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循环-差异教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选取的器材有:茶色玻璃板、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

    (1)用茶色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能从前面既观察到棋子1的像,又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2
    【答案】
    (2)两个相同的棋子是用来比较1,刻度尺是用来测量2
    【答案】
    (3)摆放棋子B的位置时,眼睛应位于棋子1(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棋子B始终不能与棋子A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2             。
    【答案】
    (4)移开棋子B,将白纸光屏放到棋子B的位置,白纸上 1直接观察到棋子A的像,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2 像。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0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器材

    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火柴、白纸

    实验装置如上图图

    实验步骤

    ⒈如图,在桌面上铺上一层大白纸,纸上立着一块 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录平面镜的位置。

    ⒉把一直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他在玻璃板后面成的像A,再拿一只{#blank#}1{#/blank#}(选填“未点燃”或者“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他与A,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⒊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观察连线和玻璃板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测量他们到的距离。

    ⒋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试验。

    注意事项

    ⑴实验时应选较{#blank#}2{#/blank#}(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⑵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应在玻璃板{#blank#}3{#/blank#}(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⑶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blank#}4{#/blank#}。

    ⑷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blank#}5{#/blank#}像。

    ⑸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blank#}6{#/blank#}(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实验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 像,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像距物距。

    小天同学在地铁站候车时,通过玻璃门观察到了自己的像,引发了思考,回到家后他利用如题图甲所示的装置及相同的蜡烛等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blank#}1{#/blank#}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实验时,采用透明{#blank#}2{#/blank#}(选填“厚”或“薄”)玻璃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blank#}3{#/blank#}和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blank#}4{#/blank#},这里用了{#blank#}5{#/blank#}法;

    (3)把光屏放在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blank#}6{#/blank#}像(选填“虚”或“实”);

    (4)在实验中,如果把玻璃板向右倾斜(如题图乙),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会{#blank#}7{#/blank#}(选填“偏高”或“偏低”);

    (5)题图丙是小天在地铁站台上玻璃屏蔽门外候车的情景。地铁到站后,小天在原地等候,直至玻璃屏蔽门向两侧完全打开,在此过程中,小天在左右两侧玻璃屏蔽门中的成像情况分析正确的是{#blank#}8{#/blank#}。

    A.各成半个像,像的大小越来越小

    B.各成半个像,像的大小不变

    C.都成完整的像,像的位置重合且保持不变

    D.都成完整的像,像的位置随玻璃屏蔽门向两侧移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