临近退休,我需要给自己找个事做。想来想去,唯有摄影还略有兴趣和基础,就在几个老朋友的撺掇下,我置办了一套相机,周末有空了,就来这荷塘边随意拍拍。

有人说这片荷塘里的鱼会吃荷花,我不信。鱼就是鱼,怎么会吃荷花呢?可从他们发来的照片上,我的确看到了一条张着嘴的鱼,正跃出水面,奔向头顶的那朵粉色荷花。另一张照片上,那条鱼已经得嘴,一瓣花朵衔在唇边,正欲沉入水中。开眼界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吃荷花的鱼。

我决定蹲守一下。

和他们一样,大清早太阳还没出来,我就把三脚架支在荷塘边,对着那几朵贴近水面的荷花,等待着阳光和鱼,如果运气好,也许就会抓拍到一幅完美的作品呢。

盯着取景器,我慢慢地等着鱼跃出水面咬上花瓣的那一刻。

为了有一张“镇得住”的照片,我有的是时间和耐心。

我是一条鱼。

岸上架起的一排排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这个小小的池塘。我知道,他们在等什么。

荷花?不。年年岁岁花相似,他们已经对那些花失去了兴趣,他们等的是我们。我记得我说过,我们偶尔会调皮一下,会比赛,就是比看谁跳出去能吃到花瓣,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我们一跃出水,那些“炮口”就会齐刷刷地“咔咔咔咔咔咔……”

我告诉他们,别急。看谁能耗过谁,反正我们在水里,有的吃有的玩,让他们慢慢等去吧。

我不是一条鱼。

但我此刻有些恨那些鱼。连着七八天了,我的耐心快耗尽了,还没有一条鱼跳出来,别说拍了,连看我都没看到。荷花深处,倒是听到有鱼们跳出水面弄出来的动静。

太热了。那些聒噪的蝉们拼了老命在叫,好多人已经收拾设备准备撤了,我也打算走。电话响了,一个熟悉的号码。他问我,在哪儿?我说,在钓鱼。他说,发个位置,我马上去。我赶紧告诉他,没在钓鱼,在拍鱼,等着鱼吃荷花呢。他说,鱼会吃荷花?我不信。很快,他就来了。

我们席地坐在一棵树下,我给他说了鱼戏莲,是真的,我在等那个惊艳时刻。他看了看我的设备,又看了看别人的。他笑道,哥,你这装备不行啊,入门级的。我说,就是玩玩儿。

过了几天,他又打电话,说给我捎了一份土特产。土特产?他老家离我老家不过三十里,他的土特产还能比我爹娘种的更土更特别?我说,不用了,家里人少,吃不了多少。但他还是送来了,一个大纸箱,箱子上真的写着山珍特产。我压根儿不会相信。打开,果然是一个硕大的照相机镜头,佳能,六百变焦。

我立马封上,打电话让他拿走。他说,哥,就一个镜头,不值几个钱。我咨询过了,想拍那种鱼戏莲,得用这种设备,你那个是拍不到的。我说,你再不拿走,我就把箱子放你公司门卫室了。

我是一条鱼。

那个老头儿太执着了。最近每个大清早都来,在众多的长“枪”短“炮”中,支起他寒酸的相机,跟他们一样耐心地等着。

嗨,看在他这么大年纪的份儿上,我就跳一下,给他表演一下,能不能拍到,就是他的事了。

我不是一条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等到了。我盯着取景器,手一直放在快门上。看到一条青色的大鱼在水中绕着一朵花盘旋,我就觉得可能有戏。

果然,那条鱼好像知道我做好了准备,它晃了晃尾巴,一跃而起,嘴巴大张,咬住一片花瓣,又一个甩尾,那片花瓣就被它衔在嘴里,然后和它一起沉入水中。

从出水到入水,不过短短的一两秒钟。我全部拍了下来。

等那些长“枪”短“炮”们听到动静,调整相机,去摁快门,那条鱼已经完成了它的全部动作。我给他发信息,说我拍到了鱼戏莲,就用我的破设备。这么久了,那条鱼终究还是没忍住。忍不住,就会有被拍到的可能。

他没回我。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