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次日,遇塌子沟 , 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军中不解其

次日

③此西南十里

(2)、对画线句“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番人刚刚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集体到来了。 B、番人刚刚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突然(或快速)到来了。 C、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集体到来了。 D、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突然(或快速)到来了。
(3)、联系选文,分析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 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______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阅读下列文音文,完成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南至)后二日,呼儿觅藜杖,命友行囊,行二里许至氏之所居依山茂林相映带。又行十里.至小石桥,望赤松山,积霭横翠,蔚然深明,复行三里许,入山门。长松偃蹇道旁,若不肯与世士为伍,至桥亭,坐于老木之上,与涧横石,激为清湍,澎湃汹涌。人簌俱 , 心目为之醒然,复曳仗入“桃源”,暝色已满岩谷矣,坐而假寐,神清如游钧天.而不自知,夜将半,始就寝,梦魂所历,盖亦非人间世也。

(选自吕祖谦《游赤松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偃蹇;高耸。(法自昌祖谦《将泰您山记)。有剧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