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新疆阿克苏市温宿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材料: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顺治八年施琅与郑成功反目,郑成功诛杀施琅父兄,施琅再次降清。康熙三年,施琅两次进军澎湖、台湾。但因飓风所阻,均以失败告终。清政府没有采纳施琅再次上疏要求征台的意见,将他调入京师为官。在京期间,他一面继续上疏征台,一面广交朝中大臣,争取他们对统一台湾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康熙十九年,“三藩之乱”即将平定,台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康熙二十年,施琅再度被任为福建水师提督,他积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全心筹措征台计划。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统率大军进军台湾,郑军投降。施琅并不讳言“窃意藉此可雪父弟子侄仇恨。”但他收复台湾之后,礼待郑氏集团,公义私恩清清楚楚。这对于稳定台湾的局势,争取台湾军民的拥护,使清政府有效地控制台湾起了重要的作用。收复台湾后,康熙认为“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施琅上疏力谏,在《恭陈台湾弃留疏》中指出,纳入大清版图可“资皇上东南之保障,永绝边海之祸患”,同时台湾“野沃土膏,物产利溥……无所不有”。施琅还指出:“此地原为红毛住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他大声疾呼:台湾“断断乎不可弃”,“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康熙终于采纳其建议,设台湾府,隶属福建行省。
——摘编自施宣圆《施琅“复台”和“保台”的历史功绩》
材料一土司制度与唐朝管辖民族地区的口口口口存在继续与发展的关系,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有些土官以世袭故,对内恣肆重税,生杀任情,对中央不服,为患边境,“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茶毒。”土司之间为夺土地、人畜,互相厮杀,经年不解,世代为仇,甚至土司家族内部械斗或是战争。
——据陈绍举《土司制度的建立及其历史贡献》等资料编写
材料二
顺治十年(1653)四月,入京朝贺清朝入关的五世达赖喇嘛离京返藏,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及大量金银财宝,五世达赖下令重修布达拉宫。此后又多次扩建。康熙帝曾特派114名汉、满工匠进藏,参加扩建工作,布达拉宫成为了历世达赖的驻地。
——据《清史》等资料编写
①因地制宜处理好民族关系
②西藏成为宣政院的直接辖区
③重视边疆交通和军事防卫
④在西南地区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