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社会发展也赢得了世界的瞩目。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土地的比重

阶层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材料二:

材料三:

1957年一位诗人写到:“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

材料四:“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中国某地农村民谣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人口及其土地比重的变化主要源于哪次农村改革?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材料三体现新中国工业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起步于哪一时期?请列举这一时期的成就一例。
(4)、材料四民谣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哪一制度有关?它的实施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随后进行的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举一反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同学针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梦想实现】

材料一

                

《土地改革法》受到农民欢迎       1950年湖南农民易振家在自家土地里

【由分到合】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探索失误】

材料三: 小明的爷爷今年62岁了,办了好几个厂子,是定陶有名的企业家,捐资修建了好几所学校。作为千万富翁的他非常节俭,最看不得别人的浪费。他常说:“我6岁那年,全村开始大规模炼钢铁……我们陈集人民公社也成立了……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这时流行的口号,唉,我怎么看着有些不对劲呢?

【新的创举】

材料四: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立下了一张“分田到户”的字据,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邓小平从这件事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          ──摘自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60页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