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03年4月20日,北京一个出租车司机等到了一个要去北京南站的客人。这是一段因“非典”恐慌而生意锐减的日子,有客人是求之不得的。
当司机听到这位客人说自己“肺部有感染,打了一个星期点滴都没好,要回老家”时,他做出的选择是:将车停在路旁,锁上客人放行李的后备箱,然后用手机给110、120……拨电话。客人气急了:“我打车,到站给钱,你管得着我去哪儿吗?”
司机说:“现在是非常时期,举国上下都在抗击‘非典’。我今儿说什么也不能让你走。”
客人把身上的钱都掏出来给司机,央求放他走。司机说:“我这是对你负责,你要真是‘非典’就没命了,连别人也连累了。我知道你没钱了,如果医生说你没事,你明天在北京的花费,我都包了!”
在等医疗机构的车来时,天下雨了,司机在雨中淋着,不断劝阻经过的行人绕道而行。整整两个半小时以后医院的车才到,拉上病人走了。司机将出租车彻底消毒后回家已经是凌晨。
这是“非典”恐慌中一个最普通的人的故事,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是什么驱使他这样做呢?是良心,是对他人、社会的责任感,也是一个公民的意识。
让我们记住这个司机——北创公司的张四平,今年49岁,在得知那个客人排除了“非典”的嫌疑后,他说:“我觉得对不住人家,我真想向他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