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收心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苦难中走来的阳光少年

    他是2017年清华大学录取名单里一个普通的名字,然而他的名字却响爆众多媒体,成为2017年“超级网红”。他18岁的苦难人生和阳光励志故事正激励和感动着无数人。他就是河北省吴桥县理科状元—庞众望!

    那一年,他上初二,常年瘫痪在床的母亲严重贫血住院,而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落在他弱小的肩膀上。为了生活下去,他不但要照顾母亲,还要到饭店打零工赚生活费。

有一天放学后,他跑到菜市场,捡拾烂菜叶,背后传来了同情和鄙夷参杂的声音:“这个捡垃圾的孩子,真可怜!”“孩子,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像他一样捡垃圾!”

    “捡垃圾”三个字严重挫伤了众望年少的心灵,没错,他从七岁懂事起,便踏上了捡垃圾的生活,整整6年,他在捡垃圾的生活中上完了小学。

    他低着头迅速逃离菜市场,逃离人群,悲伤的泪水顺着脸颊流淌。回去的路要过一个山坡,刚刚经历一场暴雨,泥石流冲刷了草木,很多小树被摧残,众望看着这弱小的生命被摧残的样子,忽然联想到自己,尚未擦干的泪水再一次汹涌而出。这就是命运吧,自己苦难的生命,像极了眼前的这棵小树。

    他边走边想着自己的种种苦难,泪水禁不住一次次汹涌而出。哭累了,也走不动了,他跌坐在山路旁淤泥石块堆积的石堆上,抬头时,看到这个乱石堆中一棵小树挺拔地站立着,比旁边一片片小树都高出一头。为什么这棵小树能高出一截?他恍然大悟,泥石流涌来的碎石泥土堆在这棵小树的根部,使得这棵树比别的树生存更艰难却更激发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他突然感到丛未有过的力量,内心忽然变得强大起来。他快速赶回医院旁的饭店,干完零活,借着店里的锅炒了捡来的菜叶。夜深了,当他把热腾腾的饭菜端回医院病房,母亲心疼地抱住儿子痛哭流涕。众望安慰说:“妈妈,快吃吧,不要心疼我, 我已经是男子汉了,我可以保护照顾您一辈子!”那一晚,众望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段话:“……”

    从此,他始终保持着阳光般的笑容,艰难的处境,更加激发了他坚强的内心和感恩的情怀。整个初中和高中,一边是生活的压力,一边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众望边照顾贫寒的家,一边发愤学习,一张张奖状,一份份优异的成绩单,成为这个家庭生命的支柱!

    2017年高考,庞众望脱颖而出,成为河北省吴桥县理科状元。得知被清华大学录取的那一刻,阳光少年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庆幸自己没有被苦难的人生击垮。

    是的,每一个卑微的生命都有一颗坚强的心,就像弱小的树苗在风雨中坚强生长。当苦难和厄运不可避免地降临,不要沉沦和绝望,敞开胸怀去接纳苦厄,感恩生命,用乐观向上的信念和真挚之爱的力量去努力生活,苦难也会开出阳光般的花朵。

(选自《思维与智慧》)

(1)、默读全文,概括“从困难中走来的阳光少年”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
(2)、联系上下文,对第⑦段中众望的日记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写出来。(40字以内)
(3)、文中第⑦段的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品味下面的句子,体会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边是生活的压力,一边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众望一边照顾贫寒的家,一边发奋学习,一张张奖状,一份份优异的成绩单,成为这个家庭生命的支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向生命鞠躬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⑧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⑨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⑩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注】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 , 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干净

刘建超

    欧阳市长急匆匆从家里出来,冒着雨钻进越野车,嘴里还嘟囔着,可惜那一池子热水了,没有泡成。

    司机小马脚下一踩油门,汽车闪电般钻进夜雨中。

    突如其来的暴雨,①恶魔般袭击了这座城市。布置完防涝应急预案后,欧阳回到家,媳妇刚给他放好了一池子洗澡水。市办来电话说,大名村遇到山洪暴发,随时都有泥石流和滑坡的可能。欧阳匆匆地换了件衣服,到大名村还得两个多小时的山路。

    越野车在暴雨中疾驶,空中不时有闪电划过,雨夜忽明忽暗。

    欧阳说,小马,你的老家不就是大名村吗?你说说情况。

    小马说,大名村有五百多户人家,沿着大名山散住着,蜿蜒有十多里长。居民住的房屋大都是土木结构的,好多年了还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雨了。

    欧阳说,我们把抢险指挥部就设在小马家里。关秘书,通知相关人员立即赶往大名村。

    车在山路上颠簸,欧阳把手伸在脖子后摩挲,自言自语地说,真该泡一泡了。

    欧阳有个癖好,爱泡澡。欧阳打小就爱泡澡。欧阳小时候爱哭闹,哭起来就没个完,只要把他往热水盆子里一泡,立马就安生了,眼角还挂着泪珠,脸上已经笑成一朵花。上大学以后,欧阳一直就是学霸。但他课余不会天天捧书本钻图书馆,更多的时候是去泡洗澡堂子。按欧阳的说法,只要泡进热水池子,立刻激活了脑细胞,所学所用那叫一个清楚。同一宿舍的几个兄弟,每到快考试时就陪着欧阳一起去泡澡。欧阳就在热雾氤氲中,说重点,押大题,都是八九不离十。

    研究生毕业后,欧阳被分配到老街建设局,三五年的摔打,就当上了局长。老街城区改造,建设局成了最忙碌的单位。不管工作到多晚,欧阳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泡池子。

    一位开发商为了揽下老街的项目,趁着欧阳去省里开会,给欧阳家里安装了一个浴盆。浴盆是进口的,可以恒温加热,还带有气泡冲浪按摩功能。欧阳回到家一看,就冲着媳妇发火了,媳妇委屈地说,他们说是你订购的,我哪懂这些呀。

    第二天,欧阳邀请开发商去了老街养老院,举行了一个企业捐赠仪式,那只多功能浴盆就捐赠给了养老院。

    欧阳当上市长第二年的秋天,就让妻子把她的舅舅请到家里来住。妻子②纳闷儿 , 说,你成天忙得脚不沾地,三亲六故来家里你都顾不上一起吃顿饭,咋想起来把老舅接来了?

    欧阳说,老舅也长时间没有见过面了,想了,来聊聊。

    老舅背着家乡的土特产,到了欧阳家。

    欧阳让妻子好吃好喝地款待老舅,他下了班就带老舅去泡澡。泡透了,欧阳就仔细地为老舅搓澡。一连泡了七天,老舅受不了了,对欧阳说,大外甥,你就别泡你老舅了,我知道自己做错事了,我不该打着你的旗号给儿子大办婚事,借机收礼。我回去就把收的礼钱如数退还,中了吧?

    欧阳笑呵呵地说,老舅啊,没事多泡泡澡,促进血液循环,有益健康。你老人家健健康康的,我们才能全身心地做好工作啊。

    越野吉普车在小马家门口停住,欧阳下了车,同等在门口的乡长、村主任一起到村民家中看望,了解情况。③欧阳一身雨水一身泥地回到小马家里,已经是夜半时分。吃着泡面、榨菜,欧阳靠着墙睡着了。

    小马对父母说,把盛粮食用的空水缸挪进里屋,烧几锅开水,让欧阳市长泡泡澡。几个人把大水缸挪进屋里,开始烧水。水烧好了,水缸里冒着热气。

    村主任急匆匆跑进屋,大声喊着说,东山坡出现了险情,有两家的老人怎么也不肯离开老房子!

    欧阳一激灵站立起来,挥着手说,走!一行人急匆匆隐入雨幕中。

    小马出门前,对父亲说,温着水呀,等我们回来。

    欧阳没能再回来。他们把几个老人强行背出老屋,山体滑坡泥石流就下来了,紧急关头,欧阳把背着老人的村主任推到了安全地带,自己却被泥沙石掩埋了。

    寻找欧阳市长,在淤积的沙土石里挖了三天,依然找不到。

    欧阳的妻子看到大家疲惫的身子,看到大家肿胀的双脚、满手的血泡,④哭着阻止大家继续寻找 , 就让欧阳安息在这里吧。

    小马哭着,继续用手刨着,说,市长还没有洗澡,还没有洗澡啊。

    欧阳的妻子握着小马的手说,孩子,你欧阳叔不用洗澡,他干净着呢。

    后来,人们在掩埋欧阳的山坡上种植了松树,郁郁葱葱的,几年之后便长成了一片松林。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9年第1期)

阅读经典名著,走近少年鲁迅

五猖会(节选)

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家所贵重的“眼学”。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毕攔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決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拾周”、“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他们的出风头罢。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弱,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禺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特、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忐忑看,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两甸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村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五月二十五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