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历史5月月考试卷

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举一反三

综合探究:

中华文明亘古久远,瑰丽多彩.且不说秦汉雄风、魏晋风度,单是大唐气象就让多少人荡气回肠、百转千回.锦绣两宋,大元一统,物华大明,康乾辉煌犹如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卷,溶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凝固成人类的精神家园。

【盛世大唐】

材料一:  隋唐时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锦绣两宋】

材料二:  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大元一统】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史》

【物华大明】

材料四:  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东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伟大的和平使者》

【落日辉煌】

材料五:  毛泽东曾经评论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西欧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逐步发展,开始酝酿一场重大的变革。

材料一: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如图是同学们制作的关于某一主题的知识卡片内容。

主题: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特点1: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

特点2: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

特点3:工人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材料二: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现实。

材料三: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海船敢于、也有条件驶入大洋深处。此外,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使许多人坚信从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能抵达东方。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四:明成祖朱棣支持郑和所率的船队进行远航,船只上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这些物品有的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郑和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是航海史上伟大的成就。

——摘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希望探索出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找到马可•波罗所描述的黄金、珠宝和香料之国。他曾说过:“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他明白地表露过,在追求黄金和传播宗教之间,更侧重于前者。哥伦布远航横穿大西洋到达美洲,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摘自《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

材料五:马引入美洲后,犁耕开始取代过去的锄耕;原产于非洲东北部的咖啡成为北美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玉米进入到亚洲,推动了对边远地区的拓荒;美洲的作物比较容易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欧、亚、非的农业歉收问题,使很多地区的人口得到快速增长。

——摘编自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