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三: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四:

(1)、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了哪些巨大的影响?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3)、材料三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四中图片A,B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5)、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举一反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十九大上说过,“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这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沉沉的担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我们党一直“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建国初期,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装备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武器,加强国防建设;加强铁路和公路等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农业和工业消费品的生产,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重工业为核心是这一时期工业化的鲜明特色……选择与苏联类似的工业化道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模式。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使得东北老工业基地竞争力下降,单一的国有企业经济结构,就业矛盾突出,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步伐滞后,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GDP是广东的2倍,而现在广东是辽宁的2倍;人均GDP仅是上海的四分之一……党中央制定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打赢全面振兴东北这场硬仗指明了方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