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要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坚持求同存异,既展现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共同价值,又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更加立体地阐释好中国价值的丰富内涵。和平、发展、公平等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不同文明相互对话的重要基础。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讲好中华文化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助力消除文化隔阂,为世界读懂中国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看到,文化发展的地理环境、国情条件等千差万别,不同文化又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价值。不同文化的独特价值使文明交流互鉴更有必要、更有意义、更有动力。中华文明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要善于讲好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挖掘和传播中华文化对于解决人类问题的有益启迪、独特贡献。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文化资源。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既要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要向世界大力传播我们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创造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新时代,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创新成果。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推动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走出去。
文化的精髓在于其蕴含的价值观念、精神内核。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需要注重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这些精神内核。同时要认识到,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文化载体、文化形式。汉字书法等形式多样的文化符号,都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内核。我们要遵循文化传播规律,不断丰富形式,以更富柔性、更有温度的文化载体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特别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产品、中国品牌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我们要善于利用中国产品、中国品牌,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比如,在产品创意、外观设计、形象塑造等方面积极展现中华文化,使中国产品、中国品牌成为展示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和生机活力的载体,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的触达能力。
(摘编自潘晨婧《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充分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关于治国理政的丰富思想理念和科学思维方法,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为新时代续写中国之治新篇章提供思想智慧和精神动力。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和实践:既有郡县制等制度形式,也有言谏监察等治理探索,还有大同理想等思想理念。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等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我们没有搞联邦制、邦联制,确立了单一制国家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的历史土壤和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这正是其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彰显巨大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对今天我们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以“政在养民”等民本思想滋养人民至上的理念,运用“革故鼎新”等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将“天人合一”等观念运用于生态文明建设,以“天下为公”等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注重将中华民族积累的宝贵思想智慧融入治国理政具体实践,使传统治理思想绽放时代风采,进一步筑牢了中国道路的历史和文化根基。要进一步总结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继续丰富新时代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供丰富养分。
我国古代先贤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察万物之源,得出许多富有哲理、具有超越时空价值的思维方法。比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前瞻思维,启示我们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辩证观点,启示我们要以辩证思维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启示我们要树立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我们要继承这些科学思维方法,将其运用到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各领域,拓宽思维视野,丰富思维方式,使各方面工作能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体现时代要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摘编自张铮《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